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緣 廖根福
【摘要】中英動物習語中對不同的動物喻體有著不同的喻義,因此在英語動物習語漢譯過程中應靈活采取各種翻譯策略與方法。本文從中英文化對不同的動物喻體的理解異同角度,在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結(jié)合中英動物習語實例,分析英語動物習語漢譯時采取的不同翻譯策略與方法。
【關(guān)鍵詞】英語動物習語;翻譯目的論;文化差異;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鄒緣,廖根福,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YY18114)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英語與漢語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廣泛,語言是文化交流的載體,而習語是語言凝結(jié)的精華所在。習語具有整體性、凝聚性和不可代替性,其準確的含義一般不能從其中的單個詞匯或詞組推測出來。習語的形成受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歷史文化、社會風俗、寓言神話、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突出的文化特征。在人類生產(chǎn)活動中,人與動物的相處是緊密相關(guān)的,在中英習語中動物喻體的運用非常廣泛,所構(gòu)成的習語內(nèi)涵豐富、趣味無窮。故譯者在英語動物習語漢譯過程中,應特別關(guān)注源語言文化與目標語文化對動物喻體的理解異同,進而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與方法。本文以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作為指導,對比中英動物習語動物喻體理解的異同,結(jié)合對英語動物習語部分實例的漢譯分析,探究在英語動物習語漢譯時可采取的策略與方法。
二、翻譯目的論概述
1971年德國翻譯家賴斯提出譯者應把譯本的功能特征放在首要地位。1978年弗米爾首次提出翻譯行為是以翻譯目的為準則,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靈活地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最終達到文本的真正目的和功能。曼塔利認為翻譯是受目的影響,以翻譯結(jié)果為導向的行為。諾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誠”指導原則,完善了翻譯目的論在實踐中的運用。翻譯目的論有三原則,目的原則是翻譯過程中的首要原則,翻譯是以交際為目的的行為,其交際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強調(diào)譯文的“貼切”而不僅僅是“對等”。譯者應根據(jù)原文本的預期功能和目的,使得譯文符合目標語文化和特征。連貫原則指譯文應當是目標語讀者可理解的并且連貫的方式,譯文具有可讀性和讀者可接受性。忠實原則強調(diào)目的語譯文應該與源語言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保持一致,并且忠實于原作者,可將譯文的翻譯目的與原作者的意圖進行適當?shù)恼{(diào)和。
三、翻譯目的論指導下英語動物習語漢譯策略與方法
在人類社會生產(chǎn)活動中,人與動物的相處密不可分,中英文習語中與動物相關(guān)的習語數(shù)不勝數(shù)。在英漢文化中對于某些動物喻體的理解是存在共性的,然而由于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文化風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西方文化對動物喻體的理解和表達也存在一定差異。英漢動物習語中的對動物喻體的比較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形同意同、形同意不同、形不同意同。本文將從目的論的角度,對譯者在翻譯三種不同的動物喻體對比時,應采取何種漢譯策略和方法進行探究。
1.形同意同。形同意同指的是在中英動物習語中,兩者對同一動物形象的看法相同,喻義也基本一致。因此在這類英語動物習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應遵循異化翻譯,也就是說盡量向源語言靠攏,其中可采用的翻譯方法有直譯法、逐詞翻譯法等。如表1:
從以上英語動物習語的漢譯可以看出,在中英文化中,即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對某些動物的特性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只需進行逐詞翻譯和直譯,而且盡量偏向源語言文化,這與翻譯目的論中忠實原則殊途同歸。例如,fox一詞在中文中指的是狐貍,在中國語言文化中一提到狐貍,人們想到的是奸詐狡猾的形象,這與英文中狐貍形象也是不謀而合。西方文化rat常指卑鄙之人,有明顯的貶義色彩,這與中文中用老鼠來形容膽小怯懦之人也是一致的。因此,在翻譯此類英語習語時,只需采取直譯法即可。此外,中英文動物習語中還有很多對同一動物形象的看法一致,所運用的動物喻體的喻義也基本一致。在目的論忠實原則的指導下,目標語譯文應該與源語言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保持一致,對于形神兼?zhèn)湫瓮馔挠⒄Z動物習語,基本采用直譯法或逐詞翻譯法。
2.形同意不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差異,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中英文化對于同一動物的看法有時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悖而論的。針對這類情況,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認真對比中英文化的差異,對于同一動物喻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喻義應尤其關(guān)注。因此對于這類形同意不同的英語動物習語,單獨采用異化或歸化策略有時并不能滿足譯者需求,此時譯者可采用異化和歸化相結(jié)合的翻譯策略才能準確達到其翻譯目的,可采用的翻譯方法有意譯法、釋義法、直譯加注法等。如表2: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英文化中對于同一動物的比喻形象的理解并不完全對應,有時是存在差異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漢譯過程中需要了解西方文化中對這一動物形象的看法與觀念,有時可直接譯出英語動物習語中的字面含義,有時卻需要進行相應的釋義,采用意譯法或釋義法,點明其喻體的真正含義,否則很容易讓目標語讀者覺得不知所云。例如,在西方人觀念里狗是人類的伙伴,他們對狗的重視遠超過中國人,英語中關(guān)于狗的習語基本是正面的形象,如top dog指領(lǐng)導人,old dog指行家,這些習語無不體現(xiàn)西方國家對狗這一形象的喜愛。然而在中國人眼中,狗是用來看家護院的,有時甚至會把狗作為盤中餐,關(guān)于狗的形象多是貶義,如:雞犬不寧、豬狗不如等,多指不好的人或物。因此在漢譯有關(guān)狗的英文習語時如果采用直譯法,會使得中文讀者覺得相矛盾,此時應采用目標語讀者可接受的譯文,這樣才能避免沖突。再比如,龍這一形象在中國人眼中是權(quán)力和尊貴的象征,通常是正面褒義,如望子成龍、龍馬精神等。而在西方基督教的觀念中,龍是惡魔的化身,象征著邪惡與黑暗,常指不好的形象,如the old dragon指魔鬼,甚至用龍來比喻兇悍潑辣之人。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于同一動物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根據(jù)翻譯目的論中目的原則及連貫原則,為了準確達到此類習語的交際功能以及使得譯文連貫,對于此類形同意不同的英語動物習語漢譯時需要在理解源語言文化對這一動物喻體的看法后采用意譯法或釋義法。
3.形不同意同。在眾多英漢動物習語中,也不乏存在一些動物喻體不一,所表達的含義卻相似,這同樣與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有關(guān)。此類形不同意同的英漢動物習語,在翻譯時應遵循目的原則,即目的文本的功能和譯文的預期目的決定了翻譯者在翻譯此類動物習語時,可采用歸化翻譯策略,盡量向目的語靠攏,可使用意譯法、套譯法、改譯法等翻譯方法,如表3。
從表格中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中英文化的差異,當表達同一概念或喻義時,有時會使用不同的動物喻體,以使行文連貫,同時也避免目標語讀者產(chǎn)生疑惑。根據(jù)目的原則,應考慮原文的交際目的,多采取的翻譯策略為歸化法,即偏向目的語。例如,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 the golden eggs直譯為“殺死下金蛋的鵝”,寓意為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這與中文里“殺雞取卵”的含義正好契合,此譯法充分考慮了原文本的交際功能與目的,有效避免了譯文可能產(chǎn)生的歧義。另外馬對于西方人來說是一種交通工具和勞動生產(chǎn)工具,是健壯、結(jié)實的象征;而對于中國人來說,牛是農(nóng)耕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對于牛的印象是強壯、能干。因此漢語中牛的特性正好與西方人眼中馬的特性相匹配,那么as strong as a horse漢譯時翻譯成“壯如?!睍右荒苛巳?。故在翻譯此類形不同意同的動物習語中,譯者應考慮目標語讀者所處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遵循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適時使用不同的喻體來表達同一喻義,可借用目的語文化中的慣用語來代替原文中的詞句,可采用意譯法、套譯法、改譯法等翻譯方法。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鑒于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對同一動物喻體存在相似或不同的觀點與看法,有時對同一喻義會使用不同的動物喻體來表述,在英語動物習語漢譯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通過對英語動物習語的漢譯分析,將英文動物習語大致分為英文與中文動物喻體形同意同、形同意不同、形不同意同這三大類,譯者在翻譯時對應不同類別的英文動物習語可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遵循翻譯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保證翻譯目的清晰明確,使譯文能準確翻譯原文意圖與目的;遵循連貫原則,譯文需具有可接受性,確保目標語讀者可接受;同時結(jié)合忠實原則,盡量忠實源語言文化,保留源語言的情感態(tài)度。以上所列舉的英語動物習語僅僅只是眾多習語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例子和其他情況分類,本文僅對中英動物習語中的動物喻體之間形與意的關(guān)系進行了大致的分類,分析了部分英語動物習語實例,探究英語動物習語漢譯時應采取何種策略與方法,希望對英文動物習語漢譯研究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玉龍,馬曉燕.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在中國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24):225-227.
[2]梁燕媚.英文動物習語的漢譯方法淺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4):147-148.
[3]覃偉.論動物習語英漢差異及翻譯策略[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3 (21):154-156.
[4]武寧.英漢俗語文化內(nèi)涵對比研究[J].海外英語,2014(16):263-264.
[5]王軍,陳詩月.翻譯目的論研究綜述[J].現(xiàn)代交際,2017(18):102-103.
[6]張春花.淺析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習語翻譯[J].校園英語,2020 (31):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