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翊
摘 要:初中是學生接受教育和形成能力的重要節(jié)點,學校要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給初中生構建輕松、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激勵初中生不斷進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是實際初中教學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初中教師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措施,以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性特點為基礎,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方案,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初中階段;初中生;教育教學;教學管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3
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最后一環(huán),這個階段的學生知識積累逐步增長,心智漸漸成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優(yōu)化教學管理被提上日程。要想改變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從實際學情入手,夯實學生的基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讓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夠遵守規(guī)定,熱愛學習。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初中教學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方式,想盡一切辦法開創(chuàng)教學新局面,使初中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提升初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當前初中教學管理現狀
(一)教學管理觀念落后,不能一視同仁
面臨著中考的洗禮,很多初中都在教學管理上沿用傳統(tǒng)的模式,即用規(guī)定約束學生,用分數管理學生,造成初中生學習興趣低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的時期,學校的這種管理方法限制了初中生的個性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有一些初中以分數來進行分班或者排座位,這就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兩極分化,使教學管理陷入僵局。教師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反映出教師教學思想的陳舊和固化,在新的教育時期必須要進行改變。
(二)教學管理忽視德育,缺乏實踐活動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初中生的成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初中學校,日常教學并沒有引入德育內容,教師只關注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是否講請,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還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使教學工作走下坡路。還有一些初中雖然認識到德育的重要,但是他們進行的德育教育還停留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沒有組織實踐活動,德育教育收效甚微。要知道德育在提高教學管理方面占據著重要地位,如果忽視德育,那么教育教學將會步履維艱。
(三)教學管理力度不足,執(zhí)行力度較差
有些初中不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和再教育,有些教師的思想更新慢,接受新事物的效率低,在教學管理上缺少創(chuàng)新點,通常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對學校的各項政策執(zhí)行力差,給教學工作帶來影響。還有一些初中對教學管理的力度不足,課堂秩序混亂,學習風氣不佳,學生不配合教師工作,不利于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初中教育階段,加強對教學的管理和監(jiān)督,完善對初中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提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拋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課堂引入新理念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初中校園里得到深入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中教師應認清現實,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扎實教學功底,拋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讓“填鴨式”教學徹底走出初中課堂,把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給初中生帶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在過去,初中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發(fā)號施令,不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即使學生有新的解題思路或者學習方法也得不到展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學習感到厭煩,抑制了初中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初中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老舊思想,樹立現代教學管理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一定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初中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提高初中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教師要走進初中生中間,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特別是要加強對初中生思想動態(tài)的關注,用愛心、耐心和細心理解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差異化
初中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普及教育和發(fā)展教育,不是選拔教育和淘汰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倡教育公平,因而,初中教育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切實關懷每一個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有所收獲、有所發(fā)展。然而,現實情況卻并不是這樣的,由于初中教育是普及性教育,每個班的學生也是隨機分配,使得班級內學生水平差異性較大,很多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還有些班級存在擾亂課堂秩序的現象,學生素質差異也較大,導致有些教師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產生偏愛,在課堂教學中只關注這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那些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學生。這種做法有損教育公平,違背了面向全體的要求,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決摒棄這種思想和行為,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的確定一定要符合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當課程教學和學生接受能力發(fā)生沖突時,課程教學要服從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初中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