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抓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各種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素材積累到方法指導,從不斷賞識到成果展示等方面出發(fā)談寫作。
關鍵詞:語文教學;寫作教學;興趣;方法
寫作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關系到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展示。而寫作教學的先導任務則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要對某一事情有了興趣,那么干好這一事情自然不成問題。有師通得快,無師能自通。那么,我們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做到“敢寫”作文
不少學生“談作文而色變”,對作文存在極大的恐懼心理。這時,老師就應該告訴學生,作文無非就是把自己對某一話題要說、想說的話條理、有序地“寫”出來而已,只要膽子大一些,就可以作文成功,完全不必害怕作文。不信,試試如何?學生在嘗試之后就會知道,作文寫作其實很簡單。當然,這種恐懼心理的消除也許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也許因人而異,但只要讓學生膽子大一些,且能夠堅持,就一定可以。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就解決了學生寫作道路中“不敢寫”的問題,學生便對寫作有了些許的興趣。
二、教師時刻賞識和激勵學生,讓學生“想寫”作文
學生作文方面的點滴成功,教師都應該給予激勵評價,賞識表揚,讓學生在不斷的感知成功中提升自我。這種方法,從學生自身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自己的主宰者和操控者,教師只是學生身邊的觀察者、參謀者、激勵者、賞識者、見證者。
在作文教學中,只要做到對學生的激勵、賞識,你就不用擔心學生會走彎路,誤入歧途。因為每個人都會向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前進,毋庸置疑!在不斷的激勵、賞識之下,學生就會變得“想寫”作文,寫作興趣也會日漸提升。
三、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日記”訓練,讓學生“可寫”作文
生活就是一部大百科全書。作文寫作離開了生活,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可以反映生活的哲理,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還可以表現(xiàn)景物的美好等?!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鄙畹姆秶卸鄬?,語文的范圍就有多寬。作文的寫作素材,生活中俯拾皆是。有了生活中這些大量的寫作素材,再加上“日記”的不斷練筆積累,學生就有了寫作文的可能,便“可寫”作文啦!這種情況下,學生具有寫作的材料,興趣能不見漲嗎?
四、博覽群書,不斷積累,以讀促寫,讓學生“會寫”作文
生活是寫作的第一資源庫,是第一素材。但我們人生苦短,不可能見識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獲得所有的第一素材。前人的著作是加工后的素材,是對生活去粗取精的結果,正好為我們解決了前面的問題。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不斷閱讀就顯得異常重要。
五、方法指導,善想象,敢創(chuàng)新,讓學生“善寫”作文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進步或多或少都需要老師的指導和點撥,這樣,他們就會少走許多彎路。教師“授之以魚”只會解學生一時之餓,必須“授之以漁”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否則,學生就會依賴老師,終生不會“斷奶”,自然就寫不出理想的文章來。
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方法指導與點撥。諸如聯(lián)想、想象,諸如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甚至成文等,教師都應該對學生做出有效的指導、點撥。同時,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辟出新徑。如,選材的創(chuàng)新,就要寫他人之未寫,想他人之未想,決不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充當“跟屁蟲”,那終究不會有什么出息,決不會獲得成功。
六、勤交流,多展示,成果不斷,讓學生“樂寫”作文
我們還應該注意抓住機會,讓學生的寫作興趣持續(xù)上漲。學生作文寫好了,要給他們交流展示的機會和平臺,以昭示他們努力的成果。我們開辟了作文園地《春芽》報刊,每月一集,專門刊登每班最優(yōu)秀的作文。那種鉛印文章的墨香,那種全校師生廣泛閱讀、人人皆知的影響,足以使每個刊登作文的學生興奮一陣子,激動好長時間。很多家長不無感慨地說,孩子的一篇刊登作文,就使孩子像變了一個人,好學了,勤奮了,也變得懂事了。希望學校能夠多采取一些這樣的好辦法,家長絕對支持!在這種成果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達到頂點,他們就會以寫作文為“樂”了。
總之,抓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各種有效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素材積累到方法指導,從不斷賞識到成果展示……必定會大大改變學生寫作無趣、艱難的狀況。讓學生真正“敢”寫作文,“想”寫作文,“可”寫作文,“會”寫作文,“善”寫作文,最終達到“樂”寫作文。那么,我們的最終目標便不會遙遠了。
參考文獻:
吳德兼.語文老師應怎樣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作文周刊,2011.
作者簡介:段文武,男,1969年5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現(xiàn)就職于山西省新絳縣新紡學校。二十余年來主要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專注于學生閱讀、寫作方法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