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壺
- 論紫砂壺作品《大蘊虛扁》的藝術特征
砂壺經(jīng)典款式“虛扁壺”,本文將首先闡述“虛扁壺”這一款式的誕生及基本工藝特點,對《大蘊虛扁》進行具體分析,探討其藝術特征,揭示紫砂壺經(jīng)典款式的重要價值。一、虛懷若谷的“虛扁壺”“虛扁壺”是紫砂壺藝術中的經(jīng)典款式,這一款式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的青銅扁壺,因此壺常置書桌上伴讀,故也稱“書扁”或“水扁”。[1]“虛扁壺”這一款式體現(xiàn)了紫砂壺創(chuàng)作對中國古代藝術形式的借鑒。古代的制壺匠人們有著極為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更何況在紫砂壺藝術誕生時,中國的文化、藝術已十分燦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3年10期2023-11-18
- 桑扁壺中有田園
——淺析作品《桑扁如意》的造型塑造與素器美學
扁如意》則是以桑扁壺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加上了筆者部分的創(chuàng)意。桑扁壺是紫砂壺中十分經(jīng)典的類型之一,看著十分愜意養(yǎng)眼。整體壺身呈現(xiàn)扁圓柱的形狀,壺身線條圓潤不生硬。壺身底部顯得比經(jīng)典的桑扁壺更加飽滿,與作品名稱《桑扁如意》中的“如意”二字相得益彰。壺肩走線緩和,腹肩產(chǎn)生了曲折的表現(xiàn)張力。流、肩、把三者一氣呵成,形成了一條氣貫全壺的流線,相輔相成,整壺質(zhì)樸卻又不失大氣。壺嘴短小,出水卻十分流暢。壺鈕圓潤小巧,精致之中帶有可愛的氣息,與整體飽滿的壺身相呼應。壺柄耳大,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3年8期2023-09-18
- 漢代銅魚形扁壺初探
行的摩羯形壺同屬扁壺,但文化淵源、價值理念和傳播演變路徑并不相同,互相沒有直接的演變發(fā)展證據(jù)。本文主要研究對象即漢代一類魚形壺。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魚形壺屬漢代,有陶制①(圖一)與銅制兩種,兩者之間形制有一定差異,但共同點是皆做魚形、肩部設雙穿耳,可能有互相借鑒和承繼關系。本文重點介紹并探討漢代銅魚形扁壺的造型特點、分布地域及文化屬性等相關問題。一、漢代銅魚形扁壺介紹及型式分析漢代銅魚形扁壺所見不多,在此逐一介紹。1. 上海博物館藏銅魚形壺,該魚形壺著錄于《
草原文物 2023年1期2023-08-19
- 扁壺為什么扁
扁瓶又稱扁壺,它的來歷應追溯到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騎馬射箭所用的皮囊壺。春秋時期的秦國,最早發(fā)明了模仿皮囊壺的青銅扁壺,青銅扁壺比葫蘆、竹筒方便作戰(zhàn),比皮囊耐用,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爭實踐,逐漸盛行于北方諸國。春秋戰(zhàn)國后,陶器、漆器、金銀器、瓷器等日常生活器皿,皆涌現(xiàn)出扁壺的式樣。元代以后,青花扁壺盛行,并逐漸脫離了軍用,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居家生活,扁壺漸漸成為了古代中國陶瓷造物之美的典范。(圖文來自“山東博物館”公眾號)
山東青年報·教育周刊學生版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紫砂壺創(chuàng)作的吉祥意圖
——論《謙謙如意壺》的藝術特征
一類十分特殊,即扁壺,這也是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最難成型的一種造型。早在春秋時期,扁壺便已出現(xiàn),作為盛酒的酒器。[2]紫砂壺中的扁壺有對春秋扁壺的借鑒,具體體現(xiàn)為壺身縱向的扁,壓縮了壺體的高度,同時增加寬度,正面看如同圓環(huán),結(jié)構(gòu)感極強。制作扁壺所用到的一個關鍵工藝技法便是“拍”。拍身筒是制作紫砂壺圓器的基本工藝,在打造扁壺時,創(chuàng)作者要用泥拍子一類的工具將壺身拍扁,拍的時候很有講究,要控制好力度,否則極易導致壺身的開裂或變形,所以紫砂壺行業(yè)有“壺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3年2期2023-04-07
- 北朝
——隋青釉淺浮雕朱雀葡萄紋雙系扁壺說略
釉朱雀葡萄紋雙系扁壺(圖1、圖2),高22厘米,口徑5.5~7.5厘米,底徑8~16厘米,造型質(zhì)樸,胎體厚重,扁圓形腹部模印朱雀葡萄紋,充滿濃郁的異域色彩??吹剿唤屓讼氲綉?zhàn)亂連連的北朝社會,想到中西文化在這里的交流與融合。這件器物系1973年出土于河北欒城,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這種造型的扁壺出土地僅限于北方,河北邢窯遺址、河南安陽、洛陽、太原、寧夏等地都出土有相同類型的扁壺。任何一件器物的出現(xiàn)不僅有其前后一貫的傳承在里面,更是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一件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2期2023-03-13
- 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壺發(fā)展脈絡探究
——以石家莊市博物館館藏隋代青釉扁壺為切入點
藏有一件隋代青釉扁壺。梯形口,扁圓腹,餅形實足稍外撇,造型穩(wěn)重大方,腹部凸印雀鳥紋和變形葡萄紋,周圍隨形一周連珠紋,圍成橢圓形開光,所施青釉不均勻,積釉處釉色較深,器型和紋飾都具有濃郁的異域色彩(圖一)。筆者根據(jù)歷年考古發(fā)現(xiàn)和文獻資料,通過對出土的北朝到唐代的陶瓷扁壺信息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北朝、隋、唐時期各地的陶瓷扁壺相互間既有明顯的承繼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特征。其中,隋代扁壺明顯具有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筆者現(xiàn)以石博所藏的隋青釉扁壺為切入點,從器物造型、裝
收藏與投資 2022年12期2023-01-18
- 主持人語
前地中海周邊地區(qū)扁壺發(fā)展脈絡——兼論北朝胡風扁壺來源》一文,指出最早的扁壺起源于地中海地區(qū),從埃及的“新年瓶”到科普特人的“朝圣者瓶”,其間顯現(xiàn)出較為清晰的繼承與發(fā)展序列,并且兩類扁壺都伴隨殖民、貿(mào)易或朝圣等活動而輻射到地中海東部地區(qū)。公元6 世紀,西亞誕生了梨形“朝圣者瓶”。鑒于絲綢之路開辟后日益密切的東西方交流,該瓶極有可能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與南朝青瓷扁壺、薩珊—粟特系金銀器和佛教造像裝飾等相互融通結(jié)合,創(chuàng)新出獨具特色的北朝“胡風扁壺”。扁壺
工業(yè)工程設計 2022年3期2023-01-17
- 淺談紫砂壺作品《三足線韻》的藝術特征
中的經(jīng)典款式——扁壺。扁壺是紫砂壺藝術中最難成型的一種,壺身扁一分,筒身所承受的壓力相應增大,所以創(chuàng)作者在拍扁壺身時必須能精準掌控力度和分寸,否則極易造成開裂或變形。扁壺想要塑造得好看,要做到扁而不塌,整體挺括圓潤,這些特征在此件作品當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壺身頂面寬闊平整,壺腹部分呈現(xiàn)出飽滿的圓線,直接表達了“線韻”的主題。壺身底面與筒身之間銜接順暢,形成了帶有弧度的底面,所以壺身整體造型保有圓潤玲瓏之感,不會過于干癟,展現(xiàn)出了扁壺的風度與工藝價值。圓弧形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2年11期2022-12-24
- “青花傳奇”正在上演
花鳳凰牡丹紋鳳首扁壺。其造型與北京首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1970年元大都遺址所出青花鳳紋扁壺和1998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阿力麻里古城遺址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如出一轍,正是典型的蘇麻離青發(fā)色特征。本品的發(fā)現(xiàn),將給元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新的資料,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一場展覽,一段傳奇,青花瓷的背后還有哪些故事,不妨接著往下看。
中國收藏 2022年7期2022-07-15
- 公元6世紀前地中海周邊地區(qū)扁壺發(fā)展脈絡
——兼論北朝胡風扁壺來源
現(xiàn)了一種模印梨形扁壺,主題圖案多為西域樂舞,學界稱為“胡風扁壺”。研究者認為“這種扁壺的出現(xiàn)是外來文化傳播的結(jié)果,可能源于薩珊波斯金屬扁壺”,是“模仿西域胡人攜帶來的西亞、中亞文化傳統(tǒng)的金屬器”[1],然而對其域外源頭、裝飾源流與功能內(nèi)涵,學界尚無系統(tǒng)性的研究,文中嘗試進行溯源與系統(tǒng)性梳理。一、早期扁壺源起與形態(tài)最早的陶扁壺來自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5 年至公元前1308 年)時期,高度從13~28 cm 不等,有表面無紋飾,也有裝飾同心圓、藍蓮花
工業(yè)工程設計 2022年3期2022-07-02
- 淺談《虛扁》紫砂壺的藝術個性
個則是“扁”。虛扁壺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春秋時期就誕生的扁壺,早在明末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可以說是紫砂壺藝術中的“元老級”款式了,所以其對紫砂壺藝術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紫砂壺工藝水準的有力證明。在紫砂壺行業(yè)中,流行著“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的行話,也就是說越扁的壺制作起來越難,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工藝經(jīng)驗與心態(tài)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扁度也就成為考察虛扁壺工藝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從造型上看,此壺的工藝價值是非常高的,壺的上下兩個面幾乎是平的,只有中部略微帶有弧度,壺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10期2021-12-14
-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
——紫砂壺“六方虛扁壺”的造型藝術分析
、紫砂壺“六方虛扁壺”的造型藝術賞析宜興紫砂壺的造型藝術豐富多彩、不拘一格、花樣繁多,紫砂壺可以根據(jù)它的基本特征大致區(qū)分為兩種:其一是藝人提取自然界的元素為造型特征而打造出來的紫砂壺,其難度較高,這要求藝人本身對所要選取的元素有足夠的了解,這樣制造出來的紫砂壺才能同時具備神和形,這樣便是紫砂界廣為人知的“花貨”了;其二便是與之對應的“光貨”了,以較為抽象的點、線、面幾何造型,賦予紫砂壺更強烈的設計感、棱角感。其實在紫砂壺的設計與制作中,實用價值與精神價值一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10期2021-12-09
- 淺談紫砂“漢扁壺”的造型藝術
點。這件紫砂“漢扁壺”整體形狀是扁圓形,整體還是以飽滿為主,線條流暢規(guī)整,大氣端莊,自然古樸,不管是從造型、工藝還是泥料上看都是一件精致的紫砂作品。整器壺身飽滿偏扁,壺嘴壺把小巧玲瓏,壺體重心較上,在視覺上給人有一種平衡層次感,出水流暢,水柱飽滿有力,耳形壺把拿捏舒適,彎曲有度,壺嘴壺把的細節(jié)之處銜接自然,比例恰到好處,非常完美。這把紫砂“漢扁壺”整體沒有任何裝飾,還是以光素為主,樸實無華更是襯托出泥料的細膩,把整把壺的古色古香,濃郁的古文化韻味從內(nèi)而外地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4期2021-08-28
- 落櫻繽紛和氣升
——淺議“扁櫻壺”的藝術特色
美好寓意,結(jié)合了扁壺設計,使作品更具工藝價值,以全新的造型傳承美好內(nèi)涵。1、“扁”的智慧“扁櫻壺”可以看作是“笑櫻壺”與扁壺的結(jié)合,這兩種壺型在紫砂壺創(chuàng)作中均十分經(jīng)典,代表了傳統(tǒng)的審美思想?!靶褖亍痹缭诿鞔驼Q生了,據(jù)說這一壺型源于“嬰寧一笑”的歷史典故,所要表達的是中國“和”的理念,包含和諧、和氣等美好寓意,從古典文學中取材也使這一壺型具有文人氣質(zhì),可以說是一件既高雅又善解人意的壺型。扁壺主要指“虛扁壺”,打制于明末,成型難度極高,其原型則是春秋時期的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4期2021-08-28
- 契丹游牧風格陶瓷器具研究
穿帶瓶、雞冠壺、扁壺、雞腿瓶等。一、契丹社會中備受青睞的穿帶瓶在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二八地一號墓的石棺畫上(見圖1),有兩位契丹婦人負瓶而歸,其所負之瓶盤口、長頸、長腹,系盤口穿帶瓶無疑。從現(xiàn)有的考古材料來看,遼境出土的穿帶瓶的數(shù)量并不多,且主要集中于內(nèi)蒙古和遼寧兩地。其中,內(nèi)蒙古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夫婦合葬墓[1]出土盤口穿帶瓶3 件;內(nèi)蒙古科右中旗代欽塔拉遼墓M3、[2]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鄉(xiāng)寶泉營子村猍歹溝墓、[3]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遼上京漢城遺址、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7-27
- 欲上青天攬明月
用性功能的扁瓶或扁壺,逐漸演變成具有觀賞性和美學價值的工藝品。雍正皇帝“崇古”,雅好古物,品位頗高,因此宮廷用器無論造型還是紋飾上都以古為范,在審美意境上也延續(xù)前朝風格,不為繁復,獨愛簡約,制作工藝上更見新意。因此,雍正時期的抱月瓶多為精品,在拍賣市場屢創(chuàng)奇跡,這和雍正皇帝高雅的藝術品位和嚴苛的處事態(tài)度有關。關鍵詞:抱月瓶;雍正;青花瓷;工藝美術;扁壺雍正皇帝胤禛在《雍邸集》中自稱“天下第一閑人”,身為皇子的他在詩中感嘆“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處不逍遙”,
收藏與投資 2021年12期2021-01-16
- 淺論紫砂“虛扁壺”的文化要點
表達的。在過去,扁壺是一種很早就在中國誕生的造型,在春秋時期就有一種高二十厘米,寬二十厘米的銅扁壺,用來盛酒,之后歷朝歷代多以金屬酒器的面貌出現(xiàn),直到宋代才發(fā)生了材質(zhì)上的極大轉(zhuǎn)變,成本更低的陶瓷器成為了主流,而在這一時期,恰恰是茶文化獲得極大發(fā)展的時期,宋代茶飲甚至遠渡重洋來到了朝鮮和日本,成為了至今仍然存在的日本“茶道”,而扁壺在烹煮中的明顯作用讓這種壺式廣泛地流傳開來,所以當明代散茶出現(xiàn)并普及以后,這種壺式依舊被保留了下來,并在紫砂造型中被賦予了更加“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0年11期2021-01-14
- 胡人獻舞 洛陽博物館藏北朝樂舞扁壺
兩件北朝時期樂舞扁壺即是那個時代洛陽與絲綢之路關系的直接見證物。器物造型黃褐釉樂舞紋瓷扁壺,扁圓體,上小下大,直口,細頸,扁平腹,小平底。器體施黃褐色釉,不至底。器肩、腹交接處飾有一周聯(lián)珠紋,肩部最寬處有雙系,便于穿孔背帶。腹部最寬處對稱有兩處扉棱將腹部一分為二。一面腹部上下模印出忍冬紋,中心部位模印對稱的胡人樂舞場景。樂舞場景由五人組成,均為胡人,高鼻深目,頭戴胡帽,身穿窄袖長衫,腰束帶,腳穿軟靴。中間一位舞者站立于蓮座之上,身體自然旋轉(zhuǎn),頭向左視,左肩
大眾考古 2020年6期2020-12-21
- 一壺集百家,藏福于其中
——百福虛扁壺鑒賞
演繹。例如這把虛扁壺,整體造型就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受。虛扁壺的造型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其造型鮮明,讓人有要對其一探究竟的欲望。虛扁壺的來源,可以追述到時大彬時期,談到這位明代的制壺大家,其名可謂是在紫砂壺藝界耳熟能詳,在幾百年前的明代他就做了各種的嘗試,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紫砂藝術發(fā)展史的典范,這其中就有本篇所講到的虛扁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扁”。我們先從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扁壺開始談起,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的春秋時期。陜西隴縣就出土過類似的銅扁壺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0年10期2020-12-14
- 西夏扁壺造型與裝飾工藝述略
李進興西夏扁壺,因其形狀扁平,并具有壺的特性,故稱為“扁壺”;也因其形似龜鱉,故也稱“水鱉子”。常用于裝水、裝酒、裝奶茶等液體。扁壺的扁平形狀適合于馱在馬背上或駱駝背上。因此,是西夏境內(nèi)各民族在商旅、游牧時的必備器皿,其生產(chǎn)、銷售量大,制作精美。西夏扁壺瓷器的體形、裝飾紋飾種類較多。針對西夏扁壺瓷器的淵源、造型、裝飾工藝略述己見,供各位專家、學者、收藏者探討。一、西夏扁壺淵源西夏扁壺瓷器,實際上是由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變而來。皮囊壺也是西夏黨項族先民最早的
東方收藏 2020年9期2020-11-16
- 淺論蒜頭壺的命名
連。蒜頭壺與蒜頭扁壺壺口都裝飾蒜形飾,壺腹形狀差異顯著,但在過去都被稱作蒜頭壺。學界在蒜頭壺的分類研究中對兩者是否同屬蒜頭壺仍有爭議。同時歷史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蒜頭壺命名也有差異,如《宣和博古圖》稱“溫壺”、《廣州漢墓》稱“蒜頭瓶”。故本文以蒜頭壺與其它相似器物的關系入手,討論蒜頭壺的命名。關鍵詞:蒜頭壺、瓶、扁壺、命名原則一、蒜頭壺的形態(tài)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為了探究兩者的關系,首先我們需要掌握蒜頭壺的標準形態(tài)。通過觀察戰(zhàn)國晚期至漢代銅蒜頭壺的形態(tài)變化我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23期2020-10-21
- 淺談紫砂壺“壽珍漢扁”的造型之美和文化之美
面。1、“壽珍漢扁壺”的造型審美紫砂壺作為傳統(tǒng)工藝美術品,是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的。紫砂壺器型千變?nèi)f化、數(shù)不勝數(shù),如今大多數(shù)紫砂壺器型來源于以下三種:一是繼承經(jīng)典器型,模仿經(jīng)典作品;二是在傳承經(jīng)典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制或創(chuàng)新;三是利用傳統(tǒng)技法,結(jié)合現(xiàn)代審美和創(chuàng)新理念,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新壺型。紫砂壺“壽珍漢扁”(見圖1)是傳統(tǒng)的繼承,對經(jīng)典的感悟?!皾h扁壺”式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萬泉氏所創(chuàng)作,是受到曼生壺式影響后衍變而來的,后又有程壽珍根據(jù)前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0年7期2020-09-03
- “南海I號”福祿扁壺說略
劉慧茹一、引言扁壺是根據(jù)其壺身扁平的外形特點來進行命名,是戰(zhàn)國以來一種出現(xiàn)于北方的特殊樣式的壺體。孫機先生在《漢代物質(zhì)文化圖說》中系統(tǒng)考證了漢代各類扁壺的稱謂、用途和源流,從而考證其屬榼類器。1在《說文·木部》中載“榼,酒器也”,由此可見其用途為酒具。宋代《博古圖錄》亦據(jù)其外形特點稱之為匾壺,扁壺雖非其本名,卻與其形狀相合,且其功能確與壺同,故后人多沿用之?!澳虾號”宋代沉船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德化窯青白釉印花扁壺,編號為T0502④:170。該扁壺腹部
客家文博 2020年2期2020-07-06
- 且讀且飲說“書扁”
的故事,比如“虛扁壺”(見圖1)。它的名字來由也是很有故事的,據(jù)說“虛扁壺”是由紫砂圣手時大彬創(chuàng)制的,因為“虛扁壺”的高度和一本書的高度差不多,所以時大彬給這把壺取了一個名字叫“書扁”,也叫“水扁”或者“虛扁”,而“虛扁”最終成為定名受到紫砂壺愛好者的喜愛?!疤?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是在紫砂壺的成型當中難度比較大的一種器型,俗話說器形扁一分,難度高一分。因為在成型當中,既要做到扁而勻,又不能塌,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zhàn)。扁壺的形制,其實最早是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當時有金屬的扁
江蘇陶瓷 2020年2期2020-05-26
- 北周綠釉扁壺上的樂舞者
件北周時期的綠釉扁壺上的樂舞圖案出發(fā),探尋絲綢之路上的樂舞文化之美。關鍵詞:北周綠釉扁壺;胡騰舞;胡旋舞;樂舞文化在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zhèn)——寧夏固原的西北農(nóng)耕博物館里陳列著一件北周時期的綠釉扁壺,壺體為扁圓狀,通體施綠釉,上窄下寬,兩肩各有一系,口部和一系略有殘缺。綠釉扁壺通體殘高11厘米,扁腹部寬9.3厘米,圈足底,足底長5.4厘米、寬4.7厘米。扁腹兩側(cè)收起成脊,在脊外邊緣飾有一圈連珠紋,且在連珠紋的內(nèi)側(cè)還有蓮花瓣樣的紋飾環(huán)繞。壺體扁腹部分兩面都
收藏與投資 2020年9期2020-02-24
- 淺析“虛扁壺”的藝術文化境界
史科雯圖1 虛扁壺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與日常生活行為等有指導的作用,也表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虛扁壺”就是中國謙虛文化的化身之一。“虛扁壺”是中國紫砂壺藝術中的經(jīng)典造型,早在明末時期便已出現(xiàn),許多制壺名家都曾制作過此壺型,通過對扁度的調(diào)整就能明顯地區(qū)分出藝術個性,看似非常固定的造型實際上更能襯托出紫砂壺線面結(jié)構(gòu)的靈活度以及手工藝人的藝術水準,屬于一種獨特的“簡”中有“變”、有“新”的壺型。圖1“虛扁壺”從整體的外形輪廓上看非常地標
山東陶瓷 2020年6期2020-02-07
- 談“漢豐”壺的繼承性與開拓性
自然,與傳統(tǒng)的石扁壺有著相似性。石扁壺是由清代陳曼生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經(jīng)典壺型,造型古拙,但粗中有細,由此形成大拙大雅的風格。此壺較石扁壺又有些改變,比石扁壺的造型更為古樸。壺嘴成方形,下端與壺身連接處作弧度處理,便于倒茶時水流在此緩沖,同時也形成了方圓有度的藝術美感。壺把手呈傳統(tǒng)的耳狀圓環(huán),但富有棱角,使用時手感較好。壺嘴、壺身與壺把手三者高度相當,由此使壺的重心較為平穩(wěn)。線條的運用比較簡單,充分考慮到空間感,由此構(gòu)造起壺身的整體造型。壺上部中間部分微微凸起,
山東陶瓷 2019年5期2019-12-05
- 蔣道銀:古陶瓷修復第一人
件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壺,因為它的壺嘴是一只鳳頭的造型。因此,人們就給它取名為“元青花鳳首扁壺”。15年后的一個秋天,蔣道銀接到首都博物館領導的緊急電話,請他負責修復這件“元青花鳳首扁壺”。不久,首博的人攜帶這件瓷器來到上海。蔣道銀初見這件國寶時,瓷器碎成了48塊,大的如巴掌,小的如蠶豆。這些碎片經(jīng)人用石膏進行了“修復”,勉強維持了大體的形狀,而黏結(jié)后的孔洞仍有17處之多。如此嚴重而棘手的破損,在他所遇見過的文物中是極為罕見的。蔣道銀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經(jīng)過拆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19年3期2019-10-21
- 明清官窯抱月瓶珍品賞析
稱寶月瓶、扁瓶、扁壺,為中國傳統(tǒng)名瓷之一。此類瓷瓶因其頸部至肩部設置有綬帶式雙耳,并在圓腹的上部呈現(xiàn)出“抱月”之狀而得名。這種江西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于明永宣時期的瓷器,器型為葫蘆形器口、圓月式扁腹、綬帶式或螭龍雙耳。因其腹部有如圓月,故又稱寶月瓶,是智慧的中國人將“中秋賞月”文化與陶瓷器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筆者通過查閱《中國美術全集·陶瓷器》之三四卷得知,其實抱月瓶是從扁壺或扁瓶的設計發(fā)展而來,是后人對此類器物的“美稱”;國內(nèi)外館藏的明清抱月瓶,在書中被稱之為“扁壺”
東方收藏 2019年8期2019-10-09
- 扁壺在音樂圖像學中的研究
合文獻記載去探究扁壺背后的音樂文化以及歷史意義。關鍵詞:音樂圖像學;扁壺;樂舞扁壺歷史悠久,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古代陶瓷器,模制而成,體型較小,印花裝飾。其圖案多體現(xiàn)異域文明。扁壺個頭小巧輕便,兩側(cè)有雙耳或四耳,用以繩提拿或斜掛于肩或吊掛在馬背、駱駝背上,是胡人用于日常盛酒水的生活器皿,其特殊造型可能來自于盛水的皮囊。一、北齊黃釉瓷扁壺南北朝時的扁壺為模印制作。其壺腹形如杏核,肩有雙耳,配有聯(lián)珠紋裝飾,壺腹兩面都為相同的圖案。通常為胡人,舞獅等異域風情的圖
北方文學 2019年24期2019-09-08
- “四方虛扁壺”的形神之法
與重新演繹。從虛扁壺這一造型來說吧,這一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覺。虛扁的造型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個性鮮明,讓人有著探究的欲望。要說這一壺形的起源,還要從時大彬說起,這位明代制壺大家當時所做的很多嘗試,都成為了后世紫砂藝術發(fā)展的典范,其中就包括圖1這件虛扁壺。壺如其名,虛扁壺最大的特點就是“扁”。在歷史上,扁壺其實很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的春秋時期。陜西隴縣就出土過銅扁壺,這是一種酒器。之后世代流傳,唐宋元明清歷代均有相似的扁器制作,
山東陶瓷 2019年3期2019-08-27
- “漢扁壺”的造型特征與氣韻
張惠琴圖1 漢扁壺紫砂壺,中國傳統(tǒng)的茗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泡茶器具之一。紫砂壺是由紫砂泥制成的,這種泥料礦物質(zhì)含量高,在不同溫度的燒制下會呈現(xiàn)出多種顏色與質(zhì)感,因此也被稱為“五色泥”。制作紫砂壺最富盛名的地方就是中國的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宜興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制陶重鎮(zhèn),有“陶都”之稱,而紫砂泥也僅在丁蜀鎮(zhèn)可發(fā)現(xiàn),這都為紫砂壺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進而促使中國的紫砂壺文化形成。在紫砂壺誕生之前,中國在傳統(tǒng)手工藝品制作方面已經(jīng)比較成熟了,因此紫砂壺在造型上常常參考其
山東陶瓷 2019年6期2019-05-28
- 淺談紫砂壺“水扁”的造型與內(nèi)涵
念。1 紫砂“水扁壺”的造型設計“水扁”(見圖1)在宜興本地也稱“虛扁”,最早見于明代時大彬所制“虛扁”。此后,不斷有藝人仿制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圓器中的經(jīng)典器型。“虛扁”造型來源于古代“扁壺”,春秋時期就有青銅材料所制的“扁壺”,原是一種酒器,隨著歷史的演變,材質(zhì)逐步從金屬轉(zhuǎn)為陶瓷器。傳統(tǒng)“扁壺”多為酒器,壺身較高,考慮到實用性,紫砂藝人將壺身放倒,視覺上沉穩(wěn)敦厚,也更利于洗茶、泡茶,由此有了紫砂壺虛扁器型。圖1 水扁壺此壺壺身稍扁,上下折合,中間壺腹飽滿圓擴,
江蘇陶瓷 2018年6期2019-01-05
- 蔣道銀:古陶瓷修復第一人
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壺”,因為它的壺嘴是一只鳳頭的造型。因此,人們就給它取名為“元青花鳳首扁壺”。15年后的一個秋天,蔣道銀收到首都博物館領導的緊急電話,請他負責修復這件“青花鳳首扁壺。”不久“首博”的人攜帶這件瓷器前來上海。當蔣道銀初見這件國寶時,瓷器碎成了48塊,大的如巴掌,小的如蠶豆。這些碎片經(jīng)人用石膏對它進行了修復,勉強維持了大體的形狀,而粘結(jié)后的孔洞仍有17處之多。如此嚴重而棘手的破損程度,是他所遇見過的文物損壞程度是極為罕見的。蔣道銀秉承著修舊如
新天地 2018年7期2018-09-30
- 乾隆扁壺驚艷法國拍場
,不受主人待見的扁壺隨意放置在客廳桌上。這位客戶的先祖是位法國海軍軍官,1842年至1847年隨法國海軍艦隊活動于中國海域,期間的道光二十四年(1844) 10月24日,中國欽差大臣耆英和法國公使拉萼尼在停泊廣州黃埔的法國軍艦阿吉默特號上簽署了中法《五口貿(mào)易章程:海關稅則》(《黃埔條約》),這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蛻粽J為,就是在那個時期,其先祖得到了一批中國藝術品。預熱從5月初開始,高潮是在拍場舉槌前奏響了中國國歌。雖然拍賣現(xiàn)場的中國客戶不具
文物天地 2018年7期2018-09-20
- 蔣道銀:古陶瓷修復第一人
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壺”,因為它的壺嘴是一只鳳頭的造型。因此,人們就給它取名為“元青花鳳首扁壺”。15年后的一個秋天,蔣道銀收到首都博物館領導的緊急電話,請他負責修復這件“青花鳳首扁壺。”不久“首博”的人攜帶這件瓷器前來上海。當蔣道銀初見這件國寶時,瓷器碎成了48塊,大的如巴掌,小的如蠶豆。這些碎片經(jīng)人用石膏對它進行了修復,勉強維持了大體的形狀,而粘結(jié)后的孔洞仍有17處之多。如此嚴重而棘手的破損程度,是他所遇見過的文物損壞程度是極為罕見的。蔣道銀秉承著修舊如
新天地 2018年6期2018-08-30
- 淺述“虛扁壺”的藝術語言
式,其中紫砂“虛扁壺”便是這樣一種造型。扁壺這一器物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隴縣就曾出土過高二十厘米,寬二十厘米的銅扁壺酒器。到了戰(zhàn)國時期這類銅扁壺就已經(jīng)變得相當精美。這說明在中國的歷史上,扁壺造型出現(xiàn)的時間相當之早,而后歷代皆有類似形態(tài)的扁壺出現(xiàn),只是材質(zhì)逐漸從金屬轉(zhuǎn)變?yōu)樘沾善?。宜興紫砂出現(xiàn)的時間大約是宋明交替之間,這個時期恰逢烹煮茶法逐漸向散茶泡茶方向轉(zhuǎn)變,很多原本從事陶瓷制作的從業(yè)者投入到了紫砂工藝制作中來,所以早期的紫砂壺制作跟古陶器制作一脈相承,
山東陶瓷 2018年6期2018-03-28
- 白釉扁壺的修復與保護
本文中的這件白釉扁壺即為該批館藏文物中的一件,筆者在多位老師的指導下對白釉扁壺進行了修護與保護工作。一、白釉扁壺的基本情況此件唐代白釉扁壺壺高39.5厘米,表面布滿灰塵、土垢,口沿、壺身及底座大面積缺失,缺失一耳。二、制訂修復與保護方案首先,對器物整體及缺失處拍照,建立圖文檔案,并且在整個修復保護過程中,每天記錄修復日志便于以后查閱。根據(jù)文物現(xiàn)狀,制訂如下修復方案:1.對器物進行清洗除垢;2.對壺口缺失處補配并修形;3.對壺身及底座缺失處補配并修形;4.對
文物天地 2017年8期2017-12-28
- 陶寺遺址出土“家有”骨刻辭的意義
大有之意。出土陶扁壺朱書“文堯”所指與《尚書·堯典》內(nèi)容不謀而合。這件骨刻辭的發(fā)現(xiàn)使陶寺遺址出土的陶扁壺朱書文字不再是孤證,對于中國漢字的起源和使用有重要意義,對于夏的國家形成、國家概念、政治文化乃至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重要意義,使中國古史的傳說年代成為信史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陶寺遺址;骨刻辭;家有一、陶寺遺址IIM26出土骨刻辭背景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合作,對山西襄汾陶寺中期小城內(nèi)的王族墓地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清理4座中型墓
殷都學刊 2017年3期2017-09-26
- 淺談“虛扁壺”
的高原境界?!疤?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見圖一)的扁圓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覺。他鮮明的個性以及美觀的造型,彰顯了紫砂壺藝光器“素雅、古樸、莊重、秀麗、柔美”的藝術特征,是一種自然而永恒的藝術追求、令人玩味不盡?!疤?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的壺型繼扁,整個壺的橫向感覺張力十足,壺流堅挺,具有挺拔向上的氣勢;耳把橢圓,與壺嘴同樣呈外伸之勢,流暢的壺把給人一種圓滑中庸的取向,端莊、圓潤、飽滿,不媚不俗,高貴之奇盡在無言之中;“虛扁壺”的嘴頭處理干凈利索,略累下沉,呈外伸飛逸之勢,扁
神州·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9-10
- 秦蒜頭形口銅扁壺
文化的認識。秦式扁壺因為制作精美、造型典雅,受到歷來中外文物收藏界的重視。鎮(zhèn)原縣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秦蒜頭形口銅扁壺,高30.1厘米,口徑3.5厘米,腹長32.5厘米,底長17.6厘米,底寬8.4厘米。此壺口為蒜頭形,口沿微斂,細頸,扁圓腹,雙耳為獸首形,獸口銜環(huán),方圈足。此壺造型別致美觀,做工精細,銅質(zhì)優(yōu)良,外觀沒有任何裝飾,體現(xiàn)了素雅、古樸的審美意識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器物包漿僅有很薄的一層綠銹,還有很多處表面泛出原有銅光,完整精美,是秦代銅器中的精品。蒜頭
絲綢之路 2017年8期2017-05-26
- 月圓會
一只粉彩青花雙耳扁壺呈現(xiàn)在了他們眼前。豐林林雙掌端著,細心觀看。壺直口,細頸,扁圓形腹,頸、肩之間置對稱如意形耳,平底??上в忻黠@沖口。壺肚一面是粉彩魚藻圖,兩三尾魚悠游在幾簇藻萍之間,前后魚兒顧盼生情,遙相呼應,生機盎然。筆墨細微精到,構(gòu)圖簡潔秀美。壺肚的另一面是一首詩:“弄萍濯破鏡花秋,掉尾揚鰭得自由。最怕碧峰巖下影,風藤如線月如鉤?!甭淇钍?,“小溪釣徒”。豐林林上下左右認真翻看了好一陣后,他交到譚有亮手上說,你看看。譚有亮接手也細細地觀賞。不一會兒,
當代小說 2016年12期2016-12-27
- 論紫砂《虛扁壺》的藝術特色 奚根祥
221論紫砂《虛扁壺》的藝術特色奚根祥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虛扁壺其扁圓的器型,給人一種虛懷若谷,逍遙自在的感覺。它的個性鮮明,造型美觀,令人玩味不盡。紫砂中的扁壺,最早見于明代時大彬款制作的調(diào)砂“虛扁”,其后名家均有制作,此類器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扁”。虛扁壺;造型;身筒宜興紫砂壺的肌理獨特,色彩悅目,不加裝飾就讓人感到可親可近,適宜把玩。如按設計及表達意境的需要作適當?shù)难b飾,往往能使壺顯得更為高雅,表達出一種文人的情趣和意境。宜興紫砂壺在漫長的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6年10期2016-02-12
- 剛?cè)岵?六方呈祥——淺談“六方虛扁壺”的創(chuàng)作
品。這款“六方虛扁壺”(見圖1)便體現(xiàn)了紫砂造型的線條之美,融入剛?cè)岵木駳赓|(zhì)和吉祥的文化韻味,傳遞著紫砂壺的雅韻與美感?,F(xiàn)就紫砂“六方虛扁壺”的線條美和內(nèi)涵美談兩點創(chuàng)作體會。圖1 六方虛扁壺1 “六方虛扁壺”體現(xiàn)了線條之美六方壺是根據(jù)幾何造型創(chuàng)作而來的紫砂器型,其形體明快挺秀,具有陽剛之氣,棱角清晰,將方器的幾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六方亦是經(jīng)典方器款型,每款六方造型都達到了方器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wěn)莊重的規(guī)則要求。這款“六方虛扁壺”展示了方器“以直
江蘇陶瓷 2015年3期2015-10-09
- 淺談紫砂《虛扁壺》的造型魅力
2 淺談紫砂《虛扁壺》的造型魅力一把小小的茶壺包容了詩書畫印等文化藝術,歷代文人對紫砂壺的吟詠從未停歇。大學士蘇東坡的老師歐陽修的詩里面就很明確地寫到:喜供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蘇東坡自己更是“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管到哪里,都帶著磚爐、石銚,興致來了,隨時架火燒茶。湖北襄樊的米公祠里面有一幅很大的對聯(lián)是米芾的真跡,上聯(lián)是:陽羨春茶瑤搖草碧,下聯(lián)是:蘭陵美酒郁金香。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中寫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2015-03-11
- 漫談紫砂光貨的光素美——以曼生十八式“石扁壺”為例
。曼生十八式“石扁壺”就是流傳下來的一款著名的光素器(見圖1),由清代紫砂藝人陳曼生設計,其壺形制挺括、口蓋嚴密,成為光素器的典范之作。圖1 石扁壺紫砂光素器的藝術美,是用自己獨特的造型語言反映紫砂壺的質(zhì)樸品質(zhì),以簡練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以及對美的感覺。陳曼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壺體的設計之中,形成了藝術之美?!笆?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是紫砂陶藝中自然古樸、典雅清淡風格的代表,它屬無釉陶,卻不同于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夾砂陶、黑陶和灰陶。無釉陶能產(chǎn)生一種豐富的表層肌理,以及如
江蘇陶瓷 2014年4期2014-12-27
- 喜慶圓滿 事事如意——談紫砂花塑器“柿扁壺”的創(chuàng)作
減?,F(xiàn)以紫砂“柿扁壺”(見圖1)為例,談談紫砂自然花塑器的制作工藝特征。圖1 柿扁壺1 紫砂“柿扁壺”的造型特征紫砂“柿扁壺”,顧名思義,造型即為被壓扁的柿子。該壺以自然界的果實柿子為型,其清雅與自然的表現(xiàn)手法將自然界柿子的形體表現(xiàn)得淋離盡致。整款“柿扁壺”的造型特別,除去壺身淺顯的筋紋之外,壺鈕的設計更顯得有創(chuàng)意。壺鈕以一樹枝為型,制作出如同十字架般效果;壺把與壺嘴皆以樹枝造型展現(xiàn),將柿的主題盡顯于其上;此壺的口蓋嚴密、準確,且有四面轉(zhuǎn)換通轉(zhuǎn)的效果,壺蓋
江蘇陶瓷 2014年4期2014-12-27
- 從廣州漢墓出土漆扁壺看中原文化對嶺南的影響
廣州漢墓發(fā)現(xiàn)的漆扁壺地處南方之地的嶺南在西漢時期,漆器也進入到快速發(fā)展時期,據(jù)考古所見,發(fā)掘中的眾多木槨墓中,往往有漆器隨葬,但由于嶺南地區(qū)濕熱的氣候條件,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漆器十分難得,尤其是大件漆器更是珍貴。1960年,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廣州市三元里村發(fā)掘了11座西漢墓,其中編號為M1的墓中出土大量漆器[1],這些漆器均為木胎,其中保存最好的是一件漆器扁壺,通高34.2,口徑9,腹部最寬35.9,足長22.3厘米。外表髹黑漆,兩面各以朱漆繪一犀牛,
科技視界 2014年3期2014-07-09
- 利用線條來表達藝術的紫砂“桑扁壺”
能。1 紫砂“桑扁壺”的造型特征紫砂器和其他藝術作品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它的造型所蘊含的文人氣以及文化底蘊。紫砂“桑扁壺”(見圖1)作為一件藝術品,兼具了實用功能與審美的價值,讓持有者用著愜意、看著養(yǎng)眼?!吧?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精選優(yōu)質(zhì)紫砂泥制作而成,色澤古雅深邃、泥質(zhì)滋潤、工藝精湛、線條挺括,精、氣、神俱佳。壺身呈圓柱筒狀,其將生硬的線條感覺演變?yōu)榍€;短頸、寬口,肩部收斂成口,外包口沿;短嘴、一彎流,出水流暢;壺柄耳大圓潤,略呈方形;壺蓋做得很精致,壓蓋與壺口緊密結(jié)合,
江蘇陶瓷 2014年2期2014-04-10
- 怡情漢扁 思考生活——賞《漢扁壺》的文化底蘊
的是實用性?!稘h扁壺》詩畫一味,壺藝一體。壺型曲線流暢,婉轉(zhuǎn)有度,和諧得體。平底面闊,壺身飽滿殷實,敦厚穩(wěn)重,整把壺氣韻亨通,大度中蘊含靈氣,容量大,皆具實用性能。淳樸的胎色,古色古香,詩意猶存,賞壺品茗,任時光流淌,滄桑悠悠,只有香依舊。筆者設計制作此壺,絕非信手拈來,《漢扁壺》看似簡約大氣,實則最見作者的制作功力、嘗試膽量與獨特構(gòu)思。這是一把典型的光貨器,不容一絲瑕疵,更不容制壺者的一絲閃失。優(yōu)秀的光貨作品,即使不經(jīng)渲染,依舊靈氣難擋,而表現(xiàn)出這種靈氣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4年11期2014-02-11
- 紫砂“桑扁壺”陶刻藝術的人文特征考析
在?,F(xiàn)以紫砂“桑扁壺”為例,談談陶刻藝術的人文特征。1 紫砂“桑扁壺”的器型之美“桑扁壺”(見圖1)柱鈕拿捏方便,大口蓋便于茶葉進出,較深的壺身便于茶葉舒展,茶香飄溢。以“桑扁壺”端莊樸拙的氣質(zhì)配上晶瑩透明的朱泥,自是別具一格。端莊的器型中自有一種超脫的氣質(zhì),質(zhì)樸中又不失一股風流雅韻。紫砂“桑扁壺”平蓋壓口,子母線咬合緊密,在倒茶時不擔心水溢出,極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直流嘴如珠炮噴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斷水極其利索;圈形壺柄略呈方形,與嘴頭的陽剛之氣相呼應,
江蘇陶瓷 2013年5期2013-08-29
- 析神采飛逸之“虛扁壺”
所在”。圖1 虛扁壺紫砂光器的“裸胎”造型未達到“藝術化”之前,只是原始的、日用的、普通的陶瓷品種而已,談不上個性,更談不上藝術之美。而其造型趨于“藝術化”之后,更加突出了實用功能。紫砂光器簡練的幾何形體造型、高度的藝術價值,使作品產(chǎn)生令人遐想的美學情韻。一件成功的紫砂光器作品有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真實簡潔的表達形式,在塑造紫砂藝術之美的同時,更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展示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一壺在手,仿佛達到了《老子》中所謂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高遠境界。
江蘇陶瓷 2013年2期2013-08-29
- 淺談“虛扁對壺”的“龍”、“虎”陶刻
特的個性美?!疤?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扁壺”在紫砂光貨造型中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韻味,壺扁而氣勢開張,有一種向外擴展的張力,壺形穩(wěn)重渾厚。它是明代制壺大家時大彬的代表作之一,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其壺口頸大、肩寬,由于壺頸至壺肩的壺面開闊爽朗,很適宜作書作畫。根據(jù) “虛扁壺”的這一特點,在一對口徑18.5cm、壺頸至肩7.5cm、周長103cm的特大“虛扁壺”上分別刻了“九龍圖”、“百虎圖”(見圖 1)。圖1 虛扁對壺龍、虎為我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早在6 500年前,就出現(xiàn)了用蚌殼
江蘇陶瓷 2013年3期2013-08-29
- 夫唯大雅 卓爾不群——淺談“大虛扁”的造型特征
識。由此有了制作扁壺的過程,扁壺是一種紫砂的形式,它的外形特征就一個“扁”字概括,如果說是站在先人和傳統(tǒng)的基礎上,帶著自己的心得意念經(jīng)營壺藝,再造紫砂壺,那么這把《大虛扁》壺,則是我鐘情傳統(tǒng)衣缽的一次錘煉和宣誓了,“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正是我對這把壺的獨到見解。“虛扁”自明末即有了傳承,在歷來的紫砂典籍、圖譜中皆有記載。壺式之妙,自然成為歷代藝人的摹作,虛扁的再創(chuàng)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演繹。我們知道,紫砂的創(chuàng)作中不乏扁壺,當然紫砂壺有扁壺之前,也有金銀器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3年4期2013-08-15
- 盛開在西夏的曇花
繁多,其中剔刻釉扁壺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的造型設計與黨項人的游牧生活密切相關,散發(fā)著草原泥土的芳香。西夏扁壺之產(chǎn)量大、制作精,也是西夏以外其他燒瓷窯口所少見的,是西夏瓷器中獨樹一幟、魅力無窮的器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扁壺,一般作小口,短頸,腹扁圓,是以兩個淺腹缽粘合而成,其接縫處常以附加堆紋(捻邊紋)進行彌合,腹側(cè)上下分別置兩耳或四耳。較大者腹部中央置圈足,將壺口用木塞塞住,壺可平放,這樣重心矮,加之有圈足支撐,非常穩(wěn)妥。腹側(cè)有耳可供穿系,系于馬背,征戰(zhàn)
收藏 2013年3期2013-06-08
- 西夏牡丹紋瓷器
體現(xiàn)。黑釉剔刻花扁壺宋代是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繁榮時期,各大名窯生產(chǎn)的瓷器名目繁多,與此同時,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西夏王朝,也是瓷器生產(chǎn)的重要產(chǎn)地。西夏由黨項族于公元1038年創(chuàng)建,至公元1227年滅亡。隨著西夏王朝滅亡,有關西夏瓷的信息也在漫長的歲月中留下空白。西夏瓷引起重視,始于上世紀初。1914年,英國人斯坦因率領的“探險隊”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黑城遺址發(fā)現(xiàn)碎瓷片,疑為該地產(chǎn)物?!端固挂蚝谒@古紀略》:“覓得有釉之碎陶器甚多,率作青綠二色,間雜冰裂紋,大塊碎片不
檢察風云 2012年8期2012-10-28
- 傳世紫砂壺珍品清賞
時大彬的作品“虛扁壺”,清代黃玉麟的作品“樹癭壺”、“魚化龍壺”,有曾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清朝宮廷紫砂器,有由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吉祥如意酒壺”,還有清代乾隆御用“描金虛扁壺”以及當代宜興顧景舟、汪寅仙、鮑仲梅等工藝美術師們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中有的是首次在國內(nèi)亮相。御制描金虛扁壺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年代:清乾隆寬:16.0厘米高:6.8厘米乾隆盛世,紫砂工藝進入一個巔峰期,涌現(xiàn)出一批精品紫砂器。因乾隆皇帝好茶,便由宮中向宜興訂制紫砂壺,大都落款“大清乾隆年
收藏·拍賣 2009年1期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