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文
摘 要:數學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學生生活常識、文化知識的積累方面產生著非常積極的效果,不僅如此,數學也可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產生深遠影響,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教好數學并引導學生學好數學。但在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卻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教學工作收效甚微。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改變這一現狀,讓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呢?接下來,筆者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及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給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高段;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學校按照年齡與學年,將學生分成了小學低段、中段、高段三個階段,小學低段的主要教學內容為引領學生走進數學,認識數學;中段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小學高段最為重要,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總結與歸納此前學過的內容,并為學生帶來以此綜合能力的提升。鑒于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構建啟發(fā)課堂三種方式,去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及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率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鑒于此,教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興趣,并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放在教學活動的第一位。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稚氣未脫,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數學知識獨特的魅力。但在使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游戲應當始終服務于教學,堅決杜絕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現象出現,使游戲教學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功能。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課堂的趣味性更強,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師可以使用我國傳統(tǒng)的益智玩具“七巧板”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使用美工刀、硬紙板、剪刀等工具制作一套七巧板,并要求學生將沒一塊七巧板的邊長數據標記出來。此后,教師用七巧板拼出教材中的組合圖形,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組合圖形的組成部分,進而使學生能夠想到此前學過的關于面積計算的內容,順利的酸楚組合圖形的面積。這樣一來,學生在玩七巧板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把未知的知識轉化為已知的知識,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
良好的習慣會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手段。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鑒于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使用“思維導圖”的力量,讓思維導圖成為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道具。
首先,在課前,教師為學生設計思維導圖,并通過社交軟件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嘗試著理解思維導圖中的內容。由于學生缺乏教師的指導,以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來看,僅靠思維導圖,是無法全部、透徹的理解教學內容的,因此,學生必定會產生疑問。這樣一來,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學生在逐漸養(yǎng)成課前預習習慣的同時,也形成了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的習慣,便于教師在今后開展更急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其次,在課后,教師可以把上課用過的更為完整的思維導圖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重新思考本課所學習的內容,回味教師傳授的知識,并在思維導圖中添加相應的練習題,使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與應用同步,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形成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構建啟發(fā)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明代學者陳獻章曾經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兩句話將思維與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效率之間的關系體現的非常明顯,它們的意思是說,教師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績,就需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思考,以此帶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鑒于此,教師必須構建一個啟發(fā)性更強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思維更加活躍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圓的面積》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教具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圓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首先,教師把圓形分成四等分的扇形,并把這四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此后,再把圓形分成八等分、十六等分,讓學生觀察近似平行四邊形的變化。此時,教師向學生提問:“隨著扇形數量的增加,近似平行四邊形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便會向教師闡述自己的觀點:“份數越多,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此后,教師再次提問:“那么這個近似平行四邊形中的各項邊長數據,與圓形的哪些部分相對應呢?”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聯系此前學過的內容,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讓學生的思維更好的反饋于其學習過程。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任重而道遠,教師需要付出足夠的汗水,才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瞿永珍.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N]. 黔西南日報,2020-05-18(008).
[2] 詹小清.淺析小學數學高年級有效教學策略[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3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