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萬意
摘 要:以小學生為對象,深入探討了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與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策略,應該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價值、積極拓寬課外教學途徑、在自主探究誦讀中學會創(chuàng)作感悟。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課外;自主探究;誦讀
國學經典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在國學經典當中,我們可以品讀千百年前文人雅客的精神風骨,更多的是因為在國學經典當中蘊含著許多關于人格和道德的要求,這對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當強調國學經典誦讀內容的增加,同時也應當強調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滲透。
一、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價值
雖然在核心素養(yǎng)的倡導之下,希望能夠為學生拓寬知識面,能夠將小學生帶出課堂,真正地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在社會活動中汲取語文知識和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但教師也應當意識到,絕大部分的教學時間仍然需要在課堂中度過,因此,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方式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當中始終有新鮮感,從而避免學生出現走神的現象,能夠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和傳統(tǒng)文化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和興趣。建議通過多媒體手段,優(yōu)化教學方式,營造豐富的教學氛圍,可以在課堂當中插入一些國學講座,或者是大型的傳統(tǒng)文化比賽視頻節(jié)目。例如著名的《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尤其是《中國詩詞大會》當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古詩詞內容,其中一些比賽環(huán)節(jié)更帶有一些游戲的意味。例如“飛花令”這一游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首先在大屏幕上投放精彩緊張的比賽過程,然后鼓勵學生在班級范圍內開展飛花令的比賽。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當中,總是通過朗誦的方式來體會古詩詞當中的深刻內涵以及情感走向,教師可以為學生的朗誦增加一些伴奏音樂,讓學生能夠在多重感官刺激下更加具體地領悟到詩詞的情感走向,并且投入其中,帶著這種情感進行朗讀,更有利于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也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交互滲透。舉例來說,在學習小學部編版語文課本當中的《靜夜思》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分析,帶領學生去探尋千百年前李白在撰寫這首詩時的真切情感,并且在學生進行朗誦的時候播放一些音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刺激。
二、積極拓寬課外教學途徑
核心素養(yǎng)對教師的教學范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認為不能夠將學生緊緊地禁錮在課堂當中,而是需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這個走出課堂并不僅僅意味著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更多的是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活動中壁壘分明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多樣化的課外知識。因此,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愿組成小組,在小組內交互討論,完成一些課外知識和業(yè)余任務。
筆者建議,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不能夠僅僅拘泥于課本當中所提供的一些國學經典誦讀篇目,而是需要不斷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這恰恰也是部編版教材的獨特創(chuàng)新之處。筆者建議,教師可以選取《詩經》作為課外國學經典,這是因為《詩經》本身就是亦詩亦歌的,不僅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而且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誦讀。以《詩經》當中的《蒹葭》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對《蒹葭》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主要情感走向進行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多讀多體會,并且結合組員的具體分析結果,形成匯報文件。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本班級內的學生走出課堂環(huán)境,走出校園,進入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跡當中去,體味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感受這些偉大文學家的成長過程,并且品讀這些文人留下的書籍,從其中汲取更多的文化素養(yǎng),以起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三、在自主探究、誦讀中學會創(chuàng)作和感悟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當中,不僅僅是為了讓小學生自認更多字詞也不僅僅是為了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多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體悟這些國學經典的背后含義,尤其是文人雅士的精神風骨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才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應當逐漸滲透的內容。因此,筆者建議,教師不能夠只是帶領學生進行誦讀,而是需要鼓勵小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誦讀,并且在這種過程中學會創(chuàng)作和感悟。
筆者建議學校每周提供一次傳統(tǒng)文化的品讀會,這個品讀會可以是師生之間交互品讀,也可以邀請客座教授前來開講座。但總的來說,都是需要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能力為目的。除了單方面的講解和雙方的交互交流外,品讀會還需要強調學生的單向輸出。換句話說,需要讓學生結合自己已經學習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來進行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并最終帶著感情誦讀出來。可以創(chuàng)作一些簡單的文言文篇目,也可以創(chuàng)作一些即興的詩詞。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塑造學生的品德與思想,使得國學經典篇目能夠起到啟迪人心的作用。
總的來說,本文圍繞著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活動展開,肯定了國學經典誦讀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以及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并且為這項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毛婷娟.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55.
[2]達詠秀.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8):134-135.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