王彥麗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理念不斷得到深化和落實,人們對于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們的文化知識的儲備得到相應的提升,還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們的眼界和見解得到最大范圍的拓展。基于以上原因,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水平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所積累的經(jīng)驗,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的重要性進行了精心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在這里與各位進行分享,希望能夠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借鑒和點撥,以此來讓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實現(xiàn)應有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
在當前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老師通過重點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水平,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們的聽說讀寫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取得顯著提高。,可謂是一舉兩得,因此,務必要引起老師的足夠重視,通過系統(tǒng)化性的練習,來為學生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新課改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導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走到了被淘汰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不斷的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用最為先進的模式來對學生們進行授課。在通常的情況下,老師都是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的顯著弊端就是老師在講臺上面進行滔滔不絕的宣講,學生們在下面聽得渾渾噩噩,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嚴重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這種模式還忽視了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的僅僅是單純的被動吸收知識,不利于學生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們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
二、自主閱讀,搜集信息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于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
(一)課內外想聯(lián)系,開放課堂,開放教材
讓學生根據(jù)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更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長江之歌》我讓學生依據(jù)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長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紹文字,有的把長江的圖片資料都打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yǎng)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二)書本與生活相聯(lián)系
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fā)自己的想像與創(chuàng)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如十九大會議、足球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qū)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準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三、閱讀能積累作文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閱讀的海洋之中。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些措施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應該給學生多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書籍讓學生去讀。學生讀了之后會被書中所描寫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進而愛上閱讀。正是這些作文故事、情節(jié),學生可以運用到以后的作文中,作為非常好的素材。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往往能夠讀到許多勵志的、積極向上的文章,一些名人寫的書籍。這樣不僅能引領學生往積極的方面發(fā)展,同時這些名人典故、名言警句、優(yōu)美的句子學生在進行摘抄之后,都能成為以后的作文素材。例如:在教授學生閱讀的時候,我給學生推薦《黃山松》這篇文章,讓學生讀完之后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記住書中所寫的景色.然后讓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能夠運用到自己所背的句子,文章中出現(xiàn)幾個故事、幾個好的句子就會使作文潤色很多,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體會創(chuàng)新,加工信息
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fā),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chuàng)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更深層次的交流。讓學生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學生們在學習《藏羚羊的跪拜》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要學習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深厚親情,讓學生們得到情感上的升華。
結語
總而言之,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充分的意識到學生們如果想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那么進行日積月累是十分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因此,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給學生們營造一個寬松的閱讀空間,為學生們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作用。
參考文獻
[1]師永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對策[J].學周刊,2017(12).
[2]鐘建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學周刊,2017(18).
[3]馬世衛(wèi).基于文體特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6).
[4]閆萍,張?zhí)m銀.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