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建英
摘 要:新的課程視角和新的課改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引領孩子們少一些“看客”行為,多一些自主實踐;少一些直接灌注,多一些有效追問;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探究延伸,在“多”和“少”的取舍中拓展搖曳生姿的物理新時空。
關鍵詞:物理探索;自主實踐;有效追問;拓展探究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內能和熱量》,盡管和其他物理探究一樣平平常常,但這并不妨礙“內能和熱量”一定是孩子們最愿意探究的一個課題。因為它切入的角度實在太多,比如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比如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隨之改變……總之,只要你想、只要你樂意、只要你努力,都可以從多個窗口和路徑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內能”的更多奧秘和魅力。
一、少一些“看客”行為,多一些自主實踐
在網上觀看過好幾節(jié)蘇科版九年級物理《內能和熱量》的公開課,發(fā)現(xiàn)教師在引入新課之后,就準備材料開始做“墨水擴散”并分析內能的實驗。的確,這個實驗很有意思。然而,看多了類似的,總是千篇一律的視頻,我不禁思考,這個實驗好是好,但這個實驗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嗎?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孩子們只是“看客”,絲毫沒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能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深的劃痕嗎……
事實上,就《內能和熱量》的實驗而言,教師可以徹底放權,讓孩子們自主實驗、自主改進、自主反饋,以此引發(fā)學生更多元、更開放、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物理思維方法與問題解決策略。事實證明,當教師放權以后,孩子們少了一些“看客”行為,而多了一些自主自悟。從實際情況來看,孩子們在什么材料也沒有、什么思路都沒有告知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方案可謂是多種多樣:有的利用摩擦盛有乙醚的鐵管做實驗,有的想到了電鋸鋸木頭,有的想到了拖拉機打火……
正是在這樣的自主實驗中,既充分暴露了孩子們思維的單一性,也暴露出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和新穎性,而這,正是孩子們真實學情得以彰顯的標志。其中,一定會有因為材料的選擇不當而失敗的例子,一定會有磕磕碰碰后的灰心喪氣,當然一定也會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和驚喜。不管怎樣,這都是課堂或教學進程中應有的風景?!皩W校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就內含了減少學生犯錯幾率和培養(yǎng)學生自我糾錯能力這樣一些要素和訴求?!盵1]
二、少一些直接灌注,多一些有效追問
上文提到,《內能和熱量》的教學完全可以由孩子們自主設計來完成實驗任務。然而,這絕不意味著教師可以無所事事和放任不管,事實上,好的物理探究活動應該在充分放權的同時,更要加強探究活動的引領,分岔之處需撥之,阻塞之處需疏之。如何“撥”?怎樣“疏”?竊以為,當孩子們的思維因為難度而停滯,或者因太簡單而呈現(xiàn)出某種“趨向性”時,我們需要設計好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來重構解決問題的框架與路徑,給學生騰出施展思維拳腳的更大舞臺和空間。
比如,就課文中的實驗來說,可以追問:內能和機械能有什么區(qū)別?內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一開始,很多學生的回答只能停留在“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這一層面上,怎么辦?這時需要教師把問題進一步“拉近”:“內能增大,物體溫度一定上升嗎?”經過教師點撥,提示學生回憶六種物態(tài)變化吸熱與放熱的情況后,孩子們很快得出結論:“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這樣的“追問”來得合乎情理,來得“瓜熟蒂落”,由特殊到一般,由整體到部分,活潑潑地洞開了孩子們的多重視域。實踐證明,有效追問遠比直接灌注更有效,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不但可以為孩子們解惑,而且也必將極大地為課堂教學增值,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認知和理解。
三、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探究延伸
好的物理實踐活動要“穿越那些看不見的邊界——穿越教室的邊界,穿越學校與家長的邊界,穿越學校與媒體、社會的邊界,這樣才能打開課堂”[2],以此讓孩子們在物理探究中進入“千樹萬樹梨花開”般的多元境界。
仍然以《內能和熱量》的教學為例,可以進行以下探究:
1.布置課外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發(fā)動機的冷卻。
2.南極的冰山有內能嗎?
3.陽光下的冰雪,為什么撒點炭粉就可以加速融化?
以上三個探究活動,真正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內到課外,從點到面,讓孩子們探究的觸角伸得更遠。從“發(fā)動機的冷卻”,再到南極的冰山,最后到“陽光下的冰雪”,不僅是理論上的“由點到面”,更是實踐中的“由此及彼”,這樣的探究不僅僅是將孩子們探究的觸角延伸到課外,甚至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比如到南極),有機整合了學科前后的知識點……于是,師生一起溝通古今,聯(lián)結內外,釋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間,在更大程度上為物理探究松綁——這樣的課堂走向隱含著我們對物理探究一種更理想的期盼:不是站在原點,不是固守一點;不是對孩子們已經知道的“內能和熱量”進行糾纏,而是對一個“內能和熱量”進行多方面的探索。而這正是新課改理念下物理教學所需要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林茶居.在銀鷹文昌中學感悟“自主學習”[J].教師月刊,2013(3):22.
[2]陳俊一,程曉云.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2):27.
?誗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