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人們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和評價的一種能力,是人們解決問題的一種基本方法。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為主要內容,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提出了一系列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最后進行了相應的實驗研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
批判性思維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fā)展而不斷進步的,其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實際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一味地追求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是人們在不斷學習、總結、思考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當前我國高中階段教師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接受知識能力強、學習效率高,然而在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面卻存在著明顯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導致學生不能將課堂所學知識與自身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無法形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時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當前高中生物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當前我國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師在授課時往往是圍繞知識進行講解、分析和解答問題。雖然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記憶效果,但是這種傳統(tǒng)模式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因此,為了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授課方式、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诖吮尘跋卤疚尼槍Ω咧猩锝虒W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行了相關研究。
一、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只是學習生物知識,而不能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忽略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教師在平時上課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生物課堂教學。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它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tǒng)教材上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礎知識講解或者是一些概念、定義等內容,這些內容是不需要學生去思考或者去理解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要對教材進行改革。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模式以及整體結構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性,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效率和質量[1]。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是一種積極思考和自我審視的思維方式,是對自己認識過程和認識結果的質疑,并能夠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提出合理假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進而提高其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對生物學科而言,在高中階段學習生物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而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一方面,批判性思維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高中階段學習生物課程時,學生不僅要學習生物知識,還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辦法,進而提高其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高中階段學習生物知識是非??菰?、乏味的,批判性思維則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一種積極、愉悅的狀態(tài)[2]。
三、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鼓勵他們質疑、發(fā)問,鼓勵他們自主思考和討論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基因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基因?它在我們人體中起著什么作用?什么是遺傳信息?這些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同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開放性的探究問題:如果把基因比作一條線的話,那這個基因就是一條直線。如果把它比作一條曲線的話,它又是什么形狀?這樣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基因的了解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鼓勵他們發(fā)表不同看法。通過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探究性實驗的能力[3]。
(二)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質疑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批判性思維資源,把這些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在質疑、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科學探究及社會熱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如:“細胞分化的關系”這一節(jié),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植物組織、動物組織或人體組織出發(f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組織的植物會形成種子?為什么動物組織會產生器官?通過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就能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在“細胞分裂和分化”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細胞分裂和分化”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細胞分裂和分化是同時進行的。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逐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為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奠定基礎[4]。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新穎、有趣味性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思考。比如:在講解《基因工程》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準備一些小實驗。在實驗室里,將一組人的頭發(fā)和一組人的皮膚分別用塑料膜包裹起來,然后把它們放在一個恒溫箱中進行處理。隨后,將塑料膜解開,觀察兩組人頭發(fā)和皮膚上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分析這些現(xiàn)象來探索其中的原因。然后讓他們說出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他們的頭發(fā)和皮膚在處理前沒有什么變化;用塑料膜包裹頭發(fā)和皮膚會導致溫度降低;塑料膜不能保持恒溫狀態(tài)等。在了解了實驗過程之后,學生們開始進行討論和分析。有些學生認為塑料膜沒有什么作用;有些學生認為塑料膜會影響實驗結果;還有一些同學認為可以用加熱的方法去除塑料膜;有的同學認為應該用熱水進行清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探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頭發(fā)和皮膚分別放在不同的恒溫箱中進行處理,那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讓他們展開討論。學生們經過討論之后一致認為可以用加熱的方法去除塑料膜。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5]。
(四)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要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膯栴}情境,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例如:在學習“細胞代謝”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在生物細胞中有哪些物質和能量?學生經過討論后給出了以下答案:細胞中有酶、ATP、RNA、蛋白質、色素等物質。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后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線粒體中有酶,這些酶可以為細胞提供能量;而有些學生認為ATP是細胞內主要的供能物質;一些學生認為RNA是細胞內主要的信息傳遞物質;還有一些學生認為蛋白質是細胞內主要的儲能物質。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各種信息和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對問題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教師應根據學生在討論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證據,幫助學生分析各自的觀點和推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如:線粒體是如何呼吸的?在光合作用中又是如何進行物質代謝的?等。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所討論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線粒體是細胞中主要的儲能物質,并且線粒體能夠將其他細胞內多余的能量轉移到體外;葉綠體是光合作用進行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而葉綠體在光合作用中又起到了調節(jié)光合作用速度的作用。這樣讓學生通過討論,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五)開展實踐活動,發(fā)展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如:在“細胞的分裂與增殖”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親手操作實驗,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分裂的過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紀錄片或視頻,加深學生對細胞分裂過程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對細胞的分裂有更直觀的了解,而且還可以通過對細胞分裂過程的分析和觀察,掌握其具體操作方法和操作原理,進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質疑,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充分質疑和思考,并通過分析和綜合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見解,同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對問題的理解進行思考、探索。例如:教師在進行《細胞膜》一節(ji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思考一下相關的問題:“為什么細胞膜外有蛋白質,而細胞膜內沒有蛋白質?”等問題,然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相應的觀點。教師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思考,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基因工程》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基因工程是如何實現(xiàn)的?”等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并能夠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思考,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見解[6]。
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生物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教學難度比較大,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也比較困難,如果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很難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教師要采取相應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高中階段,生物知識是比較抽象的知識,不容易理解,并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研究中,筆者將會對批判性思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進一步探究和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蔣楊恩.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1(43):135-137.
[2]祖喜銀.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21(4):82.
[3]沈霞娟,胡航,張寶輝,等.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學習方式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關系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1,31(2):48-57.
[4]李世鋒.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49(21):16.
[5]朱萍.語文深度學習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2019(1):10-12.
[6]盧春艷.分級分類課堂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研
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