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中大力提倡使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強調師生和生生間的合作探究,一同實現高效率的學習,以此來突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進程發(fā)揮作用,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28-01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但我們需要知道,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同樣是一把雙刃劍,一旦過度應用或掌握了錯誤的應用方法則會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呢?本文就對此提出了幾點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恰當地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盡管小組合作教學具備許多優(yōu)勢,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師應找準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點,利用其攻破一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難點,應用于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討論上。舉例來說,一位教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了三次合作探究,達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首先,讓學生當小工程師,用各種學習材料(立體模型)像搭積木一樣搭建各種建筑或其他東西,看誰擺得穩(wěn)當。在學生經過興趣盎然的合作完成了各種作品后,又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都可放得穩(wěn),而球體卻放不穩(wěn)。學生經過合作交流得出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平平的面,這就引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的教學。然后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合作,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標準分類整理,并小組交流這樣分類的理由,讓學生在分類交流中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形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的感性認識。最后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來擺大長方體、大正方體,學生在合作擺放中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感性知識,又培養(yǎng)了空間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層層引導,學生一次次合作,使得整個教學渾然一體,自然流暢,使得學生的合作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同時又讓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發(fā)展。[1]
二、發(fā)揮特長,優(yōu)化合作
小組合作并不是盲目的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必須首先給他們自己學習和總結的時間,只有學生對該知識點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后才能在合作的過程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并和觀點不同的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作用。例如研究歸一應用題:榨油廠用500千克大豆,榨出豆油67.5千克,2500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出示題目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路,經討論形成了正歸一、反歸一、倍比、比例解等多種思路。這樣在每節(jié)課教學知識的重點或難點處開展合作學習,每個學生既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研究,又可以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在合作中完善、提煉和概括,使學生的個性、才能在交流與合作中得到激發(fā),并且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學會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使合作達到最優(yōu)化。
三、學會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必須首先對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明確本次合作需要達到何種效果,以免學生以合作之名討論一些和學習無關的內容。同時,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還要教會他們有效合作的方法,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效率。在實踐鍛煉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會逐漸增強,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例如:計算“7+6”,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后通過合作討論,得出了多種解法: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數6個,得13。5.我會算6+8=14,所以6+7=13。學生的算法呈現多樣化,他們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們會把學習當作樂事,從而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并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2]
四、多維評價,激勵合作
對學生合作效果的評價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會在教師的鼓勵和表揚下表現的更加積極,沒有受到表揚的學生也會在競爭意識和自尊心的促使下努力表現的更好,這樣一來就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提高。教師要認真傾聽、總結學生的答案,對學生的答案做出明確的、鼓勵性的評價,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應變能力。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3]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統計”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評價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組合作,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繪制成一幅統計圖,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交流,并說說自己小組擺放水果的想法,組間互評,指出哪個小組繪制的統計圖條理最清晰,自己組與他們組比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再進行點評,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潛能的進一步發(fā)揮。
五、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系
單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說,其重要意義十分明確,但是,不能光注重小組合作的形式,還要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系。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培養(yǎng)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助的關系,使之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六、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自我協調,同伴間優(yōu)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它充分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用。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等認知能力。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合作討論的內容和思考的問題,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一定能夠發(fā)揮它的效能,使各種層次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知識和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鄭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
[2]馬騰飛.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2012(33).
[3]于丹鳳.淺談小學數學的合作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