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娟
【摘要】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小學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擔負起傳授文化知識的責任,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立足文本的內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好處地滲透勞動教育,并通過實踐,體驗勞動樂趣,再讀寫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獲,從而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下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勞動教育;滲透教育
2015年,教育部聯(lián)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fā) 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勞動教育被提升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得到了教育界以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兑庖姟分忻鞔_提出了“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使他們明白‘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也靠勞動創(chuàng)造’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fā)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蔽倚5靥幦h(huán)以外繞城以內武侯區(qū)金花街道芙蓉社區(qū),占地面積15105平方米。學?,F(xiàn)有34個教學班,學生1490人,其中進城務工隨遷子女1252人,占學生總數的84%。而我班人數44人,其中42人是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據我觀察和調查,這些學生不會打掃教室、不會擦玻璃、不會洗衣服、不會整理房間……甚至有的厭惡勞動,缺乏勞動光榮的信念,繼而從未體會過勞動的艱辛和快樂,不珍惜勞動成果。而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勞動教育是教學課程中必須修學的基礎性學習領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的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挖掘潛在的勞動技能教育材料,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讓語文教學有機地與勞動教育結合在一起。于是,我是這樣做的:
一、 挖掘文本,巧妙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使熱愛勞動早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成為兒童的最重要的品質,是學校教育的使命之一。他以在學校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們:勞動在智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由此可見,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有利于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培養(yǎng)和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在小學語文的學科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向學生滲透勞動技能教育的文本,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鄧小平爺爺植樹》、《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美食》等與勞動相關的課文, 這時候我們便可以在傳授新知識時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合理的教學語言,巧妙新穎、引人入勝地滲透勞動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
如《鄧小平爺爺植樹》,它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4課,他主要寫了鄧小平爺爺83歲時,在北京天壇公園植樹的事。在閱讀學習時,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鄧小平爺爺的那份認真,那份執(zhí)著,他不僅僅是在栽樹,更是在播下一個心愿。在教學時,首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出示鄧小平畫像和植樹圖,然后向學生提問:這位老爺爺誰認識?鄧小平爺爺在干什么呢?想知道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嗎?在教學時,通過多媒體設備出示圖片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內心對課文內容的探索欲望,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觀念,之后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合作討論得出鄧小平爺爺在植樹中獲得的幸福感。通過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事件體會到勞動的快樂,讓學生認識到勞動與其一生都密切相關,并不能因為年齡或職業(yè)等外在關系而受到影響,讓學生感受到無論多大年紀都要保持自身優(yōu)秀的勞動品質。
而《中國美食》,它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它展示了中國菜肴和主食的多樣化,激發(fā)了學生了解中國美食的欲望,課文以詞語的形式呈現(xiàn)了中國美食文化,學生一般都吃過這些美食,但對于它們的做法不是很了解,在教學時,我利用課件、視頻等形式,讓學生大致了解這些美食的制作過程,并且愿意在課后動手實踐,和家人一起動手做美食,品美食。
在這樣寬松,自然的學習氛圍下,我們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還樂意接受這樣的勞動教育,自覺思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在不動聲色中便參與到社會勞動和家務勞動之中。
二、 動手實踐,體驗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彼?,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感知文字中生活的幸福,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的快樂,更要在課后的實踐中,讓學生在勞動中揮灑汗水,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通過勞動培養(yǎng)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年級下期的暑假,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以“勞動最光榮之包餃子”的暑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活動方案是這樣的:
勞動最光榮
——低段學生勞動啟蒙教育之包餃子
一、活動意義
暑假來臨,孩子們是否想在美食上大顯身手呢?今天,我們就和我國的傳統(tǒng)美食——餃子,一起來開心過暑假吧。我們需要在認識、感知節(jié)日的同時,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知道餃子的來歷、制作方法,增強咱們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咱們的動手能力和體驗勞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食材:餃子皮(圓皮、方皮,也可以自己搟皮)、餃子餡(什么餡都行,美味、營養(yǎng)上佳)、盤子、筷子。
2、器材:托盤、燃氣灶(家長的幫助下使用)、鍋、漏勺
備注:包餃子,煮餃子時,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完成。
三、活動時間:2020年7月25日——26日
四、活動對象:父母與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參加,全家總動員)
五、活動地點:自己溫馨的小家
六、活動流程
分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包餃子,拍照;第二部分煮餃子、吃餃子,拍照;第三部分用文字記錄此次活動的美好。
第一部分:在家里完成食材的準備,如:搟皮(也可以去市場買),然后開始包餃子。
第二部分:在家長的幫助下,煮餃子,享受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餃子帶來的舌尖上的誘惑吧。
第三部分:用用文字記錄此次活動的美好。(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在文檔中插入圖片)
七、注意事項
1、為了確?;顒拥捻樌_展,家長們要和孩子們商量好,準備好食材,器材等。
2、此次活動咱們準備的是進口的食物,動手包之前會大人和孩子們要洗干凈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
3、家長在孩子們包餃子過程中及時指導,檢驗孩子們的餃子是否過關,同時家長們要及時拍照,留住孩子們的精彩瞬間。
2.5中隊
2020.7.23
此次活動,我讓學生們走進生活,不讓學習停留在書本上,自己動手包餃子,做蒸餃。通過自己親手準備食材,搟皮,剁肉,和餃子餡,看著餃子皮在我們的手里變樣,變美,并且看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在鍋里翻騰,出鍋,讓家人品嘗。此時,家人臉上滿滿的笑意,也是對孩子們勞動的肯定。這個暑期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孩子們對中國美食的做法了解,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在品嘗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收獲了勞動的快樂。
三、 巧手寫繪,學有所獲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與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泵鎸y(tǒng)編教材中的勞動教育文本,作為孩子們的啟蒙教師的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讀寫結合”,我充分挖掘文本資源,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積極引導孩子們進入體驗、感受、再現(xiàn)創(chuàng)造文本的新境界,讓孩子們對勞動技術教育有更深層次理解。
如2020年9月秋季開學,我在班級開展了一次“萌寵多肉,健康綠色”的主題班會,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多肉植物,和他們一起通過學習多肉種植的養(yǎng)護知識,然后再一起種植,體驗勞動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珍惜和分享勞動果實。而在養(yǎng)護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感悟生命的價值,感悟大自然的奇妙,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愛護自然,敬畏生命。在活動的尾聲,我將此次活動與語文學習相結合,讓孩子們用日記的形式記錄植物的成長,也可以用表格、用繪圖等方式呈現(xiàn)。(附:觀察記錄表)
在今年的黨員結對幫扶活動中,我與我班博文結對子,博文是一位乖巧的小男生,他喜歡捏泥人,捏出來的泥人惟妙惟肖,可愛極了。但是他在學習上有畏難情緒,他害怕閱讀,害怕寫字,害怕看見很多很多文字……在一次聊天中,我得知我倆居然有共同的愛好——種花草。而三年級我們開始學寫日記了,對博文來講,這是一個難題。我想,為什么我不巧妙利同咱們的愛好呢?讓生活實踐來幫助我們學習,我們可以一邊種,一邊觀察,然后就付諸于筆頭——寫。于是,我趕緊請家委會媽媽幫忙買來種植花盆、泥土、小工具,而我就在網上買來一些蔬菜種子。
“博文,老師喜歡種花草,你也喜歡吧?!?/p>
“嗯。”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一起種點蔬菜,怎么樣?”
“好?。 辈┪母吲d地跳起來。
“但是,我有一個要求,我說出來,你覺得自己能做到,我們就種,你覺得自己做不到,那就算了吧。”我故作委屈地說。
博文搖搖我的手,“你快說,你快說,我肯定能做到?!?/p>
“很簡單,你每天給他澆水,給他捉蟲,觀察他的生長,最后還要寫觀察日記?!蔽乙豢跉庹f完,生怕博文聽著聽著,就跑開了。
博文低著頭,掰著手指頭,半天不吱聲。而我也不急,就那么樂呵呵地看著他。
“好?!辈┪奶痤^,大聲回答。
說干就干,那天種子一到,我們便開始往花盆里裝土,撒種,澆水。
在勞動時,我看著他的一舉一動說:“博文,上學期我們學習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你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辈┪穆耦^苦干,快速地說到。
“那你想想鄧爺爺在植樹時,怎么做的?你瞧瞧你做得怎樣呢?”
博文左瞧瞧,右瞧瞧,“哦,我想起來了,我得把土鋪平整,把種子撒勻了。”
看著他從毛毛躁躁變得細心,我會心一笑。
而當博文完成所有事情后,他看著自己的杰作,在那兒傻樂。隨后,博文回到教室,找來一個拼音本,工工整整地在封面上寫著“種植日記”,然后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他今天的勞動,記錄他今日的喜悅?;氐睫k公室,我也趕緊打開美篇APP,記錄下我和博文的第一次種植日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必須從教師、學生、教材三個層面得到全面推進,才能夠將勞動教育真正落 到實處,培養(yǎng)出具有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15年)
2.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3.杜作潤《勞動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xiàn)代大學教育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充分挖掘文本內涵,有效滲透勞動教育》鐘慧萍,中國知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