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
摘要:英語課堂的工具性主要指培養(yǎng)學生英語知識、技能以及交際能力。而人文性主要指的是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著重于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本文以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為例,探索如何讓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共舞。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 工具性? 人文性
一、引言
眾所周知,在英語學習中,詞匯量的大小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每個單詞就如一磚一瓦,慢慢堆砌成萬丈高樓。與此同時,語篇也極其重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單詞的學習必須放入語篇中。因此,如何給孩子們提供有趣的語篇,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就讓廣大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費盡心思。
課程標準改革也對英語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課堂應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英語課堂不應該只是單純地教授英語知識,更應該注重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可以擴寬視野,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通過閱讀材料,還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二、英語課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辯證統(tǒng)一
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首次將英語課程的性質(zhì)界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這一課程標準明確地告訴了全體英語教師語言并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意志品格、正確價值觀、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
英語學科的工具性指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知識、技能和交際能力。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基本的聽說讀寫這四方面的綜合技能,以及初步與人交際英語的能力。英語學科的人文性指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學習,形成跨文化意識,豐富視野,形成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辯證統(tǒng)一,不可分離的。
三、如何讓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共舞
(1)教學內(nèi)容選材上,符合學生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有很多方法來提升學生興趣,比如小組競賽。除了形式上吸引學生,更重要的是在內(nèi)容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興趣。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選材上應該多斟酌。同樣是用課本,怎樣才能在英語課堂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選材上,應該符合“以學生為主”這一原則,思考學生對怎樣的內(nèi)容感興趣,怎樣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深港版英語四年級下《Unit 9 Festivals》C部分的閱讀課上,我首先利用歌曲《Halloween sounds》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擴寬學生的文化知識,歌曲中有witch,ghost,black cats,pumpkin以及night owls的聲音。在孩子們了解萬圣節(jié)前夕,孩子們可以盛裝打扮成任意模樣,可以扮鬼,可以扮女巫。同時,孩子們一般還會制作南瓜燈。這些歌曲中的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歌曲也很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喜好。這不僅吸引了學生興趣,還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一些課外的繪本故事同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之前聽繪本教學的時候,聽了王莉老師的《The hungry caterpillar》,課文生動有趣,孩子積極性很高。在這節(jié)繪本課上,孩子們了解了毛毛蟲變蝴蝶的全過程。還有一節(jié)臺灣某教師的《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文章非常意思,故事發(fā)人深省。 故事的結(jié)尾是:“You can always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 翻譯過來大致為:你總是可以從無中得到一些東西。故事給了學生以啟迪心靈的作用,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這些正好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2)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式。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課堂組織形式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需求了,我們必須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队⒄Z課程標準》倡導“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設(shè)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中存在不同層次的孩子。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發(fā)展合作精神。在深港版英語五年級下Culture Club 《Changing around the world》中,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Leader,成員之間的英語能力也不同。首先泛讀The United Kingdom,并判斷對錯:1. Was London a clean city?? 2. People in the UK use pounds and pence now. 然后小組一起合作完成紙上的答案。第二步精讀的時候,我布置了填空題讓小組合作完成。1. London _______ a clean city. But now the air is quite ______.? 2. People in the UK_____ pounds and shillings. But now they use_______ and _______. 之前的判斷題比較簡單,而填空題則比較難,文章重組填空。部分孩子不太會做。小組合作式教學正好解決這一難題,英語較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些孩子,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學方式多樣化。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英語知識。在英語課堂上,應該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一原則。把詞匯教學,句型教學和閱讀課相結(jié)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解決學生學習問題中的難題。
在五年級Unit 1 Remember the rules 中出現(xiàn)never,sometimes,usually,always四個詞。我復習四個單詞時,用way帶出always;用some和time引出sometimes;us導出usually;用fever帶出never。然后跟學生說變個文字魔術(shù)。讓學生拼寫單詞四個單詞,我依次寫下四個單詞。我在黑板上第一行寫下neve,第二行寫下空一個字符寫下somtimes,第三行對齊第二行寫下usully,第四行較第三行空兩個字符寫下aways。從而變出real。再者導出really。Real為形容詞,而really為副詞。副詞正是本課的重點知識。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利用這種方法找出更多我們學過的單詞。這樣一連串的方法不僅復習了never,sometimes,usually,always,還復習了fever,some,time,us,way。同時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導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形容詞和副詞。
四、結(jié)語
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做一個學習型加研究型的新時代人民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上,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共舞。
教師應該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一方面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學習英語,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激發(fā)并喚起學生英語閱讀和探究英語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思維”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王彩琴. 內(nèi)容閱讀教學 實現(xiàn)英語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途徑[J].課程 教材 教法,2012(6):86-89.
[2]王丹 熊艷艷.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jié)合的小學英語課堂——一堂英語課的啟示[J]. 英語教師,2013(9): 2-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 京 師 范 大 學 出 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