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美
【摘要】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話題。然而,寫作教學又是一個令人頭疼的話題,陷入了“學生難寫,教師難教”的困境。為了促進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從抓評語入手,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自評—互評—面評”復合式模式,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力圖以效益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在教師有意識的指導下,達到發(fā)展學生寫作水平和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語文;寫作教學;自評;互評;師評
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一談起寫“作文”,不僅許多學生苦惱,而且一部分教師也頗感頭痛。于學生而言,苦思冥想,搜腸刮肚,煞費心思還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效果;于教師而言,要大量批閱學生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細改”,說說容易,在實際操作中卻讓教師疲于應付。況且,教師花費的大量心血,對學生來說卻是受益甚微。久之,學生對寫作失去了信心,教師對寫作環(huán)節(jié)越來越不重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如何讓學生愿寫、會寫,是讓寫作教學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的當務之急。
寫作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學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就會有一種“期望概率”,即學生自覺追求的目標,期望達到最好水平。因此,一般都強調(diào)對學生的作文要及時批改、反饋。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寫作有如下要求,“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辫b于此,筆者嘗試從“自評—互評—師評”復合式模式入手,把好作文評語關,促使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一、個人自評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倍鹬貙W生關鍵在于尊重他們的人格。具體到寫作中,表現(xiàn)為尊重學生的寫作思維,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把他們看成與教師身份平等的“人”,并盡最大可能為滿足他們的正當需求而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為他們自主發(fā)展預留空間。
在實際作文批改過程中,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與教師布置的內(nèi)容有較大出入。這時,教師就會去猜想,學生到底有沒有聽清要求呢?還是有別的想法?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該怎樣處理?是簡單地以“偏題”作結(jié),還是去找學生詢問具體寫作思路?筆者認為,如果僅以“偏題”兩字作定論,一是對學生主體不尊重,處理過于草率;二是扼殺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利于今后發(fā)展。但要是對出現(xiàn)的每一種特殊情況,教師都去找學生當面詢問,負擔確實過重。況且,教師批改作文總需一段時間,而學生對事物的記憶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可能教師去詢問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記不起自己當初的構(gòu)思了。因此,教師必須把握一個最佳的時間段,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機會,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寫作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和評價,培養(yǎng)寫作的主動性和對寫作負責的態(tài)度。一般要求在學生完成作文后,馬上把自己關于寫作此文的構(gòu)思、方法記錄在文后,并且談談自己對本文的看法,認為哪些方面比較滿意,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希望獲得怎樣的評價,等等。這樣做,首先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創(chuàng)作成果的尊重,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教師非常重視每位學生的獨特體驗。更重要的是,此舉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莊重感,在選材、構(gòu)思、立意、寫作方法選取等方面慎重考慮,力求能創(chuàng)作出令自己滿意,讓教師認可的作品來。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己”之明,既讓學生看到自身具備的優(yōu)點,同時也讓學生能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求下次能揚長避短。學生自評省去了教師無端猜疑之苦,使教師能清晰地洞察學生的寫作思維意圖和過程,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期望,師生關系會更加融洽。
二、學生互評
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作文教學一項固有的和極重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清人唐彪說:“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可見,文章“入妙”須“頻改”,在“頻改”中才能領悟文章“入妙”之法。學會評改作文,就掌握了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對一些常見毛病能自覺避免。那么,如何開展互評呢?
首先必須要讓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寫作理論,提高對習作的鑒賞能力。2002年語文新大綱、2003年《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要求是:“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薄皶姹磉_要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jié)構(gòu)。”“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薄斑M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diào)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基于此,我們的作文修改要重在強化、培養(yǎng)學生寫“四種文字”的意識:一是認真書寫,寫清楚文字。《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寫字有如下要求:“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睙o論是何種考試,對作文的評分標準中,都有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等要求。因此,特別強調(diào),寫好文章從書寫開始。二是明白地表達,寫明白文字。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幾種常用的表達方式,記敘文要把中心事件敘述清楚,議論文要把基本道理論述明白,說明文要把事物或事理介紹得條理清晰。三是我手寫我心,寫真情文字。作文最具效果的莫過于“以情動人”,真情可以摧毀一切防線,在感動人之余,獲得別人認可。因此,一切的“假、大、空”要堅決剔除,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真情,發(fā)現(xiàn)真情,表達真情。四是個性顯示,寫創(chuàng)新文字。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基石,是新課程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具體到寫作中,則要鼓勵學生想他人之未想,寫他人之未寫,來展示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個性,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積累新的體驗。
其次,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相互批改。學生們以六人為一組,在自評后六人兩兩結(jié)對,互評文章?;ピu對象以不固定為宜,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容易發(fā)現(xiàn)、學習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己引以為鑒,學生的思想多了一個相互交流、開放的機會。教師應反復強調(diào)“四意識”,以此為尺度,要求學生端正態(tài)度,認真品讀同學的習作,并對習作下恰當評語。要求學生盡量尋找習作的閃光點,大到結(jié)構(gòu)立意,小到錯別字、標點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內(nèi)容。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才會刻意改正。為同學改作文,下評語,不僅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習作的興趣和熱情,更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掌握評改作文的基本要求,自然也增強了寫作能力。
三、教師點評
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具有權(quán)威性的。學生總是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在自評和互評基礎上,教師也要為每一位學生的作文下評語。教師一方面對學生的習作作深入點評,察看個人的自評是否切合實際,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互評的情況,對互評結(jié)果作客觀分析。
在教師的點評中,最應注意的問題是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下面就此談筆者的個人看法:
(一)語言實在而不失實效
評語最忌空話和套話,其抽象、籠統(tǒng)會讓學生摸不著邊際,不明白教師的意圖。有的教師下評語總是用“生活氣息不濃”“描寫不夠細膩”“中心不突出”“條理不清楚”等抽象的套話。試想,學生拿到教師的評語就會知道怎樣寫才算“生活氣息濃厚”“描寫細膩”“中心突出”“條理清楚”了嗎?所以說,這樣的點評無勝于有,至少它不會讓學生有心理陰影。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盡量考慮用最實在的話來說明問題。比如,“此句比喻用得好”“首尾能自然呼應”“結(jié)尾點題較深刻”等。而針對學生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修改,讓學生比較孰優(yōu)孰劣。經(jīng)過反復訓練,學生會在實際寫作中注意采分點和失分點,從而寫出更好的文章。
(二)語言中肯而不失希望
評判學生習作水平的標準有很多,這就要求教師持中肯的態(tài)度。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學生習作中的亮點,加以點評和鼓勵,這樣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健康的寫作心理;另一方面,對于習作中的不足之處也應該加以點評,不要讓學生有“一白遮百丑”的觀點,畢竟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指出缺點,能讓學生考慮問題更全面。同理,即使是水平很差的習作也有其可取之處,關鍵是教師衡量的尺度問題,哪怕是用了一個新鮮的詞語,寫了一句實在的話語,教師也可以大加贊賞。因此,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充滿希望,通過中肯的點評,給學生提要求,讓學生樹立起信心,朝更高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馬笑霞.語文教學心理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謝象賢.語文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鐘啟泉,崔允淳,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韋志成.語文課程教育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