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石如

      • 清·鄧石如《吟壇花榭》七言聯(lián)
        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并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龍山樵長、笈游道人、古浣子等,安徽懷寧人。時人評其書法“四體皆精,國朝第一”。關于鄧石如的隸書,包世臣在《國朝書品》中獨將其列入“神品”,評為“和平簡靜,遒麗天成”。其隸書以筆力取勝,得漢碑之神韻,有《曹全碑》之秀逸、《衡方碑》之淳厚、《夏承碑》之奇古、《石門頌》之恣肆,廣約博取,儀態(tài)橫生。釋文:吟壇贈答追長慶,花榭壺觴繼永和。錦堂大兄先生雅鑒,頑伯鄧石如?!兑鲏ㄩ?/div>

        老年教育 2023年10期2023-10-30

      • “印從書出”印學理念的實踐研究
        “印從書出”;鄧石如;書法;篆刻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人。其原名琰,字石如;54歲時,因避清仁宗颙琰名諱,以字行,名曰石如,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著有《完白山人印譜》。[1]鄧石如是清代“碑學”理論的重要實踐者之一。他以隸書筆法入篆,創(chuàng)造出充滿個性風格的篆書,使得清代碑學實踐體系逐漸豐富并完善,在篆、隸、楷、行四體上都呈現(xiàn)出嶄新面目。在篆刻上,他廣泛取法自己在篆隸書中的用筆和字形風格,以及流派印章中的有益成分,并融會貫通。其

        書畫世界 2023年7期2023-09-01

      • 前“印從書出”階段的鄧石如篆刻
        了二百八十二方鄧石如印作,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不曾付梓,堪稱近年所見最為重要的鄧氏印譜。本文結合鄧石如及其友朋的原始文獻與旁證資料,通過對印譜所涉人物、史事與風格、作法以系統(tǒng)研究,論證這一始輯于乾隆四十年的自鈐印譜,既是處于外出鬻藝初期的鄧石如的交游積累,亦可謂其前『印從書出』階段的篆刻實踐的寶貴見證。關鍵詞:鄧石如 《完白山人印譜》 印從書出 篆刻史鄧石如在清代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時下已有公議。推究鄧氏篆刻的歷史形象,有三個來源:一是其中晚歲的部分代表作,特

        中國書法 2023年1期2023-07-17

      • 家在龍山鳳水 ——鄧石如故居漫記
        染得墨綠透亮,鄧石如故居“鐵硯山房”就坐落在一大片正待灌漿的稻田中央。多年前我開始習書時曾得友人所制印章一枚:“家在龍山鳳水”,果然不虛也。雨終于停了,遠處繚繞的云霧下,鐵硯山房就這樣被浸潤在山光水色之中。驀然回首,遠處的山嵐間,恍惚見一老者美髯飄拂,芒鞋竹杖,正款款向這邊走來,天地間,白鶴振翅,飛鳥縱橫,如真如幻。鄧石如故居照片一組走過一片小小的院井,進入鄧石如故居的正廳,迎面中堂的大幅隸書是鄧石如長子鄧傳密所書《朱子家訓》,貌豐骨勁,剛健婀娜,大有其父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以隸參篆”:鄧石如篆書芻議
        □ 許建一鄧石如是活躍于清乾、嘉時期碑派書法的里程碑式人物,書法四體皆能,被戶部尚書曹文埴稱為“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其中篆書實踐最有特色,其“以隸參篆”的創(chuàng)作實踐開篆書之新貌??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云:“完白山人之得處,在以隸筆為篆?!雹俸铉R昶在《書學論集》中說到:“到了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發(fā)現(xiàn)了漢碑額以分入篆的特色,由此推求李斯的書法遺意,漢碑額的書法特色才逐步為人所重視。”②鄧石如也嘗云:“余初以少溫為歸,久而審其利病,是以《國山石刻》《天發(fā)神讖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鄧石如印譜的編纂與研究
        □ 陳 碩一、鄧石如的篆刻實踐今見各式鄧石如印譜的收錄規(guī)模大抵在200方左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約30方)有原石存世。毋庸諱言,在今人的判斷中,鄧石如在書法方面的用力是要遠逾于其篆刻的。故而,許多學者在討論鄧石如的篆刻藝術時,除了提及其代表作如朱文長方形印“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圖1)等及魏錫曾(1832-1882)于同治三年(1864)所作《吳讓之印譜跋》中的名言“書從印入,印從書出”①之外,似再難覓得多少可敷于用的實質性討論。圖1 [清]鄧石如 江流有聲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鄧石如書法篆刻藝術的庶民性
        顏真卿和清代的鄧石如了。顏真卿改變了初唐“書貴瘦硬方通神”的文人審美觀,一變由晉至初唐文人書法那種瘦勁蕭散的風度,創(chuàng)造了“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瞋目、力士揮拳”式的充滿力量的飽滿之美。而懷寧布衣鄧石如“一肩襆被”地走了一輩子路,我行我素地寫了一輩子字,他沒有去管什么鐵線、玉箸,不愿在那種兩端均勻的所謂篆書中鋒線條中寡居,他背離了自秦丞相李斯以來兩千年間構筑而成的小篆“二李”模式,不愿一畫一畫去描篆書,開始一筆一筆去寫篆書;不是趙孟頫式的虛和雍容,也不是董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計白當黑 ——鄧石如書作章法二例
        《唐詩集句》軸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軸,紙本,縱116.7厘米,橫34.5厘米,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鄧石如篆書以“二李”(李斯、李陽冰)為宗,在用筆上,融合漢碑篆額及秦漢瓦當筆意,追求書寫意味,為后世學篆書者開了方便之門,影響巨大。這一點,在這件立軸作品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作的意義還不僅于此,鄧氏在本來極為尋常的幅式中體現(xiàn)出對布白不同尋常的表現(xiàn)力,結體及章法新意迭出,出色地實踐了其所倡導的“計白當黑”的造型理念。首先,在結體上,較之秦代及清前期小篆作品,此作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鄧石如輯評
        吾嘗謂篆法之有鄧石如,猶儒家之有孟子,禪家之有大鑒禪師,皆直指本心,使人自證自悟;皆具廣大神力功德以為教化主。天下有識者,當自知之也。得完白楷法,蒼古質樸,如對商彝漢玉,真《靈廟碑陰》之嗣音。蓋完白生平寫《史晨》《禮器》最多,故筆之中鋒最厚。又臨南北碑最多,故其氣息規(guī)模,自然高古。夫精于篆者能豎,精于隸者能畫,精于行草者能點能使轉,熟極于漢隸及晉魏之碑者,體裁胎息必古。吾于完白山人得之?!猍清]康有為頑伯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包慎伯推為直接“二李”,非過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鄧石如印學、書學思想舉隅
        □ 李庶民鄧石如平生甚少著述,他的主要書學、印學思想,賴其學生總結、傳播。概而言之,當以處于其創(chuàng)作思想核心的“印從書出”“疏處可走馬,密處不可通風”的理論命題最具代表性。[清]鄧石如 敬時愛日之廬 17.5×86.5cm 紙本釋文:敬時愛日之廬。癸丑小春,鄧琰。鈐印:鄧琰(白) 鳳水漁長(白)一、印從書出“印從書出”這一理論命題是魏錫曾 (?-1881)對鄧石如篆刻創(chuàng)作與印學思想的概括。黃士陵(1849-1908)在“化筆墨為煙云”一印的邊款中說:“或譏完

        中華書畫家 2022年11期2022-11-27

      • 以隸為篆,刀筆相師 ——鄧石如的書學理念及實踐探索
        面;乾嘉時期,鄧石如是開清代碑學先河的一位功臣,其一生的書法實踐,雄辯地說明他擺脫帖學另辟蹊徑,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后世書家走向了一條新的碑學道路。鄧石如原名鄧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他四體兼善,尤其以篆、隸最為著名,其為清代重臣曹文埴書寫《四體千字文》,得到曹高度評價:“此江南高士鄧先生也,其四體書皆國朝第一。”鄧石如在書法風格上,一方面有著明確的時代特色和個人追求,一方面也得益于諸多書法前輩的提攜。“乾嘉學派”是以經(jīng)學為中心,衍及其他眾多領域,其特點提

        人文天下 2022年6期2022-08-16

      • 丹青不知老將至
        和成就;其師承鄧石如、包世臣,而后發(fā)揚鄧石如“以書入印”的觀點,獨創(chuàng)了“披削法”,為后世印人提供了新鮮的學印思路。【關鍵詞】 吳讓之;鄧石如;以書入印;繼承與發(fā)展【中圖分類號】J29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5-0086-03“丹青不知老將至”是讓翁吳熙載于己未元月初七刊的閑章一方,是他使刀如筆的典范之作。其內(nèi)容出自詩圣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原文為:“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5期2022-02-04

      • “筆法的解放”——鄧石如書印融合的風格意趣
        史上的里程碑,鄧石如作為這一創(chuàng)新思想的先驅,使小篆形態(tài)變得自由奔放,改變了先秦以來傳統(tǒng)的形式,便利書寫在大眾中得以傳播,引發(fā)后世吳昌碩在大篆字形上的變革。與此同時,受一批文人雅士鉆研“金石學”及篆刻的影響,鄧石如將“書由印入,印由書出”的篆刻與書法相融合,成為“鄧派”的領軍人物。書印的相互融合體現(xiàn)了清代文人的審美趣味,也為后世的書法家及篆刻家開啟東方藝術的革新作了鋪墊。關鍵詞:鄧石如;篆書;篆刻;鄧派鄧石如作為后世書法與篆刻學的領軍人物,他的成就在于對秦漢

        收藏與投資 2021年9期2021-10-12

      • 鄧石如的兩次失意
        程國棟關鍵詞:鄧石如;篆書;失意;創(chuàng)新懷寧書法家鄧石如(1743—1805)活動在清代乾嘉兩朝,他是中國書法史后期最具革新意義的書家之一。他用自己豐富的實踐而非理論成就推動了書史的發(fā)展。他的功績主要體現(xiàn)在小篆和分隸二體上。在當時帖學當?shù)?、館閣體盛行、世人摹寫皆趨柔媚甜俗的衰靡風氣下,鄧石如獨辟蹊徑,直追上古,以秦漢碑刻和“二李”為宗,又熔鑄多家之長,開創(chuàng)性地做到了篆從隸入、隸從篆出。他推動了篆隸的復興,并突破了前人書寫的藩籬,殊為可貴。然而其在有生之年,并

        書畫世界 2021年5期2021-06-28

      • 消失的片段 鄧石如《笈游日記》考論
        期書法、篆刻家鄧石如(1743—1805)流傳后世的信息是相當不均衡的。后世學人對其藝術實踐的認知,要遠逾于對其生平事跡的了解;而在這并不算豐富的生平事跡信息中,他結識梁巘(1727—1785)特別是入江寧梅镠(1734—1797)家之后的經(jīng)歷,又顯然成為無可置疑的主體。在此情況下,欲穿透包世臣(1775—1855)在《完白山人傳》中種種虛構逾分、揚詡失實之說1參見陳碩,〈制造鄧石如:從鄧石如與曹文埴的交游看《完白山人傳》中的相關問題〉,《臺灣大學美術史研

        新美術 2021年1期2021-05-29

      • 鄧石如討“鶴”
        傳》,其二是“鄧石如給樊的信,敘述一只鶴的歷史,并要求樊將鶴歸還和尚”。這里我們單說鄧石如的信。鄧石如,清代著名書法家,安徽懷寧人,乾隆八年(1743)五月出生,嘉慶十年(1805)十月去世,名琰,字石如,號完白山人、完白山民或皖白。鄧稼先的六世祖。這只鶴是鄧石如晚年的重要精神寄托,這封信就是后來在晚清書法界甚至整個文化界產(chǎn)生極大影響的《陳寄鶴書》。一、寄鶴乾隆六十年(1795)秋,五十三歲的鄧石如去丹徒游訪,在袁廷極家看到了袁家養(yǎng)的兩只鶴。這兩只鶴看到鄧

        書屋 2021年5期2021-05-23

      • 照古騰今鄧石如
        江舟鄧石如是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法家?!翱炭鄬で蟀梭w書,清朝第一有嘉譽。窮追二李開新法,照古騰今鄧石如。”這是日本著名書法家渡邊寒鷗評論鄧石如的一首七絕詩。鄧石如,原名琰,為表示自己“不負,不低頭,不逢迎,人如頑石,一塵不染”之品格,遂字“石如”。因他家在安徽省懷寧縣皖公山下,便格“皖”字拆開倒用以為號,稱“完白山人”。他54歲時,清仁宗嗣位,為避“琰”字諱,乃以字行,更名“完白”。又因其長期一笈橫肩,遍游天涯,故又自號“笈游道人”??涤袨樵u他的書法篆刻為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21年3期2021-03-24

      • 照古騰今鄧石如
        ●江 舟鄧石如是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法家?!翱炭鄬で蟀梭w書,清朝第一有嘉譽。窮追二李開新法,照古騰今鄧石如?!边@是日本著名書法家渡邊寒鷗評論鄧石如的一首七絕詩。鄧石如,原名琰,為表示自己“不負,不低頭,不逢迎,人如頑石,一塵不染”之品格,遂字“石如”。因他家在安徽省懷寧縣皖公山下,便格“皖”字拆開倒用以為號,稱“完白山人”。他54歲時,清仁宗嗣位,為避“琰”字諱,乃以字行,更名“完白”。又因其長期一笈橫肩,遍游天涯,故又自號“笈游道人”??涤袨樵u他的書法篆

        思維與智慧 2021年7期2021-03-22

      • 圖說書法(185)
        清代·鄧石如鄧石如(1743-1805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安徽懷寧(現(xiàn)屬安徽安慶)人,清朝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三十歲時結識了大收藏家梅镠,在其家中待了八年,其間遍觀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是名碑名帖總要臨摹百遍以上,每日晨起研墨一滿盤,到晚上要將墨寫完方歇息,寒暑不輟。這一段特殊經(jīng)歷,給他打下了扎實的書法基礎。鄧石如各體皆善,其中篆書和隸書最佳,人稱其“隸從篆入,篆從隸出”。他的篆書縱橫捭闔,以隸書之意作篆書,書風大變,使時人耳目為之

        視野 2021年3期2021-03-08

      • 探析鄧石如篆書風格的成因
        展。乾嘉年間,鄧石如身體力行,一生精研書法篆刻,打破了篆書低迷的局面。鄧石如在清代頗負盛名。他不僅是藝術造詣極高的畫家、篆刻家和書法家,還是一代文學大師。他對碑學有獨到的理解,將四體書與碑學完美結合。他的篆書以《嶧山碑》《泰山刻石》《石鼓文》等為法,并融合漢碑碑額篆書婉轉飄逸的意趣,充分發(fā)揮毛筆的特性來表現(xiàn)篆書的筆意,使書寫上的提按、起收的筆觸更富于變化,一改千百年來使用玉箸篆的方法,而用長鋒羊毫書寫、以隸法作篆,讓篆書在清代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其傳世作品

        書畫世界 2021年11期2021-01-02

      • 探析鄧石如篆書風格的形成
        殷占榮摘 要:鄧石如是清代碑學思潮的推動者和碑學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深入探索篆隸楷三種書體并深究篆刻,提出了“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理論,開拓出傳統(tǒng)書法的新生面,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通過鄧石如生平經(jīng)歷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淺論鄧石如篆書風格的形成過程及影響意義。關鍵詞:鄧石如;篆書;書法鄧石如是清代篆書與篆刻的集大成者。他生活在乾嘉盛世,一生備嘗人生的酸甜苦辣,超然物外,看淡功名利祿,甘守清貧寂寞。然而他熱愛書法,視為生命,每日臨池不輟,取得了卓越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一代宗師鄧石如:無癡不顛峰
        新法,照古騰今鄧石如?!边@是日本著名詩人、書法家渡邊寒鷗(1931年出生)論評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的一首七絕。鄧石如( 1743-1805),原名琰,安徽懷寧人。他為表示自己“不貪贓,不低頭,不阿諛逢迎,人如頑石,一塵不染”之品格,遂字石如。又因他家在安徽懷寧縣皖公山下,便將“皖”字拆開倒用以為號,稱“完白山人”“完白山民”。在他54歲時,嘉慶皇帝頤琰嗣位,為避“琰”字諱,鄧石如乃以字行,又號“頑伯”。因其長期負笈(指竹制的書箱)橫肩,遍游天涯,故又自

        文史博覽·文史 2020年8期2020-10-26

      • 一代宗師鄧石如:無癡不巔峰
        新法,照古騰今鄧石如?!边@是日本著名詩人、書法家渡邊寒鷗(1931年出生)論評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的一首七絕。鄧 石 如(1743—1805),原名琰,安徽懷寧人。他為表示自己“不貪贓,不低頭,不阿諛逢迎,人如頑石,一塵不染”之品格,遂字石如。又因他家在安徽懷寧縣皖公山下,便將“皖”字拆開倒用以為號,稱“完白山人”“完白山民”。在他54歲時,嘉慶皇帝颙琰嗣位,為避“琰”字諱,鄧石如乃以字行,又號“頑伯”。因其長期負笈(指竹制的書箱)橫肩,遍游天涯,故又

        文史博覽 2020年8期2020-10-16

      • 本是書生卻性如豪俠
        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1743年至1805年)的故居。鄧石如性格孤傲、寄情山水,其書法開一代碑學之先聲,頗具傳奇性的一生為世人所津津樂道。游俠氣質鄧石如,原名鄧琰,字石如,號完白山人,生于安徽懷寧縣白麟坂(今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自幼即愛好篆刻與書法,青年時代開始游歷四方,頗有些游俠氣質。《懷寧縣志》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鄧石如年輕時游歷楚地,寄居在一所寺廟中。一天半夜,一群匪寇敲寺門,小和尚開門稍遲,惹得眾匪大怒,正要將小和尚痛打,聞聲醒來的鄧石如

        中國收藏 2020年8期2020-08-31

      • 清中期“陽湖派”學人對鄧石如篆書的推崇考略
        文/黃楚涵清 鄧石如 甘露光風八言聯(lián) 173cm×34cm×2 紙本“陽湖派”是由清中期活躍在常州陽湖、武進一帶的文人組成的地域性文學流派,曹虹《陽湖文派研究》中將其定義為以友朋切磋為主要組織手段的“一個意趣相投的文學交游圈”1。這些文人具有多重身份,除了在古文創(chuàng)作中有所造詣外,他們多為經(jīng)學大師,又對書法有所涉獵。在早些時候,作為先導者的洪亮吉、孫星衍便是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習篆者,是全國性的經(jīng)學家。他們所在的金石小學家群體為研究經(jīng)史而廣泛接觸金石碑版、《說

        藝術品 2020年5期2020-08-07

      • 論“印從書出” ——兼論鄧石如篆刻藝術的成就及影響
        61000一、鄧石如的創(chuàng)作生涯鄧石如(清高宗乾隆八年一清仁宗嘉慶十年1743-1805年 六十三歲),原名琰,字石如,后因避諱仁宗,改字頑伯,號古浣子、古浣、完白山人等,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乾隆三十九年,梅氏收藏文物甚富,金石善本悉備。鄧石如先后在梅家八年,縱閱金石范本,為后來的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榜又推薦他與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曹文埴相識。曹文埴請鄧石如作《四體千文橫卷》,鄧氏一日完成,曹文埴嘆為觀止,稱贊不已。曹文埴又將

        探索科學(學術版) 2020年12期2020-03-27

      • 吳昌碩石鼓文之風格淺析
        另一位書法大師鄧石如書法面貌有何不同呢?關鍵詞:吳昌碩;石鼓文;鄧石如;書風中圖分類號:J2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8-0043-021吳昌碩與石鼓文1.1吳昌碩與石鼓文簡介吳昌碩,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蒼石,是晚清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同時也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石鼓文是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fā)現(xiàn)于唐初,內(nèi)容最早被認為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18期2020-02-22

      • 鄧石如篆書的變法及其對后世影響
        王俊內(nèi)容提要:鄧石如篆書在“二李”小篆的基礎上,兼取秦漢金石文字,又參以隸書的筆意、筆勢,使得小篆的線條出現(xiàn)了豐富的變化,拓展了小篆的藝術表現(xiàn)力,增加了小篆的審美效果;同時,順應毛筆自然的書寫,實現(xiàn)了篆書書寫的便利性,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篆書的技法問題。他以嶄新的風貌,完成了一次開創(chuàng)性的變革,引領一時風氣,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fā)展。本文擬從篆書藝術的流變進行考察,全面、客觀地分析鄧石如篆書的藝術價值。關鍵詞:鄧石如;篆書;變法;影響清中葉皖籍書法篆刻家鄧石如

        書畫世界 2020年11期2020-02-04

      • 沉雄樸厚 古趣盎然 ——鄧石如《世慮全消》隸書四條屏賞析
        舒 翊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其筆意師法秦漢魏晉碑刻,開一代碑學先聲,時人稱其書法為“千數(shù)百年無此作矣”。其開創(chuàng)的書法、篆刻新流派,被后人稱之為“鄧派”或“新皖派”。他的作品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各大博物館均有收藏,安徽博物院更是其作品的重要收藏單位。此幅《世慮全消》隸書四條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眾多有關鄧石如的出版物皆以此作為封面

        老年教育 2019年12期2020-01-10

      • 鄧石如篆書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書再一次興盛。鄧石如是其中有影響力的書家之一,他對篆書進行變法,影響深遠。研究鄧石如的篆書風格便于我們了解鄧石如篆書變法的原因,更好地學習篆書。關鍵詞:鄧石如;篆隸中興;篆書變法一、鄧石如與清代篆隸中興漢代,官方通用書體為隸書,篆書使用逐漸減少,但其碑額、漢印上多為篆書。唐代李陽冰擅長玉箸篆,此后習篆者多受李氏影響。隸書在漢代后少有出現(xiàn),直到清代初期掀起碑學萌芽,篆隸的書寫者增多。乾嘉時期碑學興盛,篆隸中興。篆隸中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劉恒《中國書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10期2019-12-05

      • 鄧石如篆書藝術的當代意義
        6)清朝時期對鄧石如的書法藝術評價極高,稱他的書法藝術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鄧石如的書法主要以篆隸最為出色,篆書的成就就在于小篆,鄧石如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鄧石如的優(yōu)秀作品和精辟的見解對于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值得去深入研究和學習。一、鄧石如篆書藝術發(fā)展的歷史環(huán)境鄧石如生于乾隆八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清朝時期文字獄盛行,文字獄就是統(tǒng)計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統(tǒng)治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9年10期2019-11-02

      • 吳讓之藝術初探
        。鄧頑伯也就是鄧石如在他的這一生中起到了又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吳讓之交友甚廣,早年間與現(xiàn)在書法人耳熟能詳?shù)膸孜磺迥┐蠹矣兄煌问降慕浑H,這些交友形式中對于他金石印章的傳播也是起到了十分積極地作用,甚至在他的一些文獻資料中搜集到的極具“吳氏”印風的巔峰之作也是產(chǎn)生于其間。關鍵詞:吳讓之;鄧石如;皖派;吳讓之篆刻伊始晚清時期的書法篆刻金石藝術層出不窮,“印壇”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影響面及其廣。吳讓之的金石藝術打破了原有的“浙派”老大的局面,打開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2019-10-21

      • 《篆書條幅陸游詩》作品說明
        王兆陽摘 要:鄧石如(1743-1805),安徽懷寧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游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他的篆書縱橫捭闔,字體微方,接近秦漢瓦當和漢碑額。他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隸書筆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由張惠言與錢伯炯、鄧石如的交游論及其篆書
        物當數(shù)錢伯炯與鄧石如,其與錢、鄧之關系在師友之間。張氏研習碑額篆書及石鼓文,更與鄧氏之啟發(fā)分不開,可鄧氏亦曾請益六書之學于張氏,這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實。張氏篆書初以二李之停勻為基,復融碑額篆書之用筆及石鼓文之體勢,與完白篆書又當異趣,其風格之創(chuàng)新在斯。作為學者書家,張氏篆書的書史價值亦不應在同時代學者書家孫星衍、洪亮吉之下。關鍵詞:張惠言;篆書;錢伯炯;鄧石如中圖分類號:J29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19)06-0088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篆體(下)
        陽冰;鐵線篆;鄧石如【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9)13-0025-03上古篆體書藝雖然只是當時的實用書寫及其技能,并非自覺的書法藝術,但已經(jīng)具備了作為書法藝術所應具備的藝術因素。也就是說,雖然上古時期先民們尚無“書法藝術”的觀念,只是按照實用的需要書寫文字。但是,由于上古象形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圖形性,銘金刻石祭祖紀功的文字書寫本身極為鄭重,極為講究并帶有一定程度的美飾性,也由于手法極其熟練的書寫者心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19年2期2019-09-10

      • 半窗明月 一榻清風 ——鄧石如的書法篆刻藝術
        物院)一介布衣鄧石如,作為清代碑學大師,在中國書法史中架起一座承前啟后的橋梁。鄧石如活動于清朝乾嘉時期,處于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一方面,帖學依舊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康乾時期,受皇帝影響,一些書家將趙、董奉為典范,并在科舉中追求“烏”“方”“光”特色的“館閣體”。另一方面,金石學研究逐漸興盛。雍正、乾隆、嘉慶三朝統(tǒng)治者屢興文字獄,許多文人學者為避免迫害,便將全部精力集中在經(jīng)史考證與金石考據(jù)上。六朝碑刻、彝器款識、殘碑漢瓦,學者們莫不極力搜尋、識讀研究

        藝術品 2019年4期2019-05-29

      • 晚清書家對鄧石如筆法的誤讀
        是筆法的創(chuàng)新。鄧石如是清代碑學的領軍人物,學碑者莫不以鄧石如為榜樣,學習其筆法。而鄧石如的筆法就是包世臣所描述的“懸腕雙鉤,管隨指轉”八個字。當時學習鄧石如筆法,大多從這八個字中去揣摩;也正因為對這八個字的揣摩甚至誤讀,使碑學筆法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關鍵詞:鄧石如;碑學;筆法;創(chuàng)新弁言1665年,被稱為“業(yè)余數(shù)學家之王”的法國數(shù)學家費馬去世。他留下了“費馬大定理”,但是卻沒寫證明過程。于是,激起世界各地很多數(shù)學家對此定理的興趣。三百多年后,“費馬大定理”最終被

        文史雜志 2019年3期2019-04-29

      • 鄧石如碑學實踐的意義
        呈現(xiàn)繁榮景象。鄧石如的碑學主張重新樹立了書法典范和價值取向,對篆、隸的振興和創(chuàng)新有著示范作用,啟發(fā)乾嘉之后的碑學實踐者。關鍵詞:鄧石如 碑學 實踐 影響中圖分類號:J2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023-02清代中葉是中國書法的變革時期,代表文人士大夫書法審美形態(tài)的帖學走向衰落,而碑學則在金石學與考據(jù)學影響下逐漸盛行。科舉取仕的書寫要求導致了“館閣體”的盛行,嚴重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碑學的興起沖擊了帖學一統(tǒng)天

        藝術評鑒 2018年10期2018-08-31

      • 鄧石如書風的形成與演變
        張繼超摘 要:鄧石如布衣終身,在碑帖之學轉換之際,倡導碑學,確立碑派書風,為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碑學理論提供實踐支持,對碑學的興盛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鄧石如書風的形成,既有他個人勤奮努力也有天賦因素,也受惠于他青年以后廣泛交游,以及他所處的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關鍵詞:鄧石如;書藝;形成;演變書法藝術作為審美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任何一個書法家風格形成都離不開傳統(tǒng)的影響和社會文化形態(tài)的外部作用。鄧石如書法藝術成熟時期,是在清代中葉,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鼎盛,即所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8年5期2018-07-30

      • 探究鄧石如篆書
        馮雙【摘 要】鄧石如,原名琰,字石如,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金文學家,其對后世書法及篆刻藝術的發(fā)展,影響巨大。本論文從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出發(fā),深入的研究他的篆書風格成因、書風特點以及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這三個方面。【關鍵詞】鄧石如;篆書;書風特點;影響一、鄧石如篆書風格成因鄧石如的成功首先源于他良好的家學環(huán)境,鄧石如生長寒士之門,祖父和父親都精通書法,多才多藝,工四體書,尤長篆籀,喜摹印,對其學書影響最大。他常利用勞動空隙,就地取材于書法篆刻以勤學苦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2018-06-24

      • 鄧石如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 陳碩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后避清仁宗之諱而以字行,并更字頑伯。一生所用的號有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龍山樵長、鳳水漁長、笈游道人、古浣子等。安徽懷寧人。他的人生與藝術都恰好處于清代乾嘉之際風氣轉換的歷史節(jié)點上,因而雖未能在生時享得大名,但其藝術實踐(尤其是篆、隸書與篆刻)竟能自樹壇坫,一掃此前數(shù)百年的積習,為此后特別是“碑學”運動興起以降百余年間的書法、篆刻確立了崇高的典范。仿效者之眾多自不必言,而其人其書的劃時代貢獻亦甚為治藝術史

        中國書畫 2018年3期2018-06-01

      • 鄧石如篆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唐李陽冰;三為鄧石如。“二李”均為“玉箸篆”,其后的篆書家大都難出其右。至有清一代,鄧石如橫空出世,一掃前人作篆舊習,無論從小篆的神采還是形質,都極大的擴展了小篆的表現(xiàn)空間,將沉寂近千年的篆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他筆下,委婉通暢與遲澀拙樸合二為一,既不失小篆之溫文爾雅,又能得漢碑之雄強峭拔,一改幾百年來先賢們截毫作篆務求勻整的傳統(tǒng)。本文試圖通過對鄧石如的學書經(jīng)歷及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簡要分析,總結他在小篆方面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指導自己今后的篆書創(chuàng)作。關

        東方教育 2018年8期2018-05-31

      • 淺析吳讓之對鄧石如白文印的繼承
        1871)是繼鄧石如(1743-1805)之后一位書法篆刻家,活躍于清代嘉慶、同治年間的揚州地區(qū),早年從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習書法、篆刻,與之書法相比較而言,吳讓之的篆刻更為后人所贊賞。作為其入室弟子,更是借由包氏習得鄧石如書印之精髓,后世公認為鄧石如再傳弟子,而吳讓之能得到這樣的老師指點,使他在書法功力上,尤其是篆隸書的功力上得以深化。在皖派的形成過程中,吳讓之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fā)揚了鄧石如“印從書出、書從印入”并在此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吳讓之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2018-04-27

      • 鶴放晴空理釣舟 ——鄧石如經(jīng)典技法與當代篆刻創(chuàng)作談
        后、風格鮮明的鄧石如身上,以期逆流而上求得“真經(jīng)”。這種看似斷章取義的實踐表象其實絕非偶然,其潛在的文化內(nèi)涵無疑折射了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印學多次回歸傳統(tǒng)與學術整合后的自我校正。與之前(建國后至文革前)相比較,此番回歸傳統(tǒng)印學有技法尋根、刀法求本等明顯急迫的技術實用性特點,極富量化操作意義。篆刻界將此種現(xiàn)象謂之“流行印風”。流行印風的實踐者們齊力營造的就是篆刻技法的實質——刀法。“篆刻風格的更替,核心在刀法,刀法與篆刻內(nèi)容要互相滲透佐輔,二者間需保

        書法賞評 2017年5期2018-01-16

      • 一聯(lián)道盡錦繡中華
        象于方寸之間。鄧石如有一個名為“碧山書屋”的書齋。他想寫一副對聯(lián),作為點綴,但苦思良久,都不能得到一副典雅如意的對子。一天,鄧石如招來學生,讓他們?yōu)闀S撰寫對聯(lián),他勉勵大家廣開思路,勸勉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們聽說是為老師的書齋撰聯(lián),個個躍躍欲試,都想脫穎而出。不久后,不少學生交上了對聯(lián)稿。鄧石如一一過目,仔細推敲,一些對聯(lián)因小的瑕疵而落選。眼看大部分對聯(lián)被淘汰殆盡,鄧石如漸漸失望,忽然,一副對聯(lián)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令他拍案叫好。只見這副對聯(lián)寫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42期2017-11-16

      • 鄧石如書法風格探析
        張發(fā)祥鄧石如是清代碑學思潮興起后第一位全面實踐和體現(xiàn)碑學主張的書法家,在確立和完善碑派技法和審美追求方面具有開宗立派的意義。他在篆、隸、楷三種書體及篆刻領域的探索及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扭轉時風,而且對后來碑派書法和篆刻藝術的發(fā)展影響至深。永留中華史冊的書法家代有人出,但能稱為開創(chuàng)者的書家卻寥若晨星。除了創(chuàng)“江左風流”書風的王羲之外,數(shù)風流人物,應為唐代顏真卿和清代鄧石如。鄧書非大觀園中林黛玉之病態(tài)美,亦非薛寶釵的賢淑美,乃是山姑村婦之健美??芍^“清水出芙蓉,

        神州·時代藝術 2017年6期2017-11-14

      • 新見梅鏐、鄧石如致黃易信札三通考略
        陳碩新見梅鏐、鄧石如致黃易信札三通考略◇ 陳碩以往對于鄧石如的研究,多囿于原始材料的貧乏,以致難以呈現(xiàn)出其人其書的大量必要細節(jié)。隨著近年來若干文獻(若信札等)的漸次公布,向未及深究甚至翳然不彰的一些問題,亦具備了一定釋疑祛惑的可能性。若本文所涉的三通信札,雖都不是長篇巨制,但其中的信息足以填補既有認知中的一些空白,并將對鄧石如的相關研究以有益的推進。一、國家圖書館藏梅鏐致黃易札梅鏐之于鄧石如的培養(yǎng)與扶持,向來為治清代藝術史者所熟稔。尤其是包世臣在其聲名遐邇

        中國書畫 2017年6期2017-10-13

      • 津梁后生一代宗仰 ——鄧石如楷書創(chuàng)作的當代啟示
        一代宗仰 ——鄧石如楷書創(chuàng)作的當代啟示■王益?zhèn)ヒ弧?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鄧石如楷書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鄧石如,原名琰,字石如,自號頑伯,后為了避諱嘉慶皇帝颙琰,乃以字行,生于乾隆八年 (1743),卒于嘉慶二十五年 (1820),活了六十三歲,其一生的活動都是在乾嘉時期。清代乾嘉時期文字獄興盛,許多文人為避免遭到迫害而將精力放在重實證的考據(jù)之學上,形成了乾嘉考據(jù)學派。受這種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清代書家們也從金石考據(jù)學中開拓了視野,發(fā)現(xiàn)了金石碑版中的書法之美,碑學書法開始興盛,傳統(tǒng)帖學已經(jīng)

        書法賞評 2017年3期2017-07-31

      • 鄧石如隸書藝術評述
        ○ 陶啟富鄧石如 畫 像清代,樸學與金石學興盛,訪碑求碑之風盛行,碑學書家對金石碑刻高度重視,開始在取法上由閣帖法帖為范轉向以民間俗刻拓本為范,崇尚北朝碑版,師法于羲、獻帖學的秦篆、漢隸、魏碑以及金文小篆等碑版刻石,尤以六朝碑版墓志、摩崖和畫像記之屬為重,汲取其古拙雄奇、新異意態(tài),以金石氣、質樸為審美理想。當時以研究古史、考據(jù)為主的金石學、碑學、印學史的研究直接影響了清代碑學書法,使清中期書壇出現(xiàn)了“篆隸中興”。涌現(xiàn)出隸書四大家( 鄭簠,號谷口; 金農(nóng),號

        黃梅戲藝術 2017年3期2017-07-04

      • 清代碑學巨擘鄧石如其人其書
        那位藤杖芒鞋的鄧石如?!?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安徽懷寧人,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劃時代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書法篆刻大家(圖一)。他54歲時清仁宗顒琰即位,為避其名諱,遂以字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性喜云游,又號完白山人、芨游道人等。鄧石如也算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鄧士源,字飛萬,號澹園,精書史,博學多才,書風渾茂。父親鄧一枝,號木齋,博學多通,兼工四體書,善摹印。自幼耳濡目染,鄧石如很早就表露出在書法篆刻上的天賦,“少產(chǎn)僻鄉(xiāng),眇所聞見顧,獨

        文物天地 2017年4期2017-06-23

      • 黃牧甫與鄧石如印風成因與影響比較芻議
        過比較黃牧甫和鄧石如的身世、家世淵源、交游幕府活動、子輩繼承 等情況,揭示他們形成流派印風的原因和影響的異同點,以期在今后的實踐中,不盲從而是根據(jù)需要來汲取營養(yǎng)。關鍵詞:黃牧甫 鄧石如 印風 成因 影響比較在明清時期是安徽書壇空前繁榮之際,徽州大地前后涌現(xiàn)出詹景鳳、程瑤田、姚鼐、梁巘等書法名家;篆刻則以“徽派”為代表比肩“浙派”甚至有后來居上之勢,要論同時兼擅兩門藝術的大家當數(shù)鄧石如和黃牧甫。鄧石如擅篆隸,解決了篆書的筆法問題,也是清代書壇碑派創(chuàng)作第一桿大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6年6期2016-08-18

      • 鄧石如與蘇州的書事札記
        良摘要:本文從鄧石如與蘇州關系的角度,梳理鄧石如在蘇州的游歷,探尋鄧石如在蘇州的遺存,從中領略鄧石如作為一名布衣書家的風采與余響;從側面感受清中期以來的書風流變:書壇一改清初帖學一統(tǒng)天下的頹弱之勢以及呈現(xiàn)出的奇姿異態(tài);列舉鄧石如對蘇州書家的影響,反映鄧石如對藝術追求所蘊藏的那份蓬勃生命力、勇于探索精神的延續(xù)。關鍵詞:鄧石如 蘇州 游歷 遺存?zhèn)鞒?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鄧石如自述學篆時說:“余初以少溫為歸,久而審其利病,于是以國山石刻、天發(fā)神讖文、三公山碑作其氣,開母石闕致其樸,之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6年4期2016-05-30

      • 燈留蕭寺影,夜冷大江聲 ——論清代書法篆刻家鄧石如的詩歌創(chuàng)作
        清代書法篆刻家鄧石如的詩歌創(chuàng)作■劉磊鄧石如(1743年—1805年),清代安徽安慶府懷寧縣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自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是清代中期的職業(yè)書法家、篆刻家。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為數(shù)不多的以布衣身份而名揚天下的人物,他突破了歷史上藝術對于政治的依附,可謂是“不是達官名亦顯,布衣從此傲王孫”。對鄧石如的研究,當前學界多著眼于其書法、篆刻的特點及成就,很少有人關注這位大書法家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成就。其實,在

        書法賞評 2016年5期2016-04-04

      • 論兩漢碑額篆書對鄧石如篆書風格形成的影響
        兩漢碑額篆書對鄧石如篆書風格形成的影響■唐全明一.兩漢碑額篆書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及藝術特色兩漢碑額篆書是秦小篆的延伸,是漢代歷史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漢代一種特有的文化符號。它打破了秦小篆純中鋒用筆和筆畫均勻的創(chuàng)作格局,形成自由開放的用筆形態(tài)。兩漢碑額篆書保留了古文字的象形意味,在書寫過程中隨文字結構而自由發(fā)揮,或方、或圓、或扁、或長,呈現(xiàn)出形態(tài)各異的字體。兩漢碑額篆書保存至今已不多,但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用線厚重雄強,節(jié)奏變化明顯。這類碑額以《袁安碑》《袁敞碑

        劇影月報 2015年1期2015-11-16

      • 庶民書法家與庶民書法——鄧石如及其書法藝術研究
        的追求、認知。鄧石如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家。本文對鄧石如“庶民”身份研究,以及其“庶民”形式書法形成原因探究,意義在于揭示藝術家的生活歷程與他的藝術之間聯(lián)系。鄧石如用他“庶民”趣味的書法作品講述其作為“庶民”書法家的精神、氣質和對美的認識。我們通過對鄧石如研究,深深感受到一位真正藝術家的“傲骨”。1 酷愛書法的“庶民”書法家鄧石如,名琰字石如,號完白山人,生于1743年,卒于1805年。他出生在安徽懷寧縣的貧苦鄉(xiāng)村。家雖清貧,但他的祖、父輩均喜愛書畫。從鄧氏家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8-15

      • 淺談鄧石如
        最后一個高峰。鄧石如為清代碑學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實踐和體現(xiàn)碑學主張的書法家,四體真、草、隸、篆無一不工,在書法和篆刻領域取得了前人罕見的藝術成就,對后世書家、篆刻家影響深遠。關鍵詞:鄧石如;清代;碑學中圖分類號:J292.2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 (2009) 32-0137-01一、生平簡介鄧石如,清代書法家、篆刻家。鄧派創(chuàng)始人。懷寧人,初名琰,字石如,號頑伯、完白山人、龍山樵長、古浣子等。鄧石如出生寒門,一生布衣,以鬻書刻印為

        學理論·下 2009年12期2009-01-14

      东安县| 大丰市| 九龙县| 黑龙江省| 岳普湖县| 河北省| 元朗区| 宜州市| 乌鲁木齐市| 都匀市| 治多县| 云安县| 章丘市| 奉节县| 岑溪市| 渭南市| 乌兰察布市| 九龙城区| 罗源县| 门源| 鹤壁市| 曲周县| 阜阳市| 长治县| 翼城县| 连平县| 潜江市| 郸城县| 元谋县| 西吉县| 辉南县| 松桃| 安吉县| 女性| 平江县| 武威市| 晋中市| 阜南县| 磐安县| 雷州市|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