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華
【摘要】寫作文是孩子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既是孩子學好語文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將來孩子為人處世的一項重要基礎。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我認為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其次要多寫多練;最后要多讀書,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興趣;閱讀
寫作文是孩子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既是孩子學習好語文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將來孩子為人處世的一項重要基礎。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都在關注著這個問題,并且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jié)自己幾年的工作經(jīng)驗,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是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我感覺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樂于寫作文,是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寫作文的樂趣,而興趣的來源就是有趣的生活經(jīng)歷。來學校上學,我盡可能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我主持他們開辯論會,指導他們拍課本劇,上周我還領他們進行踢毽跳繩比賽。
活動過后,我會讓他們把活動的事情寫下來。孩子們喜歡多彩的課外活動,自然就有一種想把參加活動的經(jīng)過和感受表達出來的欲望。這時,是訓練寫作的最佳時機。每次習作前我還要做思想動員,我和學生們說我們不是在寫作文,而是在“創(chuàng)作”作品。世界上沒有這篇文章,你一動筆,它就產(chǎn)生了,是你創(chuàng)造了它。孩子們每當聽到這些,就會從內(nèi)心升騰起一種“神圣”感。他就會很認真地對待這次習作。學生想要寫,還會認真寫,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逐步提高。
其次要寫好作文,就要多練。我班一周至少要寫兩篇作文。周一到周五在我的指導下完成一篇練筆。周末自己回家還能創(chuàng)作一篇。然后每周五早自習是固定的美文欣賞時間,學生每周五都會期待自己的文章能在全班朗讀。為此,他們就要不斷地以學優(yōu)生為榜樣,查缺補漏,每次都會認真對待自己的習作,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我不敢保證他們都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但只要我能不斷地鼓勵他們在寫作文的道路上持續(xù)努力就好了。
最后一點就是多讀書。我經(jīng)常拿杜甫的詩句來勉勵他們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班寫作文最好的兩個同學都是我們班的“書霸”。這是我們班孩子給他倆起的雅號。他倆讀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能真的讀進去,不是擺樣子。我們每周四下午3點到4點是固定的全校讀書交流時間。日積月累,一學期下來,平均每個孩子至少能讀20本書。書讀到位了,視野自然也就開闊了,寫作文的材料自然也就積累下來了。
經(jīng)過了一個學年的堅持和努力,我和我的孩子們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班級里無形中產(chǎn)生了一股濃厚的讀書氛圍,早自習,從第一個到校的同學開始,幾乎每一個到校的學生都保持一個動作———端著書,認真地閱讀;讀書交流會時,埋頭沉默的學生少了,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同學多了;課下活動時瘋打瘋鬧的同學少了,在一起交流讀書收獲的同學多了;在進行習作訓練的過程中,撓頭苦想的同學少了,筆耕不輟,自信滿滿的同學多了。對于上進的孩子來說,有了豐富有趣的生活經(jīng)歷,有了讀書而形成的自然語感,再加上經(jīng)常性的練筆環(huán)境,寫作文的能力自然就有所提高了,語文語感的增強,素養(yǎng)也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趙瑞萍.小學生個性化習作能力發(fā)展的研究[J].學周刊,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