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紅
〔摘要〕為探究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選取山東省臨沂市商城實驗中學的300名初中生為被試,采用黃水、陳文鋒及傅小蘭修訂的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量表對被試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進行量化。本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
〔關鍵詞〕初中生;自我導向傾向;學業(yè)成績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8-0004-06
一、引 言
初中生正處在由幼稚邁向成熟的關鍵期,是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關注的對象。學業(yè)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優(yōu)秀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十分關注的課題。學校是否認真負責、個人是否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都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至關重要,其中個人有效的學習方式更為重要。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影響初中生學業(yè)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是評價一個學生學習方式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將考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提出相應的培養(yǎng)建議,以促進初中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
學業(yè)成績是指個體在學業(yè)領域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或取得的成績水平[1]。研究初中生的學業(yè)成績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真實的水平對其因材施教。我國研究者成子娟等人曾經(jīng)研究過小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與學業(yè)成就的關系,結果表明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學習獨立性、學習自律性、情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有恒性對學業(yè)成績均有預測作用[1,2]。鑒于初中生的學業(yè)成績如此重要,探索影響學業(yè)成績的非智力因素也越來越重要。
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的概念來源于成人教育領域,Guglielmino認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是能自行引發(fā)學習,具有自我訓練的能力、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和信心,能應用基本學習技巧,安排學習步驟,并利用時間完成學習計劃的人[3-4]。自我導向學習是一種自己引導自己獲得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過程。自我導向學習概念來源于成人教育,現(xiàn)在已經(jīng)慢慢引起了學者的關注。如劉寶、胡坤鵬等[5-6]關于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相關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間呈現(xiàn)正相關。胡毅麗[5-7]對大一新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情況的調查研究表明其準備度較高。對中小學生的研究仍然不多,有些只是研究具體學科和自我導向學習之間的關系。如楊醫(yī)珍等人[5,8]將自我導向學習理論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有一定成效。付京瑞等人[5,9]對高中生學習倦怠與自我導向學習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表明二者之間呈負相關。黃水、陳文鋒等人[3]的研究表明,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就歸因存在相關關系。而學業(yè)成績是學業(yè)成就歸因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關系。
本研究為了更加精確地研究自我導向學習和學業(yè)成績的關系,采用的中學生自我導向傾向性量表是由黃水、陳文鋒及傅小蘭[3]在 Gulielmino編制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簡稱 SDLRS)基礎上修訂而來。深入探討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提高學業(yè)成績提出更好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試
采用整群抽樣法,以班級為單位,從山東省臨沂市商城實驗中學抽取300名初一到初三的學生為被試,對其進行集體施測,年齡在12~16歲,平均年齡為13.73。剔除學生作答不完整的無效問卷22份,最后獲得有效問卷278份,有效回收率為92.67%。各個學生的性別、年級、是否獨生的具體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
1.中學生自我導向傾向性量表
中學生自我導向傾向性量表是由黃水、陳文鋒及傅小蘭在 Gulielmino編制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簡稱 SDLRS)的基礎上修訂而來。該量表共分為主動學習(共14個題)、消極學習(共11個題)、有效學習(共10個題)、喜愛學習(共5個題)、開放學習(共11個題)、終生學習(共4個題)6個因子。該問卷共有55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包含五個選項(1=完全不是這樣,2=很少是這樣,3=有時是這樣,4=經(jīng)常是這樣,5=完全是這樣)。此次修訂中6個因子Cronbach?sα系數(shù)分別為0.861、0.791、0.809、0.630、0.888、0.781,各個條目的因子負荷介于0.30~0.69。6因子結構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都在0.90以上,6因子與各個效標的相關大多達到了顯著性水平。
2.學業(yè)成績
為了考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將成績分為客觀成績和主觀成績??陀^成績采用最近一次大型的期中或期末考試成績,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成績及三科總成績。這三科作為初中生學習的主科,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同時,還可以用來檢驗不同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在不同的學科上是否相同。此外,主觀成績是讓學生分別對自己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成績進行主觀評價,即自己覺得自己成績在班里怎么樣,分為五個等級:優(yōu)、良、中、差、不合格。
3.數(shù)據(jù)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分別進行了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整體狀況
本研究使用中學生自我導向傾向性量表對278名初中生進行調查,以考察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具體結果見表2。
根據(jù)表2可知,該量表為5級計分制,中等水平記3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越高。據(jù)此標準,除了消極學習因子外,問卷各維度每題得分均大于3,這表明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的人口統(tǒng)計學分析
對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的主要影響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級、是否獨生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故在自我導向學習上對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分別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1.自我導向學習各因子的性別差異
由表3可知,除消極學習外,被試在自我導向學習各維度上的均分都大于3,表明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整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消極學習因子上,男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在喜愛學習因子和開放學習因子上,女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得分都顯著高于男生;而在主動學習因子、有效學習因子、終身學習因子上,男生和女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
2.自我導向學習各因子的是否獨生差異
表4 表明,初中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在主動學習因子、消極學習因子、喜愛學習因子、開放學習因子及終身學習因子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在有效學習因子上表現(xiàn)出獨生子女高于非獨生子女,差異能達到95%。
3.自我導向學習各因子的年級差異
由表5可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在終身學習因子上,各年級初中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主動學習、消極學習、有效學習、喜愛學習、開放學習各因子上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1)。事后比較(LSD)顯示,在主動學習、消極學習、有效學習、喜愛學習、終身學習、開放學習各因子得分上,初一年級學生顯著高于初二、初三學生;初二、初三學生在各因子上差異都不顯著。
(三)相關分析
1.各科主觀學習成績和客觀學習成績的相關關系
對初中生各科主觀成績和客觀成績間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6。
由表6可見,各科間的主觀成績和客觀成績以及平均成績之間都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的相關分析
對自我導向學習的得分與學業(yè)成績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見表7。
由表7可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的消極學習因子和數(shù)學成績、英語成績、平均成績都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和語文成績呈負相關關系。主動學習因子、有效學習因子、開放學習因子與各科成績均呈正相關關系,與數(shù)學、英語、平均成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喜愛學習因子與語文、數(shù)學呈正相關關系,而與英語、平均成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終身學習因子與語文成績呈負相關關系,而與數(shù)學成績呈正相關關系,與英語、平均成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四)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的回歸分析
以成績均分為因變量,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各因子得分為自變量,進行逐步進入的回歸分析,結果見表8。
由表8可知,回歸分析模型可解釋學業(yè)成績的15.3%,模型建構極其顯著(F=25.968,p=0.000)。初中生學業(yè)成績受到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消極學習因子和有效學習因子的影響。兩因子按照t值大小排序,影響力分別為:消極學習因子(t=-3.786,p=0.000),有效學習因子(t=-3.040,p=0.003)。消極學習因子對學業(yè)成績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有效學習因子對學業(yè)成績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四、討論
(一)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發(fā)展狀況
1.總體情況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他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結果。熊映芳[10]發(fā)現(xiàn)中學藝體生和非藝體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各維度評分均處于3至4分之間,表明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大多處于中間偏上水平。具體來看,除消極學習因子外,其他各個因子均分都在3以上,標準差全部小于0.9,這表明,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整體處在中等偏上水平,且離散程度不高。在消極學習因子上,平均分低于3,也表明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偏高。與陳友慶,胡欣誼[11]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總體狀況以及主動學習、有效學習、喜愛學習、開放學習、終身學習五個因子方面表現(xiàn)良好,在消極學習上表現(xiàn)不良結果一致。分析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方面,初中處在向高中的過渡期,隨著“考試重心”的下移,初中生面臨的升學壓力也越來越大,促使初中生提高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另一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社會越來越提倡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分配時間,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同樣促進了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的提高。但同時,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身體和心理上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所以不可能完全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可能導致了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相對來說并不是處在特別高的水平。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處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2.性別差異情況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上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為女生水平高于男生。陳友慶、胡欣誼[11]的發(fā)現(xiàn)也表明了同樣的研究結果。具體表現(xiàn)為男生在喜愛學習因子、開放學習因子方面顯著低于女生,這表明初中女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要高于男生。在消極學習因子方面,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同樣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加積極地去學習。這可能與初中生處在青春期這個關鍵期具有很大的關系,這個年齡的女生比男生早熟,在一些做事情的方式上也更加努力,更加腳踏實地。而男生較女生而言,就沒有那么成熟,在自我導向學習方面也就表現(xiàn)得沒有那么積極。初中男生正處在好奇心爆棚的時期,所以更加愿意去嘗試那些在小學沒有做過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對一直都要進行的學習任務抱有那么強烈的喜愛和開放的態(tài)度。
3.是否獨生差異情況分析
初中生是否獨生對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有效學習因子上表現(xiàn)出獨生子女高于非獨生子女,差異能達到95%。在初中,是否獨生并不是影響其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的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因為,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學校,學生在入學的幾年中逐步學習到的一種自己引導自己進行學習的一種傾向,這與老師的教學方式、其他同學的學習習慣有關系,而兄弟姐妹在家時才能見到,與兄弟姐妹在一起也可能只是玩耍,因為年齡的差異,可能與他們一起學習的時間也不多。所以,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與是否獨生關系不大。但是,在有效學習因子方面,獨生子女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表明獨生子女更能進行有效學習。這可能與父母的管教方式有關,在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兄弟姐妹中存在對比因素,孩子可能相應拉長學習時間,以獲得更多的贊揚,而降低了有效學習的效率。而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并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但是,這一結果與郎俊平[5]研究的非獨生子女喜愛學習的傾向強于獨生子女的結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被試的差異造成的。
4.年級差異情況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一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顯著高于初二、初三的學生。熊映芳[10]發(fā)現(xiàn)在年級之間主動學習因子均值差的顯著性水平(p< 0.001),達到非常顯著水平,說明年級之間主動學習傾向差異相當顯著。這可能與初一是由小學走向初中的過渡期有關,在小學時就對初中抱有各自幻想,所以,對初中的各科知識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也更加積極、主動、開放地去尋找新知識,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水平也就較高,而初二和初三的學生已經(jīng)逐漸適應了初中生活,沒有了那么強烈的好奇心,同時面臨著學科知識難度加大,學習壓力變大,所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也逐漸降低。郭成[12]對青少年的自我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一學生處于學業(yè)自我發(fā)展的相對高峰期。所以,這與初一年級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較高也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初二學生是整個初中過程中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最低的一個年級,在主動學習因子方面,初一年級顯著高于初二、初三水平,初二年級顯著低于初三年級。這可能與Maras、Carmichael、Patel、Wills“十年級效應”有關系,即14、15歲的十年級學生(相當于中國的初二年級學生)在大多數(shù)方面比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消極,很多研究都支持了這個效應。這可能與腦容量的結構變化有關,因此,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初二年級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處于較低水平。
(二)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
1.主、客觀成績相關關系研究
學業(yè)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學業(yè)成就的重要指標,但是否能夠只依靠客觀成績,即老師通過考試給出的分數(shù)便可以衡量一個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呢?為確保學業(yè)成績更具有可靠性,我們不僅采用了通過考試取得的客觀成績,同時還讓學生給出了自己的主觀成績,即自己覺得自己成績在班里怎么樣。經(jīng)過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和均分客觀成績和各科主觀成績之間均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初中生對自己學業(yè)成績的主觀評價和自己的客觀成績基本相一致,用初中生的客觀成績作為衡量學業(yè)成績的標準是比較有效的。
2.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消極學習因子與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關系,而其他各個因子都與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關系。具體如下:
語文成績和主動學習因子、有效學習因子、喜愛學習因子、和開放學習因子呈正相關關系,但卻并不顯著,這可能和初中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語文有關,而漢語又作為我們的母語,大多數(shù)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所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的這幾個因子與語文成績間并沒有呈現(xiàn)顯著的相關關系。但語文成績和終身學習因子上卻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可能與初中生看到由于已經(jīng)學習了那么多年語文,產(chǎn)生了相應的厭倦情緒有關。消極學習因子與語文成績呈負向相關關系。這說明,學習態(tài)度越消極,語文成績越差,學習態(tài)度越積極,語文成績越好。
在數(shù)學成績方面,喜愛學習因子和終身學習因子與數(shù)學成績呈現(xiàn)相關關系,但并不顯著,這時候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占主導地位,但是有時候具體形象還起作用,而初中生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也已經(jīng)漸漸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導,所以這個時期的初中生可能并不是太喜歡數(shù)學知識,想早點結束這門課程,但是出于考個好成績的目的又不得不學,數(shù)學成績取得高分的學生并不一定喜歡數(shù)學,喜歡數(shù)學的可能取得不了好成績,可能是這個原因導致了數(shù)學知識和喜愛學習因子和終身學習因子并不太顯著;主動學習,有效學習,開放學習都與數(shù)學成績呈顯著相關關系,這個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否喜歡數(shù)學,都可能會為了取得好成績而主動、有效、開放地學習。消極學習因子與數(shù)學成績呈顯著負向相關關系。這說明,學習態(tài)度越消極,數(shù)學成績越差,學習態(tài)度越積極,數(shù)學成績越好。
而在英語方面,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的主動學習因子、有效學習因子、喜愛學習因子、開放學習因子、終身學習因子都與英語成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小學階段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但是小學時只是要求掌握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等到初中,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這門學科,再加上初中生可以主動運用一些策略來進行學習,所以,英語成績和這幾個因子均呈現(xiàn)顯著的相關關系。消極學習因子也與英語成績呈顯著負向相關關系。這說明,學習態(tài)度越消極,英語成績越差,學習態(tài)度越積極,英語成績越好。
在平均分方面,與各個因子也呈現(xiàn)顯著相關關系,這是由于,平均成績是由三科成績平均而來,其他三科呈現(xiàn)相關關系,自然平均成績也顯著呈現(xiàn)相關關系。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了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消極學習因子對學業(yè)成績有負向預測作用,有效學習因子則對學業(yè)成績有正向預測作用,這表明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消極學習因子得分越高,學業(yè)成績可能越差,這就要求培養(yǎng)初中生的積極學習的動力,提高學業(yè)成績。而有效學習因子得分越高,學業(yè)成績可能越好,所以,要積極培養(yǎng)初中生的有效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而不僅是延長學習時間。
五、結論
(1)初中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在年級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初一年級學生水平顯著高于初二、初三學生;在性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消極學習因子、喜愛學習因子、開放學習因子),女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水平高于男生;在是否獨生方面,有效學習因子存在差異,獨生子女的有效學習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
(2)初中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消極學習因子與學業(yè)成績呈負相關關系,而其他各個因子都與學業(yè)成績呈正相關關系。
(3)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中的有效學習因子和消極學習因子能夠較好地預測學業(yè)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晶,張杰,朱莉琪.中學生自我評價的發(fā)展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03):619-624.
[2]成子娟,侯杰泰,鐘財文.小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與學業(yè)成績[J].心理科學,1997(06):514-518.
[3]黃水,陳文鋒,傅小蘭.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量表的結構和效度[J].心理科學,2007(01):148-150.
[4]Guglielmino,LM.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workplace: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industry,and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1977,163:303-317.
[5]郎俊平.高中生學業(yè)自我概念與自我導向學習的關系及教育建議[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6]劉寶,胡坤鵬,鄒希利,等.醫(yī)學本科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評判性思維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1):16-18.
[7]胡毅麗.大一新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情況調查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8):129-130.
[8]楊醫(yī)珍.自我導向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8(08):56-57.
[9]付京瑞.高中學生學習倦怠與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性、學校氣氛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10]熊映芳.藝體特長生與非特長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對比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11]陳友慶,胡欣誼.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及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發(fā)展特點[J].教育探索,2013(01):137-138.
[12]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13]周曉燕.培養(yǎng)富有責任感的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的基本思想及其教學論意義[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01):66-68.
[14]王政彥.影響成人遠程學習者自律學習的心理與背景因素之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3(03):23-27.
[15]洪華燦.基于心理學角度分析國外成人學習狀況[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7):93-94.
[16]何愛霞.成人教育心理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05):29-32.
[17]劉加霞,辛濤,黃高慶等.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09):54-58.
[18]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9]格里格(Gerrig,R.J),津巴多(Zimbardo)著.王壘,王甦等譯.心理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0]董奇.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1]戴海琦.心理與教育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22]張厚粲,徐建平.現(xiàn)代心理與教育統(tǒng)計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3]張奇.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學與教育學中的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4]Wigen,K,Holen,A,&Ellingsen;,E. Predicting academic success by group behavior in PBL[J]. Medical Teacher,2003(251):32-37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昌,330031)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