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習需求理論下“高職公共英語”在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2022-07-19 09:34:37鄧德萍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25期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課程思政

      [摘 要] 高職院校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理應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習需求理論是外語教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的前提與基礎,借助學習需求分析理論,不僅能夠了解“高職公共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還能夠結合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更好地為課程思政服務。對“高職公共英語”在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初步探索,對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提供教學設計方案。

      [關鍵詞]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 2020年度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項目“在線教學常態(tài)化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YC2014)

      [作者簡介] 鄧德萍(1980—),女(苗族),湖南靖縣人,教育學碩士,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5-0144-04 [收稿日期] 2022-01-12

      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高校所有課程都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借助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三觀”的正確引領,包括品格、道德情操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具有覆蓋廣、跨度大、學時長等特點,是學生最易受外來思潮和文化影響的課程之一。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在線教學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課題。我?!案呗毠灿⒄Z”教師在實施在線教學過程時,圍繞如何增強課程思政意識、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充實課程思政資源庫和實施課程思政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的格局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其實質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以實現(xiàn)立德樹人。

      一、需求分析的相關研究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需的能力和條件與想做的事情稱為學習需求。分析學習者學習需求的過程稱作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社會需求和個體需求。社會需求指外語使用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機制,是外語學習者有必要掌握的內容。Xiao X, Dai C(2017)根據(jù)需求分析的內容,將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需求分析分為目標需求分析(target needs analysis)和學習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Long,M.指出: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醫(yī)生對病人開處方前的診斷。哈萊斯認為,需求分析是確定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方法。陳月茹(2002)在《論成人的學習需要》一文中提出,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能力,還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劉麗、劉梅華(2008)討論了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查,認為大學生整體對英語學習有較強的需求,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可能調查對象的差異,與其他調查研究的結論有較大差異)。王牧群(1998)指出,需求分析以研究學生學習態(tài)度、動機、個性、認知過程為主。

      近些年來,國內的很多學者和專家意識到需求分析對國內英語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各個領域積極推廣需求分析,借此了解學生對英語教學的需求。在我國,各高校也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這些研究為我國高職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二、“高職公共英語”在線課程思政教學現(xiàn)狀

      筆者根據(jù)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學習需求分析理論,圍繞高職在線英語教學的學習需求及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英語學習平臺眾多,資源豐富,但是教學質量難以把控

      高職院校較為常用的平臺有中國大學慕課、微知庫和高教社Ismart。各個學習平臺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但是知識點分散,側重點不一致,操作流程也有所差別,導致學生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刷兩到三個學習平臺,在線學習平臺的使用感不佳,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線課堂缺乏有效監(jiān)督,完全依賴于學生的自覺性。目前幾乎所有的學習平臺均以流量為依托,以學習時長和答案準確率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學生掛機刷題的情況,因此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二)教師在線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

      在線教學需提前設計課程思政環(huán)節(jié),有效引導學生。但部分在線課程強行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極易引起學生不適。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任課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控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因勢利導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部分教師認為在線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會干擾正常的教學活動,影響教學效果。對目前而言,年輕的教師擅長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深挖課程思政內涵,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設計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深度思考和反思。不僅讓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更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三)平臺建設短板

      由于在線人數(shù)眾多,有些在線教學平臺出現(xiàn)卡頓甚至被迫下線的情況,在線教學資源庫質量也參差不齊,各平臺互不相通,很難做到取長補短,導致學生的體驗感很差。隨著在線課堂的不斷發(fā)展,平臺建設的問題亟須逐步完善。

      (四)在線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完善

      在線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沿用傳統(tǒng)課堂考核評價體系,即以學生在線考試分數(shù)定高低。在線課堂的題目設計基于學生完備的英語知識,也就是說學生英語基礎好,答題得分高,考核分數(shù)就高。此外,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無法通過考試進行量化。所以,用這種形式考核學生既不全面也不科學。

      盡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制度層面重視課程思政,但在實踐層面上并未得到學習者、教育者的普遍重視,部分高校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理念認識和執(zhí)行力度都不夠;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挖掘利用不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不充分,并未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三、在線教學常態(tài)化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在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2020年初,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逐漸席卷全球,在線課堂在全國廣泛鋪開?;仡櫾诰€課程思政教學,筆者認為實施過程中必須首先借助學習需求分析理論,針對學生當前知識水平及個人情感進行分析;同時就國家、社會對高職學生在線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需求進行分析,將語言知識和思政素養(yǎng)有機融合,精心設計教學。

      (一)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執(zhí)行力

      1.消除教師課程思政認識誤區(qū)。有的教師認為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關系不大,高校推行課程思政會加重英語教學負擔。事實上,只要找準切入點,讓在線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必然會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課程思政不會影響教學效果,相反只要策略得當,就能深化教學內涵。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提升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幫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明確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幫助其加深對課程育人要求的理解,提升育人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職業(yè)自豪感[1,2]。

      2.強化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責任意識。首先,英語教師要具備高尚的師德師風,堅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其次,要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主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yè)素養(yǎng)、辯證思維等元素融入課堂教學體系。不僅要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還要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價值引領作用。再次,英語教師還應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要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經(jīng)典文學作品,捕捉時事熱點新聞;精心設計教學,教會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從而樹立文化自信[3]。

      3.提高教師在線課程思政教學的執(zhí)行力。2020年3月初,教育部開展專題研究,跟蹤高校在線教學進展。調查結果表示,近年來,超過80%的教師愿意在疫情之后繼續(xù)開展在線教學或混合式教學。截至5月8日,全國有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推出了107萬門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在線課程已是大勢所趨。英語教師要把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探索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把高職公共英語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性、理論性相結合,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

      (二)在實施上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1.教學資源建設和平臺選擇。結合現(xiàn)有教材和輔助教學資料,參考“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內容和特點,按照課程單元主題深刻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與課程內容實現(xiàn)無縫對接,構建完備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筆者認為教學資源庫建設應當遵循三個原則;第一,加大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所占比例。英語教材在選題上以西方社會、經(jīng)濟、文化要素居多,中國文化元素缺失嚴重,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對母語文化了解不深,傳播中國文化的意識較為欠缺。因此需要在資源庫中增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代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相關的素材,在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從而解決中外文化失衡問題。第二,資源庫內容需要不斷增加新內容。高職學生對于現(xiàn)實性的社會熱點興趣較高,可以增加相關素材。在線課堂中可以適時補充時事新聞等教學資源(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奧會等現(xiàn)實話題)。針對大學生寫作短板,可以補充大量網(wǎng)絡資源(如新聞報道、名人演講等),圍繞資源涉及的文化知識、價值觀念、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設計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同時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第三,每一個教學單元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目標,思政元素的選擇要切合主題,不宜過多過雜[4]。

      在線教學平臺選擇不宜過多,要選擇符合高職學生特點易操作的平臺。英語教師應該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信息化素養(yǎng)高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學生接受程度較高的平臺。教師可以從QQ、微信、云班課、騰訊會議等各種教學平臺選擇1~2個平臺,同時輔以微課、慕課等網(wǎng)絡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英語思政課堂。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學生無法到校學習,教師在平臺上組織教學,發(fā)布介紹疫情的英語視頻、抗擊疫情的新聞報道、國外抗疫現(xiàn)狀等教學資源,設計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開展在線討論。通過一系列精心的教學設計和悉心引導,學生學會用規(guī)范的用語講述疫情狀況和防護知識,表達積極的抗疫態(tài)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有效設計在線課程思政教學,組建教學團隊。在課程思政的探索實踐中,有的教師沒有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的內涵,有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雖然加入了一些思政元素,但是只體現(xiàn)在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者某個部分,授課過程缺乏深度思考和反思,未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高校課程教學要體現(xiàn)教師引領的作用。課程設計必須把“價值引領”作為核心教學目標,這需要組建一支高效的教學團隊,集思廣益。教師集體備課,每個單元找準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學科特色,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設計,逐步推廣到整門課程;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課后開展評價和自我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建立優(yōu)質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任課教師都能自由地在資源庫當中補充和選用合適的資源;教師要經(jīng)常參與線上線下課程思政培訓、集中討論,學習各大高校的教學經(jīng)驗。一支高效的教學隊伍,能夠深挖思政元素,構建立體化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能夠改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整體思想政治教學能力,進而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三)總結與反思

      實施在線課程思政的有力保障是一線教師,因此要讓教師認可課程思政。授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價值引領,在傳授語言知識時融入思政元素,凸顯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客觀、全面、立體、辯證地認識和理解英美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通過介紹工匠精神等職業(yè)精神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意識與職業(yè)責任等。以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互滲透為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5,6]。

      隨著2020年公共英語在線教學大規(guī)模的展開,高職院校多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考評機制。筆者認為,一方面應該加大過程性考核評價比重,細化過程性考核評價標準,把學生的出勤率、課堂活躍度、作業(yè)完成情況列入評價考核標準之中;另一方面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評價,不僅要有教師的參與,也要有學生本人和其他學生的參與。教師通過在線課堂多次組織教學評價,有效地進行引導。

      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國家在線教學的要求是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前提。只有領會國家對于人才建設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建設課程資源,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才能讓在線英語課堂成為育人的“責任田”,培養(yǎng)具有正確“三觀”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參考文獻

      [1]趙潤華.MOOC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提升研究:基于教師的視角[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2):96-99.

      [2]席晶晶.反思與重構: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4):16-18.

      [3]曹淑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2021-12-20].https://m.gmw.cn/baijia/2021-11/19/35323171.html.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A/OL].(2004-10-15)[2021-1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5]熊素娟,祝志勇.“在線開放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78-83.

      [6]朱芮.“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9(1):58-61.

      Teaching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Onlin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Based on the Learning Demand Theory

      DENG De-ping

      (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24,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our country. Th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course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must guide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Learning demand theory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learning deman analysis theory, we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needs of English learn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nat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better serv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esig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onlin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and provides a teaching design scheme for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猜你喜歡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課程思政
      發(fā)揮專業(yè)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湘繡專業(yè)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泛在學習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8:03
      基于慕課的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0:11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4:37:03
      基于協(xié)作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2期)2016-09-20 14:27:59
      昭通市| 阿克陶县| 大宁县| 溧水县| 通州市| 那坡县| 绥江县| 怀集县| 余干县| 玉树县| 台安县| 奉贤区| 恩平市| 建湖县| 宁化县| 新密市| 达日县| 磐安县| 东莞市| 高州市| 泗阳县| 商都县| 抚顺县| 鲁甸县| 新蔡县| 炎陵县| 通化县| 伽师县| 嘉荫县| 拜城县| 商丘市| 汾西县| 津市市| 古交市| 丘北县| 合肥市| 银川市| 虹口区| 阆中市| 闵行区|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