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連
【摘? 要】 該文主要通過分享自己在鄉(xiāng)村基礎教育中推行人文教育的實踐經驗,表達了作者對人文教育的感受與思考,結合實際闡述了人文教育對鄉(xiāng)村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意義,對當前鄉(xiāng)村基礎教育建設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 鄉(xiāng)村教育;人文教育;實踐;感悟
一、緒論
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yè)。我扎根鄉(xiāng)村教育三十余年,深切地體會到鄉(xiāng)村孩子才是家鄉(xiāng)真正的建設者,鄉(xiāng)村教育任重道遠。然而目前鄉(xiāng)村地區(qū)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在采用著“精英趨向”的教育模式,個別老師急功近利,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心理健康,片面追求高分,大搞題海戰(zhàn)術,甚至有家長也認為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yè)”。在這種“應試教育后遺癥”的背景下,人文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師生都把自己回歸到“人”的層面,以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為教育目標,孩子們才能在未來成為獨立自主、能力全面的人,鄉(xiāng)村教育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一)人文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學習人文知識并將其內化為一種品質的重要途徑,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基礎。
(二)人文教育的意義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將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結合在農村小學實施人文教育的實踐經驗,我認為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有利于點亮學生信念。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能做的,只是給他們適當的條件和照料,讓他們自己成長。人文教育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關注,成為主宰自己的主人,以此點亮學生信念。
其二,有利于點燃學生智慧。人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知識的積累,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正是這個道理。人文教育注重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的能力培養(yǎng),側重于學生的自身感悟,讓其在思考當中學習,用經驗指導實踐,把知識和能力變成智慧。
其三,有利于照亮師生前行路。教育最理想的狀態(tài)即是師生關系融洽,學習氛圍濃厚,師生共同成長,開創(chuàng)獨特的探索空間?!稁熣f》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生一起學習、活動、反思、實踐,攜手共進,這也是人文教育的一大重要意義。
(三)本文的框架結構
本文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的文化背景、人文教育的內涵及意義。第二、三、四部分是正文部分,具體講述了關于人文教育的實踐過程、成果以及心得體會。第五部分是結語,對本文宗旨加以總結闡述。
二、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途徑
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一般要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yǎng)、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我將人文教育滲透在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一)經典背誦與踐行
2015年春季開學,我們初步選定把《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三字經》作為學習內容,每天進行經典誦讀與寶典篇章積累,每周總結一次,同學之間相互督促、合作探究,爭取做到知行合一、共同進步。日記則架起師生間溝通的橋梁,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體會、心得;老師予以鼓勵、點撥、指導。除此之外,老師與家長緊密配合,充分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并及時予以引導。
經過一學期的認真實踐,孩子們人人都能以良好品行進行自我約束,以高尚品德為行為追求,著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因此經典背誦在全校得以推行。
(二)手工制作與創(chuàng)新
我曾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孩子們用爆米花拼的“愛心”,在感動之余我也受到啟發(fā),嘗試著開設手工制作與創(chuàng)新課,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孩子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在手工課上將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諸實踐,也因此創(chuàng)作出了一件件新奇又充滿智慧的作品。
看著孩子們的制作成果與滿足的笑臉,我更加堅定了開設手工制作創(chuàng)新課的想法,也更加堅定了人文教育在鄉(xiāng)村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三)繪本閱讀與創(chuàng)作
為了發(fā)掘孩子們的天賦,我又開設了繪本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課程,在課上引導孩子們閱讀優(yōu)秀的繪本故事,然后大家分別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評選出班級創(chuàng)作之星。幾次實踐讓我發(fā)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畫家!他們的想法都是那么新穎又獨特,簡單的繪畫里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表達。
三、人文教育的實踐成果
經典背誦與踐行使學生在人格優(yōu)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問題學生的成功轉變過程更是離不開經典文化的熏陶。同時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典文化的傳承在我校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學生精神風貌積極向上,校園文化氛圍馨香濃郁,教學成績常常名列前茅,我校的孩子們在各類文藝比賽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尤其顯得出類拔萃,也因此引起縣教育局的極大關注。在塌方式的鄉(xiāng)村學校倒閉大潮中,我校作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教學點卻頑強地發(fā)展起來,學生人數穩(wěn)中有升,為農村的留守兒童撐起一片獨特的藍天。
手工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同學們用廢舊紙箱做的簸箕或者改成清掃工具、用廢紙疊的餐桌垃圾盒,用廢舊飲料瓶改裝的灑水器以及在節(jié)日時制作的精美賀卡,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都是孩子們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體現,孩子們又在合作探究中進一步培養(yǎng)了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這又何嘗不是人文教育帶給孩子們的精神財富呢!
繪本課使老師找到與學生對話的窗口。剛接上這班孩子時,男生較多淘氣,很難管理。然而繪本課讓我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們的內心,逐漸找到管理班級的好方法,如今更是成為了我們師生交談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人文教育的推行使孩子們的自制力提高,集體榮譽感增強,人人主動追求高尚品格,良好的班風逐漸形成。由此可見,人文教育在孩子們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上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心得體會
結合實踐經驗,我也總結了一些關于推行人文教育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強調的是“親自感悟”。自己的感悟深了才能內化成為能力,才能在生活學習中得以踐行。如果只是老師一味講述,學生被動接受,那么就是老師代替了學生思考,反而不如學生自己誦讀感悟、踐行、體會、反思提升效果更好一些。
另外要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多元評價方式。只要作品體現創(chuàng)新意識或者實用價值,就應當對其鼓勵肯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不斷超越自己。
我還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不要拘泥于畫得像不像,好不好,而是要通過意象表達內心。只要作品三觀正確,就予以表揚,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如果內容有不妥當的地方,也要及時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
人文精神培養(yǎng)也是現代教育核心內容與靈魂所在,我把人文教育滲透到教育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無聲地滋潤著每一位學生。不管是“經典背誦與踐行”“手工制作與創(chuàng)新”,還是“繪本閱讀與創(chuàng)作”,我都以關注學生內心世界、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前提,以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目的,力求做到“以人為本”,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同北京師范大學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Z]. 北京,2014.
[2] 李泓.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J]. 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
[3] 李建華,陳晚云. 意義性學習:人文知識內化的主體性動因[J]. 現代大學教育,2003(3):17-20.
[4] 于新鵬. 論職業(yè)學校進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職業(yè),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