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玉英
摘 要:語感是指一個人對文字天生具備的敏銳直覺。語感教育在當今小學中年級教育中變得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語感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語感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的學習,旨在加強學生的實際識字和運用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與識字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個人的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熱愛語文這一基礎科目的思想感情。”因此,許多教師開始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注重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不能單一地通過朗讀來教學,而是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及興趣所在。通過多種途徑將閱讀課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從單調變?yōu)槎嗖省?/p>
一、指導學生理解性閱讀,觸發(fā)語感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指導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進行流利的閱讀,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應采用分角色朗讀,或是自己為學生進行示范閱讀,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及人物轉換,變換不同的語氣,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幾輪示范閱讀后,學生們自然能夠用心去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在多次的閱讀中,觸發(fā)語感,用語言讀出自己的理解。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中的《李廣射虎》一文時,先親自示范閱讀,通過語氣的轉換,為學生營造出課文中那種“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外出巡邏,路遇一片樹林時的情境。我示范閱讀之后,在這一階段提問學生,如果是你們在這種情況下,會有怎樣的感覺。這時,同學們普遍回答害怕或是恐懼。因此,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指導學生讀出害怕或恐懼的語氣,幾次朗讀下來,對幾位同學的表現(xiàn)做出點評,然后帶領大家進行齊讀,幾次反復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語感的過程。
二、重點段落反復閱讀,積淀語感
小學語文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積淀,這些知識的積累也是我們學好母語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母語教學中,離不開大量的背誦和熟讀。語感也是在學生大量的閱讀和背誦中逐漸形成的,但從深層次講,這些閱讀與背誦的內(nèi)容也需要學生自己去消化和感悟,切記不可流于形式。教師不能單純地通過填鴨式教學,將文章表達的意境及意義全部灌輸給學生,只讓其在獲悉了這些信息后,反復的閱讀和背誦。我們在通過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應以成人的思想去填充孩子的世界,而是使孩子在熟讀精讀的過程中,慢慢積累語感。如《槐鄉(xiāng)五月》一文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通過錯落有致的句型結構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為讀者營造出十足的畫面感。而文章疊詞、象聲詞的恰當運用,更為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此,對小學中年級學生而言,這是一篇適合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的佳作。學生不僅能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通過多次閱讀,更能感受到槐鄉(xiāng)美麗的景致。
三、運用比較閱讀法,強化語感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比較法,指導學生比較文章中的用詞和用句,體會詞和句在不同文章中以及不同作者筆下都有哪些精妙之處,以此讓學生對語言和文字有更直觀的感受。而比較閱讀法通常有以下幾種用法,例如同義詞或近義詞比較法,在不改變原句語意的情況下,替換一下句中的關鍵詞,使學生們對該詞有更直觀的理解和感受。此外,還有刪改比較法,即刪改文中的部分字詞或是改變文中的標點符號,以此來改變文中話語的語氣。每一次改變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閱讀,比較改變前后文章或是句子的不同,以此通過閱讀培養(yǎng)語感。在三年級語文下冊中的《雪兒》一文中,有以下語句“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這一句中“飄飄悠悠”一詞,表現(xiàn)出白云在天空中的優(yōu)美姿態(tài),也表現(xiàn)出作者與雪兒相處時的心情是愉快而興奮的。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原文,待學生們在反復閱讀,對“飄飄悠悠”一詞有深刻印象及基本感悟時,再將這一詞去掉,讓學生們再次閱讀和感受這一句用詞的奇妙之處。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刪改比較法,將文中的省略號改成嘆號,讓學生們感受標點符號的改變,對朗讀語氣產(chǎn)生的影響。這里的省略號,省略了許多作者渴望中的美好想象,教師也可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想象,仿寫文中的語句,讓學生們感受到,原來標點符號也代表了作者無限的遐想,標點符號也是會說話的。
四、閱讀與表達相結合,深化語感
引導或是帶領學生反復閱讀始終是學生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外在形式轉變,而真正從內(nèi)在深化語感培養(yǎng),則要使學生將閱讀中的“讀”與自身的表達中的“寫”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身理解和感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語言,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內(nèi)在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自己組織語言,將語言內(nèi)部轉化的習慣。所以,我們提倡在語感培養(yǎng)的同時,將“說”與“寫”相結合,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表達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寫文章,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們的語言還不是很完整,很多字還需要用拼音代替,但對于好的文章,我們?nèi)砸e極挑選出來在同學間做范讀,以此增強學生對寫作及表達的自信心。同時,寫作這項長期訓練,也是學生積累詞匯,熟悉閱讀,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式。
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語感的培養(yǎng)方式也是千變?nèi)f化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在于我們的方法有多新穎或是多有趣,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自己所讀之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才是閱讀的真諦。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在教學中也應隨機應變,具體事例具體分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