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莫麻媽
摘 要: 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fā)展的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照顧差異,合作學習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因為合作學習能做到即時互動、人人參與、互助學習、拉近起點,促進每個學生達成比個體學習更高效能的學習。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的合作學習方略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 ;差異教學;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合作學習的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小組之間同質。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xiàn)目標,通過互相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個體間的學習競爭改變?yōu)椤敖M內合作”“組際競爭”,將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一、科學分組
1.組建小組。我們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人,組員相對固定,以“T”形方式就座,按位置編號。分組原則為組與組之間同質,組內成員異質,同旁(位)之間異質,1號位同學任組長。
2.認識小組。認識小組:首先告訴每一組的學生自己屬第幾小組,并在黑板畫圖幫助學生認識。每個小組的同學商討后為自己小組起個組名,便于記認。
認識同桌:在合作學習中,很多情況需要同桌合作,同桌學習人人有事做,面對面即時互動互助,參與面最大,因此認識同桌非常重要。按座位劃分,同桌分別是:1—2,3—4,共2對同桌。組織同桌的同學通過簡單的組內交往活動來相互認識。如,同桌兩個同學手牽手,明確同桌是誰;配合課堂組織的口令玩游戲——“同桌學習,面對面”,同桌身體相互對著,強化同桌的概念。
3.小組分工。小組內,每一個崗位都有明確的任務,為小組的學習生活貢獻自己,為小組的集體榮譽而共同奮斗。給每個人角色定位,定在位置上,主要位置是發(fā)言者角色。
為調動小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保證小組內每個學生的學習機會均等,因此小組成員每天以輪盤轉形式輪換一次位置,同時同桌位置也相應得到輪換,實現(xiàn)不固定的兩兩搭配,這是最有價值的學習,因為跟不同的人搭配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技能。
二、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合作學習組織形式
圍繞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合作學習組織形式,既有同伴互助學習,又有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提出學習內容后,首先是小組成員獨立思考。接著同桌討論或者四人小組討論,簡單的同桌討論,復雜的四人小組討論。同桌討論單號位先說,四人小組討論由組長組織組員按2、3、4、1號位輪流發(fā)言。最后是交流環(huán)節(jié),如果是同桌討論,由單號位代表在全班發(fā)言,如果在討論時單號位答對了,則雙號位代表發(fā)言。如果是四人小組討論,則由1號位代表在全班發(fā)言,又或者向其他組的組員發(fā)言,2、3、4號位流動去其他小組聆聽發(fā)言,聽完后回到原組輪流匯報自己組沒有想到的結果,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小組得到匯報。如解決問題中的審題、分析數量關系、講思路或一些容易出錯、混淆的問題等就可同桌討論。如一些系統(tǒng)性、邏輯性較強或一些需要總結的內容可以采用四人小組討論,可以給出討論題或提綱,讓學生沿著討論題或提綱的思路先思考,再進行討論,尋求規(guī)律,最后交流。
2.分內容閱讀或操作——交流。組內每個成員閱讀或操作不同的內容,接著輪流發(fā)言交流,然后把所有的內容或操作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最后是全班交流、總結。如教材中內容比較多而時間有限或有些實踐操作由于受所需學具的限制,不可能將每次的結果全部保留,如果利用分不同內容進行小組操作,不同小組學生有多種操作結果,然后全部展現(xiàn)在全體學生面前交流,則既節(jié)省時間,又達到效果。
3.實驗——交流。教師提出實驗或操作要求后,小組成員獨立或合作實驗,然后組長組織組員輪流發(fā)言,其他聆聽,最后是全班交流、總結。這種合作方式常用在如一些幾何形體面積、表面積或體積計算公式的實驗推導過程等。
4.合作辯論。小組內分成正反兩組,針對教師提供的問題各自陳述自己組的觀點,力爭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論。可適當進行自由辯論,也可隨時改變立場。如對數學上一些比較模糊的題目采用這種合作方式能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其更清晰地理解知識。
5.練習作業(yè)布置與批改。練習、作業(yè)布置分基礎題、變式題、檢測題。基礎題設計1、2兩組題,單號位做1組題,雙號位做2組題,批改時,同桌交換批改,特別像每天的口算練習最容易按此方法批改。變式題設計四組題,批改時輪盤轉,1號位給2號位批改,2號位給3號位批改,如此類推,直到每人都批改一遍其他三位組員的題目,保證每人都相當于做了一次四組題。檢測題設計一組題,小組之間對應位置組員交換批改。
三、建立合理評價機制
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并且樂于與同學互助的良性制約機制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小組合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小組集體的評價。為此,我們建立的評價機制如下:
1.小組評分——每個人分數相同。小組評分應用的范圍和內容:小組紀律、秩序和合作技能;有基本學習標準并要求人人都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習任務;短時的課堂合作學習任務;項目研究任務。
在課堂中,可以在黑板的左側或者右側,設計一個小組評分評價表,專門用于小組的課堂短時學習和課堂紀律秩序方面的評分。這個評分是需要累加的。在班級的環(huán)境設計中,可以以評分樹或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也可以借助計算機來管理。
2.個人評分——每個人分數不同。個人評分的應用范圍和內容:測驗或考試;鼓勵創(chuàng)意和個性的學習任務。
3.混合評分——小組評分與個人評分相結合?;旌显u分的應用范圍和內容:對于很多形成性測驗,都可以采用聯(lián)合評分的方式。其中個人成績占60%,小組平均分占40%。這種評分方式是建立在既重視小組價值,同時又承認小組成員和努力的基礎上的。
4.進步獎勵評分——鼓勵后進。進步獎勵評分的應用范圍和內容:當小組內一個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獲得一個超過預設的進步,全組學生也可以獲得加分。進步獎勵評分能使小組之間成員的能力差異的矛盾減少。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好處,但不能濫用,要合理選擇值得合作而且能夠合作的內容。 如: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實踐操作內容 ;解決問題的關鍵處等。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產生效力,真正實現(xiàn)學習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交往與溝通,真正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