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增艷
摘 要:寫作是語言輸出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包含質(zhì)疑、比較、鑒別、判斷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chǔ)。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效果,文章嘗試將批判性思維引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課堂,并簡述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應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途徑。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寫作;批判性思維;反思性學習;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7-0014-03
寫作是語言輸出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一直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點。在當前社會認可度較高的英語考試中,寫作部分占的比例一直比較高。比如,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寫作占15%,在雅思、托??荚囍袑懽髡?5%。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一直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盡管如此,部分大學生的英語寫作問題依然突出。比如,寫作內(nèi)容貧乏、謀篇布局與銜接能力薄弱、機械地套用模板、缺少獨立思考能力、寫作興趣缺乏等(錢晨,2013;姜亞琴,2020)。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而不只是教他們背誦模板、車轱轆話來回說,這是大學英語教學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從認知層面來看,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和語言相互聯(lián)系。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除了從詞匯、句法入手,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之外,還要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改善他們的思維品質(zhì)。批判性思維包含質(zhì)疑、比較、鑒別、判斷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礎(chǔ)。下面簡述批判性思維的內(nèi)涵,并從幾個方面探討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應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nèi)涵
因為側(cè)重點不同,國內(nèi)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其中,一個較為簡潔的解釋是:批判性思維是指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于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恩尼斯,1962)。國內(nèi)部分學者在使用這一術(shù)語時,也會用審辯性思維(謝小慶,2016;馬利紅等,2020)。21世紀以來,國際間人口流動加速,文化也在不斷突破國界,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這也對當下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傳輸已遠遠不夠,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才能幫助學生分析、評價、運用知識,甚至創(chuàng)造新知,以應對各種要求和挑戰(zhàn)。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內(nèi)學者意識到批判性思維對于教育的重要性(董毓,2010;谷振詣,2014;武曉蓓, 2018)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理論框架:圖爾明論證模型
圖爾明提出的論證模型包含六部分,分別是:數(shù)據(jù)、結(jié)論、理據(jù)、支撐、辯駁和限定(Toulmin,1958)。其中,理據(jù)用來連接證據(jù)和結(jié)論之間的普遍性原則、假設(shè)或關(guān)系陳述,是推理的根據(jù),支撐用來支持理據(jù)的陳述、理由,辯駁是對已知反例、例外的考慮和反駁,限定是對結(jié)論的范圍和強度進行限定,常來自對反例的考慮(董毓,2010)。模型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
圖爾明論證模型表明論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強調(diào)了反駁的重要性。好的論證必須包含對反例的考慮,并對此做出回應。這可以提醒學生拓展思路,全方面、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并注重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重要的是,該模型還明確了“限定”的作用,提醒學生在寫作時要明確結(jié)論的強度和適用范圍,養(yǎng)成審慎的思考習慣。
2.實施過程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北京市某高校商務(wù)專業(yè)的全英班學生,他們將在二年級參加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絕大部分學生還將參加雅思、托??荚?。在這些考試中,寫作部分的體裁大多是論證文。在實施批判性寫作模式之前,任課教師先提供典型的論證分析案例供學生學習與討論,然后在圖爾明論證模型的基礎(chǔ)上,向?qū)W生推薦可操作的論證寫作結(jié)構(gòu)(如圖2所示)。
(1)教師挑選并布置寫作任務(wù)。批判性寫作模式以任務(wù)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精心挑選可供學生論證的話題讓學生從中選擇,包括學生可能會關(guān)注的倫理問題或與時事相關(guān)的熱點話題。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進行討論并查找、收集相關(guān)資料。選定要論證的話題之后,各學習小組在課下討論,理順話題背景,選擇自己的立場。然后小組成員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收集支持觀點的理由及證據(jù),并考慮可能的反駁,以及如何對反駁進行再反駁等。此過程既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又能鍛煉他們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生完成初稿。各學習小組利用收集到的資料,按照任課教師推薦的論證寫作結(jié)構(gòu)完成初稿,并參考圖爾明論證模型對內(nèi)容和邏輯進行自我檢測。此過程除了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外,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水平和組織能力,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
(4)學生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對初稿進行展示,接受來自同學和老師的評價或質(zhì)疑。評價主要從初稿的語言、內(nèi)容、邏輯等方面展開。批判性思維學習者應該根據(jù)一定的思維標準如相關(guān)性、清晰性、準確性、重要性等,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維和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評價的學生有著多重身份。首先,他們是評價者。他們在評價同學的作文時要運用批判性思維的相關(guān)標準,發(fā)現(xiàn)作文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其次,他們也是學習者。在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價時,不只是要找出作文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作文中的閃光點,互相學習。另外,展示的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提高了在公眾場合講話的勇氣和能力。同伴反饋的方式旨在通過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作文水平的整體提高。在同伴反饋過程中,學生是以一種積極的參與者身份參與學習的,而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
(5)學生綜合考慮并權(quán)衡課堂展示中的反饋,完成定稿。學生在面對教師和同伴的評價與反饋時,不一定要全盤接受,而是要運用批判性思維,綜合考慮并權(quán)衡,然后對初稿進行修改或潤色,完成定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僅是寫作者,還是批判性思考者,是積極的寫作過程的參與者。
(6)教師對學生的定稿進行反饋。教師通過微信群,跟各學習小組以“對話”的形式進行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只是“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是參與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習者。對話的形式更能促成思想的交流,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時,他們能更積極、獨立地進行思考。
(7)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日志,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這是教學過程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蘇格拉底也說過: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寫反思性學習日志能夠讓學生對之前的學習、寫作過程進行反思,并記錄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體驗。這一過程能幫助學生不斷更新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建構(gòu)意義、解決問題。
整個實施過程如圖3所示。
三、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個學期的批判性思維寫作訓練,學生的英語寫作在組織結(jié)構(gòu)、邏輯推理、內(nèi)容充實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學生對英語寫作的信心和興趣也比以前增強了,這一點在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日志中也有體現(xiàn)。學生董帆(化名)在學習日志中寫道:“課上學習的圖爾明模型有著層層剝絲抽繭般條理清晰的層次,讓我得以把各種一閃而過的觀點細化成一步步的邏輯推理,因而可以幫助我不那么盲目地接受別人的觀點,也不那么武斷地對別人下結(jié)論。把這個模型應用到寫作當中,確實很實用。真的感覺現(xiàn)在的作文更加言之有物,經(jīng)得起推敲了。”學生艾麗(化名)寫道:“從來沒覺得英文寫作可以這樣練習,在跟小伙伴們的討論中,在從網(wǎng)上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之前的寫作是多么幼稚。以后可以不用為了湊字數(shù)而寫作了?!睂W生文軒(化名)寫道:“為了這周的英文寫作絞盡腦汁,費心費力,雖累但還是挺充實的,滿滿的成就感。正如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所說:‘大學是一個推動探索,使各種發(fā)現(xiàn)得到不斷完善和證實的地方,是使輕率魯莽也變得無傷大雅,使錯誤通過思想與思想之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碰撞暴露于眾的地方?!@門課讓我特別幸福和滿足,讓我感受到了大學教育的意義?!背擞⒄Z寫作能力的提高之外,該教學模式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集思廣益、求同存異、分析和整合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該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該教學模式下從依賴課堂學習轉(zhuǎn)向獨立思考、獨立探索,變成主動學習者,這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也大有裨益。
當然,目前的教學框架需要教師和學生比普通的寫作練習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耗時較長,這對整個大學英語教學安排是一個挑戰(zhàn)。教師需要更加合理地統(tǒng)籌課內(nèi)、課外時間,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nèi)實施該教學框架,以期讓學生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使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達到質(zhì)的飛躍。
四、結(jié)語
在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的“傳道受業(yè)解惑”者,而是一個推動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將批判性思維引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審慎的思考態(tài)度。對于寫作而言,思維和語言就像是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學生的思維水平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寫作能力就會相應提高。另外,除了提高英語寫作能力之外,批判性思維還能引導學生將多角度思維轉(zhuǎn)向縱深延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學會靈活變通,終身成長。
參考文獻:
[1]董毓.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谷振詣.批判性思維教學:理論與實踐[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4(03).
[3]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馬利紅,魏銳,劉堅.審辯思維:21 世紀核心素養(yǎng) 5C模型之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2).
[5]錢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法探討[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01).
[6]武曉蓓.批判性思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謝小慶.審辯式思維[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
Explo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
Jia Zengya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Wri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language output ability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s a kind of reasonable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which includes the process of questioning, comparing, distinguishing and judging. It is the basis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critical thinking into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classroom,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way for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ritical thinking; reflec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