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去開展自主探究方法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培養(yǎng)起自身優(yōu)秀且可實用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教授學生知識,同時也要積極將學習的方法傳授給他們,讓他們既減少了對于教師的依賴,同時對于未來不斷成長和學習的生活也具有更多的實踐意義。不斷地用自主探究性的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地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所重視的教學部分。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探究;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語文是所有科目學習的基礎學科。因為如果語文學習的基礎奠定不好的話,對于其他科目的理解認知便無從下手。所以,從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不僅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語文知識,學習語文方法,讓他們在逐漸融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而為了不斷地挖掘學生更多的潛能,真正地找到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建構一定的知識框架,同時也要對于自身的學習能力有具體的引導教學。讓學生學會將自主學習能力的運用積極展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平臺上,讓他們能夠依據(jù)自身的具體條件和特點,帶著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帶著滿滿的熱情去自主探索語文的知識海洋。
一、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的問題
(一)無法趣味引導
由于學生自身的好奇心強,所以他們是活潑好動的。但是為了將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紀律性,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往往不能善于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將好奇心轉變?yōu)樽陨淼姆e極性。而是對于學生進行嚴加管教,使他們不敢說話,畏懼教師,將教學氛圍逐漸形成得更加壓抑。久而久之,不僅無法專注地進行課堂知識的聽講,同時對于單一的教學模式也產(chǎn)生了枯燥的心理,他們會漸漸地放棄學習,甚至是產(chǎn)生抵抗。歸根結底便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按照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去進行教學方法的制定和措施的有效執(zhí)行,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自主意識淡薄
為了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知識獲取的自主探索能力。我們首先要最大化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語文樂趣。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了學生是否有一個積極的狀態(tài),并不能引導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生長期依賴教師去進行課堂的聽講,一旦教師脫離課堂,對于問題的解決學生便無從下手。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小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指導型的,對于學生自學方面的能力無法得到重視。讓他們對于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沒有在教學內容中設置相應的引導主題,逐漸地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他們找不到自身對于課堂的存在感,不僅僅是自主學習,逐漸地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效率都得不到一定的提高。
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鼓勵學生的提問
要讓學生具備自主意識,首先我們要讓他們形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只有他們敢于去探究,樂于去探究,才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形成探究的愿望和想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是疑惑還是看法,都要積極地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充分地融入在思考的狀態(tài)中。同時,也能夠帶動其他同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久而久之,當班級的氛圍逐漸地被帶動起來后,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回答問題和提問,讓他們不僅形成質疑的能力,同時敢于去進行一定的批判,使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具備更強的主動性,讓他們的自主探究愿望得以真正的實現(xiàn)。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從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個人的能力表現(xiàn),針對他們的問題和優(yōu)點在課堂評價中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讓他們增強自己的自信,同時得到教師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對于學生問題的提出進行一定的整理和分析,在課堂上能解決的問題要積極與學生進行共同的完成,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對于課文內容的不斷聯(lián)系和應用。當然,有的學生沒有疑問去進行問題的探究,那么教師并要積極調動他們的思維盲點。也就是說,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思考疑問,讓他們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站在教師的引導點上進行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思考。在這種隱形的互動和配合中,讓學生具備思考的思想和質疑的機會。真正的調動他們愿意去思考、愿意去探究的自信心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地將自主學習的目標幫助學生進行確立,因為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剛開始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迷茫的特征。為了使他們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健全自學的目標,可以根據(jù)課堂不同內容的具體安排進行全面性的目標設置,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能力的階段化培養(yǎng)。要讓他們在自主學習能力目標的設定一下,真正地發(fā)揮出自身更多的潛能和作用。
(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后,他們便會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及自己課余的時間,進行更多問題的探討和解決。但是,為了真正地考驗學生自主意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展開更多的活動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運用自己的能力,帶著創(chuàng)新的思考和好奇的心理去不斷地進行探索。當然,小學語文教師也要進行更多巧妙地引導,要讓學生在更多實踐之后,能夠通過自己的認識和觀察能力產(chǎn)生更多的疑問,不斷地在疑問中去幫助自己建造更加穩(wěn)固的知識結構。用更多問題的解決所獲得的收獲,幫助自身去彌補不足。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在問題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也就是說,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地結合教學的內容,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找到自身的獨特體會。如果我們直接灌輸給學生思考的方向的話,那么他們的學習方式會沒有一定的自主性,反而也會更加依賴教師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定勢和習慣。所以,為了激發(fā)學生能夠在疑問中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要積極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和思考方法,進行及時的引導和觀察。
同時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在課堂之內和課堂之外同時進行。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感受到自身學習能力與課文的積極聯(lián)系,同時也要在課外讓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直觀的體驗,使他們能夠通過體驗理解原本不理解的抽象知識難點,形成更多的情感和感悟,幫助自身達成更多的能力提高。因為我們在進行自主能力提高的教學過程中,是為了讓學生擁有這項能力,去提高更多的能力。我們所培養(yǎng)的方向是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所以,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也要充分注重其他能力的運用和提高。比如說我們在進行課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不同角色的朗讀,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去領會角色自身的情感,形成真正的感悟和情感表達能力。也讓他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體會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而在課外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一些社會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接觸更多的事物。不僅增強了自身的社會經(jīng)驗,同時也運用這些經(jīng)驗引導自己去思考更多的事物,豐富他們在課外進行的更多理解,使他們拓展自己的視野,將語文提高給自己的能力綜合的運用在自身的生活中。
(三)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思維
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不能單純地依賴教師的引導。教師在進行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學生自我理解的重要性。讓他們依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首先,教師要給予他們寬松而又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真正地將疑問敢于進行表達。讓他們去選擇學習的方法,逐漸地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課文的聯(lián)系。如果雙方存在相互沖突的話,學生便可以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或者是增強自己對于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偠灾?,不斷地在矛盾沖突的解決過程中,讓學生敢說、敢想,讓他們形成一種新的學習心態(tài)。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真正地形成一種行為習慣。愿意去對于任何事物的看法產(chǎn)生一些探究的方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在思想上以及思維的活躍習慣上進行心態(tài)的引導,要用適當?shù)姆绞阶寣W生自己將疑問提出來。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去解決,自己去運用,真正的將經(jīng)驗轉化成能力,將能力運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以及自我生活中。
(四)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從他們的思維意識引導出發(fā),而不同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向也是不同的。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一味地注重將他們的思維方向整合為一個方向,往往會是南轅北轍的錯誤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要讓學生清楚地把握和認識到自身個性化對于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深刻意義。比如說我們對于具體教學內容的知識傳輸,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思考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效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地運用到自身個性化的方向和特點。然后在引導的過程中,關注他們具體表現(xiàn)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給予更加高效的方向指點,讓他們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同時,在教師所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之下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理解語文知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將真正個性化的發(fā)展理念運用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讓他們尊重自身的差異,同時敢于將個性化的能力提高運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
三、 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從更多的方向、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學生自身能力提高。因為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沒有自身更多的思維定式以及行為習慣,而教師對于他們的培養(yǎng)便要從基礎開始,穩(wěn)扎穩(wěn)打,一點一滴地去引導他們進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對于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學習和收獲的過程中,也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去調動自身其他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6)(1).
[2]李桂榮.“想”“能”“會”: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策略[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
[3]王麗娟.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
作者簡介:
馬曉紅,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