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峰
摘要: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煉。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本文從“環(huán)境,有效閱讀的基石;時間,有效閱讀的保證;興趣,有效閱讀的助力;方法,有效閱讀的關鍵”四方面闡述了如何有效的進行農村兒童的閱讀培養(yǎng)。
關鍵詞:有效閱讀;環(huán)境;時間;興趣;方法
眾所周知,得閱讀者得天下。語文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而教科書上能學到的知識有限,那么廣泛的閱讀,正好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閱讀,能夠極大地拓寬知識面,閱讀,可以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優(yōu)美的段落以及大量的寫作素材。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閱讀的起步時期,讓孩子們讀書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這是老師和家長們送給孩子們的一件終身受用的禮物。但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農村孩子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社會風氣、學校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少看與考試無關書,看的最多的就是作文書。最令人擔心的是,精彩的動畫片和手機游戲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占去了更多的閱讀時間。農村孩子本身見識少,語言表達能力差,作文也是干巴巴的。而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更是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喜歡閱讀。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熱愛閱讀,會閱讀呢?
一、環(huán)境,有效閱讀的基石
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在很大的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經(jīng)常能在校園里比較僻靜的地方看到手捧一卷書的孩子,顯然,孩子們更喜歡在安靜的、舒適的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活動。
作為閱讀的指導者,我們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自由輕松閱讀的學習環(huán)境。我常常鼓勵學生帶著書籍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閱讀。在教室里我也專門開辟了一個閱讀區(qū),孩子們可以到閱讀區(qū)去看書,閱讀區(qū)布置得溫馨舒適一些,使讀書的孩子在悠閑舒適的環(huán)境里,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我們還共同制訂了圖書閱讀規(guī)則,“三輕”即走路輕、說話輕、拿放輕;看完書要懂得放回原處,看書時不折書、不撕書、不在書上亂圖亂畫等。閱讀區(qū)放置的書籍種類很多,可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閱讀需求。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在讀書角中和同伴們一起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交流閱讀感悟。
二、時間,有效閱讀的保證
我們要明白閱讀時間的保證對于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孩子們學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資源,有了一個良好的閱讀場所,如果沒有時間去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是“空中樓閣”。
我們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在初始階段規(guī)定一定的閱讀時間,同時要加強教師的指導與調控,使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會流于形式,把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我通常在每周選擇幾天午間,利用二三十分鐘時間,指導學生一起閱讀課外讀物。只要教師有規(guī)律地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慢慢的,學生的閱讀活動就會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閱讀是需要練習的,閱讀能力的形成更是需要練習的,有了充足的時間,也就有了充分的保證。
三、興趣,有效閱讀的助力
只有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學生。要想學生愛讀書,老師首先要喜愛閱讀,我們可以與他們一起分享對書的喜愛和讀書的樂趣。我們可以這樣說說:“在我小時候,這是我最喜歡的書,”或者“我等不及想看這本書?!?與孩子談論他們所讀的書同時鼓勵他們去思考、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可以適時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評比交流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檢驗課外閱讀成果。如“閱讀新星”“閱讀大王”比賽,閱讀分享、讀書征文,課外閱讀手抄報,讀書筆記展示等內容的交流評優(yōu),學生們在交流活動中感到自己的不足,在評比過程中得到肯定,推進學生始終能保持高漲的閱讀熱情。
學生的多種學習活動都是需要同伴的參與的,他們在互動中交流自己感悟到的收獲、心得,閱讀活動也是如此。同伴之間的“煽動”,會讓孩子去看好朋友看過的,喜歡的,常常津津樂道的那本書,彼此之間的交談不僅可以加深讀這本書的興趣,每一個人的觀點表達,都是對別人思維的一次撞擊,觀點的交鋒和碰撞更促使他們不斷地閱讀思考,在彼此分享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四、方法,有效閱讀的關鍵
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我們要教給孩子有效的閱讀方法,那可以讓孩子們的閱讀的收獲成倍的提高,而不是粗糙地瀏覽完一本書,只留下簡單的印象或一無所獲。
1.帶著問題去讀書
有些孩子喜歡閱讀,家里堆了成墻地書架,也閱讀了很多的書籍,但是語文學習卻沒有什么提升,是因為記性不好嗎,是因為閱讀能力太差嗎?你回憶一下,是不是之前,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漫無目的的看書?閱讀任何一本書前,都應該帶著問題去讀書。帶著問題去讀書就不會盲目。讀書就成了一種有目標、有方向的活動。帶著問題去讀書自然會更主動、更認真,更努力地去思考,這樣,思維的深度和積極性會逐步增強,良好的思維品質自然也能逐步培養(yǎng)起來。一般小學生我們要帶著這幾個問題:究竟主要講了什么??書中哪些是對我很有啟發(fā)的?解決了我的什么問題?這本書的觀點是否正確?這本書對我們來說,有什么意義?以后我可以如何應用?
2.泛讀從量變到質變
語文學習是厚積薄發(fā),閱讀也同樣如此,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博覽群書,對瀏覽過的材料有了印象和粗略的記憶,等以后需要時,我們就可以再按圖索驥,再回頭細細查閱各種資料,使以后的學習活動更有目的性;通過瀏覽各類知識我們可以建立廣泛的知識聯(lián)系。為以后的學習活動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廣泛的課外閱讀,積累量的同時達到質的突破。
3.手腦并用實效閱讀
讀書有三到,要做到手腦并用才會使閱讀更精彩、更有實效。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簡單的用表情做批注,比如讀到愉快的情節(jié),畫張笑臉,讀到傷心難過的情節(jié),畫個苦臉;中高年級可以把閱讀中最想表達的情感隨時旁批在書上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比如想對書中人物說的話,“你是書中的角色你會怎么想……”有了更多想法可以用隨筆形式表達,讓學生做到“手腦并用”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總之,要想讓農村孩子的閱讀更有效,而不是浮于表面,關鍵要看我們能否為孩子創(chuàng)設自由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能否讓孩子始終保持著閱讀的激情,讓讀書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