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華
【摘? 要】? 在踐行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作為一線教師只有銳意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靈活創(chuàng)設有利于開啟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閘門的問題情境,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僅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而且通過獨創(chuàng)性的質疑拓寬知識視野。本文作者簡要闡述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培養(yǎng)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值得大家深思。
【關鍵詞】? 生活實際;因材施教;主體地位;問題情境;核心素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無論是曾經(jīng)推行的“15/20/10”課堂教學新模式,還是當下踐行的“三段四模塊”教學革新手段,都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在踐行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廣大一線教師銳意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靈活創(chuàng)設有利于開啟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閘門的問題情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不僅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而且通過獨創(chuàng)性的質疑拓寬了知識視野。
一、結合生活實際,營造問答情境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雖然可以隨手可得,但千萬不要采取集體式含糊的問答形式,尤其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積極營造師生互動性的問答情境,讓學生緊緊圍繞問題的核心參與研討。當學生的回答非常正確時,教師應予以適度的表揚;針對部分學生做出不全面、不準確、不深刻的回答,教師也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予以及時糾正,既可以采取直接補充完整,也可以鼓勵其他學生補充完整,但千萬不能大聲呵斥甚至挖苦,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旦遇到有爭議的問題答案時,可以采取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探究方式來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構建民主和諧、輕松活躍的教學氣氛,才能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缺漏,最終順利地解決問題。
譬如:筆者在執(zhí)教“探究思維的奧妙”一課時,首先簡要闡述了意識的含義,并從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本質三個角度予以點撥,然后明確指出了三個易錯的知識點:一是有了人腦就有意識;二是錯誤的意識也是對客觀事物存在的反映;三是若人的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則宗教世界中有什么,現(xiàn)實世界中也有什么。由于學生對上述問題比較有興趣,各學習小組立即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去,通過大家暢所欲言的辯論,有些學生認為:因為意識更是社會和勞動的產(chǎn)物,有了人腦不一定就有意識;有些學生認為:由于從意識的本質中就可以得到答案,因此,即使屬于錯誤的意識也是對客觀事物存在的反映;針對第三個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如此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不能做出科學化的回答,心中可謂忐忑不安。此時,筆者采取深入設問的方式予以點撥:“現(xiàn)實生活中宗教世界中的鬼神觀念起源于哪里?”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是對客觀世界虛幻與歪曲的反映?!鳖D時,大家的心中恍然大悟:由于虛幻、歪曲的反映,所以不能認為宗教世界中有什么,現(xiàn)實世界也會有什么,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理清了解決問題的奧秘。
二、堅持因材施教,精心提出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圍繞每一個知識點都提出大容量的問題,意圖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至少一次機會的回答,但面對面廣、量大的提問,不少學生心懷恐懼,甚至出現(xiàn)談“問”色變的不良情緒,為了扭轉這一被動局面,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堅持三大原則:
1.創(chuàng)設的問題符合“有價值”原則。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選擇性,即:一要符合學生求知欲望;二要有利于誘發(fā)學生迫切了解社會生活熱點的好奇心;三要能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需要??梢?,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緊扣三維教學目標,才能讓教材里的知識點和社會生活自然地交織起來,為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2.展示的問題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絕不能過簡或過繁。其實,問題是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先導,但不能理解為問題越煩瑣越好,教師務必把握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力爭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做到與新課標相吻合。
3.提出的問題只有符合“典型性”原則,才能減少無任何意義的重復,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譬如:筆者在執(zhí)教“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時,先直接打開多媒體課播放一段學生熟悉的菜市場上熱鬧非凡的交易場景,同學們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如下問題:在同一個菜市場上,菜農(nóng)出售同一種蔬菜時,開始的價格比較高,隨著時間的推移,菜價逐步回落;同時,天氣的變化也會出現(xiàn)蔬菜不同的價格。然后,我提出了如下問題:商品的價格為何出現(xiàn)上下波動?價格是否出現(xiàn)無限制的上漲和下跌?隨著商品價格的漲落,價格為什么都離其中的某個值非常接近呢?其本質是什么?于是,學生的心中蕩起了高階思維的漣漪,不僅學有所獲,而且學以致用,社會實踐能力穩(wěn)步提升。
三、凸顯主體地位,拓寬知識視野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合理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問題,才能激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拓寬知識視野。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就結合文本插圖多角度提出問題:你贊成哪一位老太太的消費觀念?你在平時是如何消費的?你贊成的消費觀念是否適合其他消費者?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行為和觀念都受哪些因素的制約?到底怎樣的消費觀屬于正確的?通過各個學習小組的廣泛討論,最終形成共識:由于不同消費觀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不同的消費行為也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消費結果,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類似的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張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翅膀,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找到打開問題之門的鑰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美不勝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但愿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靈活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想學生所思,給學生所需,解學生所惑,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