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偉
摘? 要:學習是人類得以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手段。在學習過程中,收獲知識,發(fā)展智能,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學習尤為重要,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小學生學習動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了解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與培養(yǎng)的意義,在以后的教學和工作中致力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材上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學習中以激勵為手段,使他們建立足夠的自信心;面對失敗引導學生反思分析失誤原因;適當開展競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培養(yǎng)
1.教學過程中遇到小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表現分析
1.1? 小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表現
懶惰行為:動機不足的小學生有不想上學、不想上課、上課不愛動腦筋、不完成作業(yè),不愛勞動,發(fā)生錯誤就會為自己的懶惰行為找各種理由。
容易分心:動機不足的小學生注意力差,上課不能專心聽講,不能集中思考,興趣容易轉移。學習膚淺,滿足于對知識的一知半解。
厭倦情緒 :動機不足的小學生情緒容易厭倦,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瞌睡,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的情緒。
缺乏方法: 把學習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因此不愿積極尋求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滿足于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而且由于缺乏正確的靈活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往往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情景。
獨立性差: 在學習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行為往往表現出從眾與依附性,隨大流,極少有自己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1.2?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當教師8年以來,通過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發(fā)現小學生學習的學習內部動機分為四類:第一種,小學生為了得到好的分數,或者不想落后他人,或者為了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表揚,為了得到老師家長的獎勵而努力學習。第二種,為履行集體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因此為了組織和班集體學習。第三種,為了自己個人前途,理想,升學而去學習。第四種,為了祖國的未來,富強而發(fā)奮讀書學習。后三種學習動機與社會意義聯系比較緊密,成為遠大的學習動機。小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一種和第二種居多,由此可見小學生的學習動機缺乏深遠的學習動機,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是和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小學生年齡特點是:學習動機越具體、越直接、越表淺、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發(fā)生的變化。
1.3? 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
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新事物,并且?guī)е鴱娏业那榫w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往往推動著人們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學習興趣是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它使學習活動變得及時,主動,并且富有成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小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只要讓小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才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才能讓小學生能夠快樂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小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年齡的特征:
2.小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原因
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對孩子的學習也起著重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不足主要分為兩個原因:
現在的生活條件非常的優(yōu)越,孩子們接觸到的事物也是非常先進的,不一定非得讀書上大學才是孩子唯一出路,孩子們有很多得選擇性?!白x書改變命運”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很多家長從心底里就覺得孩子即使學習不好以后也不一定會過的不好,家長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孩子,孩子理所當然覺得我可以不好好讀書,學習動機就是表現出很大不足。
現在離婚率比以前要高了很多,時代在進步,人們對于離婚的偏見已經沒有那么高了,父母的離異很可能造就孩子性格孤僻、多愁善感,或者桀驁不馴等等很多的問題,這其實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得一種表現。孩子們缺乏交往需求、自尊及愛的需要、認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當這些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是無心讀書學習的,就表現出明顯的學習動機不足。
2.2? 學校原因
上小學以后孩子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對孩子的學習動機也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學校的課程安排上要合理,勞逸結合,寓樂于學,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疲憊,如果長期出于只學不玩的狀態(tài)下,孩子內心對來學校的抗拒的,沒有什么可以吸引到孩子的地方,所以學校課程設計上一定要科學,這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動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和學校同學的人際關系如何,跟班里的同學相處是否愉快,班里的同學喜歡不喜歡自己,班里的同學是不是會欺負自己,當一個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系非常好的時候,他的學習動機也是十分積極的。每天都希望趕緊上學,見到自己的小伙伴。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和同學鬧了小矛盾或者不是那么的受歡迎的,就是影響他的心情,不愿意上學,逃避,這樣下去學習動機就是會受到影響。
2.3? 老師原因
在我們教育界流行著一句話:一個孩子喜歡哪個老師,這一科的成績就最好,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其實包含了很深的意義。老師對一個孩子的學習動機的影響簡直太大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緊張的師生關系會讓孩子的學習動機不足,具體表現在:當一個老師對學生只有批評沒有表揚時,將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老師的恰當評價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外在動機,無論是激發(fā)學生的外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都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一個老師不公平公正對待班里的每一個學生時,也會對一些的學生的學習動機造成惡劣的影響。當一個老師眼里只要成績時,就會忽視掉很多孩子的其他閃光點,當一個別的方面很優(yōu)秀的孩子卻因為學習差一些而得不到老師關注時,他的學習動機就會變得嚴重不足,甚至厭學。
2.4? 學生原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身對學習動機也有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低自我效能感。學生在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各個緯度上得自我概念低于一般學生,他們態(tài)度消極,對學習毫無興趣;與同伴相處大多自卑多疑,認為自己不受歡迎,因而跟同學關系日漸疏遠,導致學習動機不足。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因而傾向于制定較低得學習目標。他們想的最多的時活動的失敗,他們往往沒有自信心,沒有努力就放棄了,懷疑自己的能力,經常感到焦慮,身心健康受到很大損害,無心學習。導致學習動機不足。學生成就動機低,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學習時漫不經心,遇到困難就往往自暴自棄,他們對于失敗的恐懼往往大于對成功的希望,因而不指望自己成功。導致學習動機低下。
3.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保持一定強度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培養(yǎng)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3.1? 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通過自身的興趣表現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和情感表現往往與自己的興趣聯系在一起,具體不同的教學興趣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行為表現往往不同。“投入”“好意”“關注”三者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其中“投入”是其中的基礎,“好意”是其中的靈魂,“關注”是其中的外形。三者既是教師具有較高教學興趣的表現,又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教師只有把自己的興趣表現出來才能激發(fā)學生相應的興趣,讓學生更有興趣的投入學習中去。
教師的“投入”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和“投入”存在一種互相促進發(fā)展的關系,興趣越大,投入越大,投入越大,興趣也會越大,這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
教師的“好意”能夠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好意”是教師具備教學興趣的表現,教師對學生的興趣,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往往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好”,教學興趣的特殊性在于蘊含了“好”的心愿。一個時時刻刻為學生著想,對學生好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老師對學生好,表現在很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是圍繞著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讓他們對學習產生美好情感來展開的。一個衡量教師是不是真正對學生好的辦法就是要看看這位教師能否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的處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然而,教學內容是否有趣是相對的,沒有絕對有趣的內容,也沒有絕對無趣的內容,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和處理好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處理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事實、概念和觀點本身并沒有什么趣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要使內容完成的有意義,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講授,趣味性是不一樣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處理,在課堂上怎么講比講什么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
創(chuàng)立創(chuàng)意課堂,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進一步的學習,喜歡上這樣的課堂。
創(chuàng)意課堂不在是以教師講學生學為主,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體會到一種受到被尊重的滿足感,角色要求又促進她對學習意義的認知,從而增強了學習興趣。
課下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小組、興趣小組在培養(yǎng)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機上常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些在我的實踐教學中就有很大的體現。
3.2? 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動機
認知內驅力是指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各類學習中,認知內驅力是一種最重要和最穩(wěn)定的動機。
自我提高內驅力指學生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如學生為了考好而努力學習的動機。以下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內驅力的方法:
(1)通過榜樣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無窮的,它比起說服更具有說服力和號召力,同時也更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并且給學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發(fā)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2)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教師要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時,將學生對其他活動的積極性遷移到學習活動中來。
(3)引導學生正確歸因。在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為優(yōu)點和缺點,并為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制定處具體行動計劃以幫助他們達到目標,讓他們成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而不是別人控制自己的人,讓他們明白付出努力便會成功的道理。教會學生如何完成他們的計劃,并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反饋。
(4)合理組織競賽和合作,為了確保競賽對動機激發(fā)和培養(yǎng)產生積極的作用,應該注意:組織競賽的內容可涉及學生多個方面素質,以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競賽一定要適度適量。在競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5)及時反饋,合理利用表揚與批評。反饋是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活動結果,它不僅可以糾正錯誤,還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應及時,更得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要隨時讓學生了解自己和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有多遠。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不能單純看其分數的高低,還要從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發(fā)現學生可取之處,并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內驅力。對學生進行表揚與批評要注意:表揚和嚴格一定要相結合應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教師應該把表揚和批評的重點放在學生是否努力、是否盡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而不是放在分數的高低上。間融洽的師生關系及相互尊重會影響表揚和批評的效果。
4.結語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任務是艱巨的。需要教師、學校和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本人能力有限,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淺顯的進行了分析,肯定會有很多不足需要指證。在我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一直致力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成就動機,找到更多的方法運用到我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 魯忠義.心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26~43
[2]? 周天梅、吳忠才.小學心理健康.武漢:武漢出版社,2014年,164 ~ 186
[3]? 何旭命.學習興趣的喚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71~131、194~249
[4]? jamesP.Raffini.這樣教學生才肯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