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廣澤
摘要:快樂課堂只有做到有效,才能夠達到讓學生學得 快樂,學得輕松,才會有效。我認為只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夠打造快樂大課堂。
關(guān)鍵詞:主動性、積極性、自信心、學習環(huán)境。
第一、教師就應(yīng)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應(yīng)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點,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做到與師生融為一體,才會與大家互動,才能夠營造快樂的氛圍。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到相應(yīng)活動的積極意識傾向。他能夠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視野,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同學,學習就會更加主動,積極,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四十分鐘內(nèi)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堂上我注重要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在“想”字上下功夫,讓他們質(zhì)疑、釋疑;以情景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進入到課文中去,去真切的體驗文章中的情景,以此引起他們的興趣。海通過鮮明、生動的畫面。具體形象的語言讓他們身臨其境。這樣他們的興趣就能夠體現(xiàn)出來。就會營造出輕松快樂的課堂。
1.讓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快樂期望。我們要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中有許多“朋友”可交,有許多活動可玩、有許多知識可學,語文學習生活豐富而多彩;要少一點考試的渲染,多一點快樂的語文學習生活的宣傳;教師要多一點燦爛的微笑,多一點誠摯的關(guān)愛,讓學生充滿語文學習的快樂期望。
2.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體會快樂。讓語文學習“快樂”起來,首先教師要扮演重要角色,以自己的機智幽默、小組的互動、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快樂”起來;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通過課本劇表演、辯論等活動,讓學生“快樂”起來;最后要創(chuàng)設(shè)愉悅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通過隊報、黑板報、學習園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3、讓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快樂追求。“頭懸梁、錐刺骨”的蘇秦快樂否?我認為他是快樂的,因為他追求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這就是學習的快樂,追求知識的快樂,追求理想的快樂。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是快樂的。
周恩來總理讀書是享受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快樂。如果我們只把快樂建立在眼前,沒有長遠的目光,這種快樂無疑是貧乏的、膚淺的。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引導(dǎo)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對語文的學習有一種快樂的追求,語文學習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
第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要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shè)法讓他們擺脫以往“你講我聽”是定式思維,在課堂上給每個人安排不同的任務(wù)和目標,而且要讓他們都那個達到這一個簡單的目標。讓他們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將成功的喜悅變?yōu)橹鲃訉W習的動力。一旦他們樹立了這樣的動力,我想離他們愉快的學習也不遠了。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讓路給學生,讓他們主動的學,教師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把時間留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在學生自學當中,我用了以下的方式:1.讀文章,學習文章中的生字,理解每一個值的意思;2.閱讀文章,勾畫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并理解、體會。提出不懂的問題和自己通過思考弄清楚了的問題;3.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并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復(fù)述課文,,談出自己的初淺的體會。4.應(yīng)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去自己學寫生活中的事件。通過這些方法,就可以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學的習慣,在課堂上學生就會將自己自學的情況主動的與同學交流,甚至會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這不許要教師去講解,他們就在不自覺中學到了很多很多,比教師講的效果強了許多。學生學得就更有興趣,更愉悅。
第三、教師應(yīng)給他們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塑造人,環(huán)境影響人。自由寬松的學生環(huán)境是學生充分思維的必要條件,給學生充足的自由思維的空間,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行探究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保證。教師要避免提出問題后學生無思考時間馬上回答的現(xiàn)象;克服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完全由教師控制;學生主動獲取、形成、發(fā)現(xiàn)知識過程的學習時間被忽略的傾向;改變學生缺乏自我選擇學生的機會。
所以我們應(yīng)該還學生自由,還學生時間,還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思維,自由的發(fā)展,才能夠真正打造快樂課堂,才能夠達到快樂課堂的有效性。
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就需要調(diào)動自身情緒,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nèi)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圍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nèi)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角色之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zhuǎn)變?yōu)闈M足學生求知欲的苗圃,變成培養(yǎng)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性情、凈化學生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鄒文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37.
[2]李慧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9(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