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風池

      • 朱新太運用風池三針法經驗介紹
        多針刺法療疾,如風池三針法、喉頭四針法、囟會五針法、腰部三針法等。筆者跟隨朱新太名老中醫(yī)學習,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朱氏“風池三針法”運用廣泛,療效顯著,現(xiàn)總結介紹如下。1 風池功效與主治風池,足少陽膽經穴,首見于《靈樞·熱病》,位于腦后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中,與風府相平[2]。孫思邈言:“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風:風邪、風氣;池:停水曰池,池塘。《醫(yī)經理解》載風池乃“風所入之池”。高式國認為此穴乃風邪入腦之沖路,風之所匯如水蓄池塘,故名風

        新中醫(yī) 2023年24期2024-01-28

      • 基于數據挖掘推拿治療頸性眩暈取穴規(guī)律研究
        聯(lián)分析網絡圖可見風池、肩井的關系比較密切,其次為風池、風府,見圖1。共得出16 條有意義的關聯(lián)規(guī)則,風池-肩井為支持度最高的穴對,支持度為64.5%,見表5。圖1 穴位關聯(lián)規(guī)則圖表5 穴位關聯(lián)規(guī)則2.5 處方聚類分析以上述≥15 頻次的13 個穴位作為變量,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根據聚類譜系圖所示,將穴位分為2 類,其分散性較好,且穴位間關系密切。第一類以溫經通絡為主,第二類以益氣升陽為主,見圖2。圖2 聚類譜系圖3 討論頸性眩暈臨床常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眩暈,可伴有

        新中醫(yī) 2023年24期2024-01-08

      • 按摩三穴提神解乏
        不妨按一按太陽、風池、百會三個穴位。從中醫(yī)角度講,太陽、風池、百會三個穴位都位于頭面部,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從現(xiàn)代解剖學來講,三個穴位下分布有顴神經、面神經、額神經、下頜神經等神經的分支,能刺激皮下遍布頭面部的血管和神經,增加供血、興奮大腦,進而達到提神解乏的作用。取穴 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約一橫指凹陷處;風池穴,位于頸后部兩條大筋凹陷處;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具體方法 每天每穴可按壓1~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

        保健與生活 2023年15期2023-08-04

      • 針灸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
        時采用常規(guī)取穴加風池穴(合谷刺)。對照組僅針刺常規(guī)穴。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愈顯率分別為90.0%、61.3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57,P0.05)。結論:以加風池穴(合谷刺)為主治療抑郁癥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針灸治療,復發(fā)率低。關鍵詞:針灸療法;抑郁癥;拔罐;穴;風池(合谷刺)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志碼:A抑郁癥是情志不暢,氣機郁滯所引

        甘肅科技縱橫 2023年2期2023-07-11

      • 《針灸大成》風池穴配伍及應用研究
        100053)風池穴臨床應用廣泛,《針灸大成》[1]為明代醫(yī)家楊繼洲對針灸學科集大成之作,有關風池穴的記載頗多,達72 次,其中2 條條文關于風池穴的定位,56條關于疾病的治療,其中問答6 則。在治療條文中,有4 條獨取風池治療疾病,另52 條涉及與100 個穴位合用。涉及治療的疾病有偏正頭風、中風、傷寒、風瘧、耳目鼻、婦科等多種病證。本文以《針灸大成》為基礎,對風池穴的基礎理論與用法進行較詳細的分析與總結。1 基礎理論1.1 腧穴定位 在書中,風池穴的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23年3期2023-02-03

      • 針刺治療青光眼的選穴總結*
        臨床效穴1.1 風池風池最早出現(xiàn)于《靈樞·熱病》:“所謂五十九刺者……風池二,天柱二”。風池穴是古人根據它所處的特殊位置命名的,本穴位于頭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顛頂之上,只有風可以上達,而風池穴位于頭項后側雙側胸鎖乳突肌區(qū)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形狀就像一個小池塘,因而取名風池?!巴K疄槌亍?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手少陽三焦經、陽維脈也在此穴處交會,三條經絡的經氣都在此處流注,好似匯聚成一個經氣池。風池穴也是風邪容易侵襲、蓄積的所在,

        光明中醫(yī) 2022年15期2023-01-04

      • 仲遠明運用風池穴治療頭面諸疾經驗探析
        采眾方,發(fā)現(xiàn)使用風池穴為主治療頭面諸疾不僅方便,更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隨仲師學習,現(xiàn)將其運用風池穴治療頭面諸疾的臨床經驗分享如下。1 尋覓中西,定位風池風池,最早見于《靈樞·熱病》[1],其曰:“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風池二,天柱二。”風池亦有“熱府”的別名,關于其定位,散載于《素問》《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醫(yī)宗金鑒》等古醫(yī)籍之中,大部分醫(yī)家認為其歸屬于足少陽經,但存在著與陽維脈或者手少陽經交會等不同的觀點。風

        江蘇中醫(yī)藥 2022年2期2022-11-26

      • 近10 年針刺治療偏頭痛臨床與機制研究進展
        陰交為主,完骨、風池、天柱、太陽和太沖為輔,結合辨證取穴,治療30 例,總有效率83.33%。 蔡海英等[7]取風池、太沖、太溪、太陽、百會與患側頭維,采用古法針刺,治療38 例,總有效率94.73%。 吳家萍等[8]取百會、率谷、本神、阿是穴、風池、太陽與列缺,其中阿是穴、百會、本神和率谷得氣后行快速捻轉瀉法,風池與太陽行提插捻轉法,平補平瀉,將針感導向疼痛部位,列缺向上平刺,治療30 例,總有效率63.33%。 常小榮等[9]使用丘墟、陽陵泉、外關和角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1-25

      • 五官病的蜂毒療法
        孫、外關、中渚、風池、翳風、合谷、足三里等,用法:每次取2~3 穴,每次用蜂3~5 只,每10 天為1 個療程。3 耳聾取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瘈脈、合谷、中渚、風池、列缺、腕骨、后溪、絕骨、昆侖等。用法:采用蜜蜂直接蜇刺、散刺、穴位注射蜂毒均可。每次取3~4 穴,每次用蜂5~15 只。穴位注射,每穴可注射蜂毒液0.5 mL (每毫升含蜂毒0.25 mg)。4 鼻炎取穴:迎香、合谷、印堂、通天、列缺、水溝、厲兌、京骨、前谷、上星、風府、肺腧、太淵等。

        蜜蜂雜志 2022年1期2022-11-21

      • 基于數據挖掘的針灸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取穴規(guī)律研究
        持度最高的穴對為風池-百會,支持度為61.12%;支持度最高的穴組為內關-三陰交-風池,支持度為18.96%。見表2。從關聯(lián)分析網絡圖可見,風池-百會、風池-足三里、風池-內關的3組穴對之間的連線較粗。見圖1。表2 穴位關聯(lián)規(guī)則表圖1 針灸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咳暈穴位關聯(lián)規(guī)則網絡圖2.3 處方聚類分析 處方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可將使用頻次>20次的穴位分為3類,其分散性較好,且穴位間關系密切,其中第1類為腎俞-肝俞-太溪-懸鐘-百會-頭維-太沖,第2類為豐隆-中

        中國民間療法 2022年19期2022-11-15

      • 《針灸大成》中風池穴臨床應用規(guī)律淺析?
        指導作用[3]。風池穴出自《靈樞·熱病》,在本書中也有較多的記載,臨床上風池穴也常用于治療各種疾病。筆者通過分析總結書中關于風池穴的理論以及臨床相關的內容,旨在為風池穴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理論指導。1 定位《針灸大成》中對于風池穴的定位有4處記載,但所描述的位置都是一致的。其中有兩處模糊記載,分別是《針灸大成·百穴法歌》[1]91:“風池發(fā)后際中論”和《針灸大成·奇經八脈》[1]375:“風池(腦空下)”,其意指風池穴在項后發(fā)際中,腦空穴下方。書中還有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3-28

      • 數據挖掘分析針刺治療卒中后吞咽困難的選穴規(guī)律
        前4 位分別為為風池、廉泉、翳風、金津。見表2。表2 臨床使用頻次前10位腧穴2.4 使用腧穴的聚類分析 結果圖1。圖1 的樹狀圖將穴位總分為3大類,一類為風池、廉泉,金津和玉液,一類為百會、風府、夾廉泉,一類為翳風、完骨、內關、三陰交、合谷、人迎。圖1 腧穴聚類分析樹狀圖2.5 使用腧穴的關聯(lián)分析 見表3,圖2。將支持度靠前,置信度≥50%的穴位配對列表。結果顯示每個處方同時包含風池、廉泉支持度72.7%,置信度81.3%,說明風池、廉泉合用的幾率較大,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21年2期2021-03-19

      • 補清氣防外邪 選風池和肺俞
        心、最有效的穴位風池、肺俞穴來進行調理。風池穴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于人體的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中,相當于耳垂下緣齊平。風池的主要功能祛風。《醫(yī)宗金鑒》里說主治“肺受風寒,及偏正頭風”。古代醫(yī)者認為,“風池尋得到,百病一時消”。經常按揉風池穴既可以祛風,也可以增強抵御風邪的功能,預防和調整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風池穴還有熄風、清熱降火、通暢氣血、疏通經絡的功能。按摩風池穴可刺激頸后血液供應,使大腦的供血供氧充足,有效地緩解各種頭痛。對于那

        家庭醫(yī)學 2020年2期2020-12-28

      • 速刺風池穴治療風牽偏視(風邪中絡型)驗案1則
        的研究,今用速刺風池穴治療風邪中絡型風牽偏視,效果較顯著,整理如下。1 驗案舉隅患者于某,男,65歲,2019年11月15日就診。患者5天前無明顯誘因自覺雙眼復視,視網模糊于我院就診。現(xiàn)癥見:雙眼復視,視網模糊,頭暈,飲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裂隙燈下示:大致正常。查視力R:0.8,L:0.8。眼壓R:13mmHg,L:12mmHg。雙眼眼位正常,外展稍受限,紅綠鏡片復視檢查:復視呈水平像,同側性,除中央無復像外,其余方向都有復像,左側復像角大。小瞳孔下眼底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0年22期2020-12-09

      • 按揉小腿能防老花眼
        痛的人,可以搭配風池、合谷;白內障患者,可以配伍睛明、瞳子髎、肝俞、腎俞使用;假性近視者,可與四白、睛明、風池等配合使用。臨床上常用光明穴治療目痛、夜盲、近視等目疾,乳房脹痛,下肢痿痹等癥。值得注意的是,本穴不宜艾灸,多采用平刺手法,進針0.5 ~1 寸,多施以平補平瀉法。按摩方法:取坐姿,用手掌根從外踝至膝蓋向上揉小腿外側面10 次,以小腿外側皮膚有熱感為佳;然后重點點揉光明穴,點揉時以穴位處有酸脹感為佳。每天兩次,每次5 分鐘左右。摘自《健康報》陳 超

        中老年保健 2020年5期2020-12-04

      • 基于數據挖掘分析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選穴規(guī)律*
        腧穴應用頻數中,風池(153)、夾脊穴(117)、百會(106)、天柱(93)、風府(58)、大椎(40)、完骨(31)、后溪(31)、足三里(31)和合谷(25)出現(xiàn)頻次較高,為針灸治療CSA最常用的10個穴位。整理挑選出頻數>15的腧穴見表1。表1 腧穴頻數頻率(頻數≥15)2.2 腧穴歸經頻次分析將涉及83個腧穴進行經脈歸屬,按十四經脈、經外奇穴進行概括。經統(tǒng)計,選穴以督脈、足三陽經以及經外奇穴為主,其中督脈用穴總頻次最高(235次),足太陽膀胱經用

        針灸臨床雜志 2020年7期2020-09-17

      • 鄭魁山針刺風池穴的手法操作及臨床應用配伍特點淺析※
        統(tǒng)針刺手法,其對風池穴的運用獨具特色,通過對風池穴的隨證配伍及補瀉手法的靈活運用,治療頭面五官疾病療效顯著。風池穴屬于足少陽膽經,位于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為足少陽膽經、陽維脈之會,有祛風解表、清頭明目、健腦安神的作用[1]?,F(xiàn)將鄭魁山教授針刺風池穴的手法操作及臨床應用配伍特點總結如下。1 針刺操作特點1.1 重用押手,氣至病所 《靈樞·刺節(jié)真邪》曰:“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虛實。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后取之而下之?!薄峨y經·七十

        中國民間療法 2020年8期2020-01-12

      • 一次性毫針針刺頸夾脊、風池與針刺頸夾脊、百會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對比分析
        毫針針刺頸夾脊、風池與針刺頸夾脊、百會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方法:觀察對象為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科門診治療的98例頸源性眩暈患者,依據針刺穴位不同分為頸夾脊+風池組(50例)、頸夾脊+百會組(48例),對比效果。結果:頸夾脊+風池組患者臨床療效為98.00%,頸夾脊+百會組患者臨床療效為85.42%,治療后,頸夾脊+風池組患者ESCV評分優(yōu)于頸夾脊+百會組,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針刺頸夾脊、風池治療頸源性眩暈效果更優(yōu)。頸源性眩暈的發(fā)生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9年22期2019-12-12

      • 抽動障礙兒童風池氣池色澤與證型的相關性研究?
        當前研究的熱點。風池氣池是小兒面部望診的部位,因該病病程相對較長,風池氣池的色澤改變相對較著,其色澤變化可反映TD兒童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盈虧和邪正的盛衰,能夠指導辨證,與患兒體質有密切關系[4]。因此本研究擬探索TD兒童風池氣池色澤與證型的相關性,進而將風池氣池色澤改變應用于兒科臨床,為兒科望診提供簡單、可靠的新方法。1 對象1.1 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門診就診的4~12歲辨證為風邪犯肺證、肝亢風動證、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9年5期2019-06-20

      • “養(yǎng)眼”有招
        、瞳子髎、承泣、風池及天柱穴、大椎等穴。簡易按摩方法:輕閉雙眼,臉部肌肉放松,用手指關節(jié)或指腹輕輕按揉穴道。按摩順序:由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太陽→瞳子髎→承泣→四白,每穴按揉10次,每日早晚各1次或視疲勞感明顯時。注意不可用力過猛,微酸脹為度,還可經絡循經輕輕拍打,如肝經、膽經。艾灸療法 ?選用家用眼部溫灸器放置專用艾灸點燃,在上述穴位上來回艾灸,自我感覺微熱或皮膚潮紅即可。單眼艾灸盒或罐艾灸風池或大椎穴,眼周各穴艾灸1~2分鐘,循環(huán)艾灸5~6次,每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點通 2019年2期2019-03-18

      • 近20年風池穴治療眼病研究進展*
        療效,尤其是選用風池穴單穴及與其他穴位配合療效顯著,起到疏風解表、氣血調和等作用。近年來,運用風池穴更多應用于近視眼、眼肌麻痹、干眼癥等的臨床治療,并得到較好療效。本研究通過風池穴的相關文獻,總結風池穴治療眼病的研究進展,希望對臨床治療有所貢獻。1 近視1.1 普通針刺針刺為治療青少年近視的常用方法,針刺風池穴及眼部局部穴位療效顯著。楊賢海[1]以風池為主穴,輔翳風、合谷、光明等其它穴位治療青少年近視眼50例,每周進行5次,一療程36次。經過1~2個療程治

        針灸臨床雜志 2019年9期2019-01-07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八)
        一:分2組(1)風池、膏肓、肝俞、腎俞、合谷、光明;(2)攢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陽白、魚腰。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揉法。先刮第1組穴,依次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再點揉第2組穴,每穴3-5分鐘。每日1次。有效方二:肝俞、腎俞、合谷、攢竹、睛明、瞳子髎、承泣、風池、光明。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按法。先點按面部攢竹、睛明、瞳子髎、承泣,再刮后頭部風池,然后刮背部肝俞、腎俞,最后刮下肢外側光明。用補瀉兼施法,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屢用有效。有效方三:分3組

        中老年健康 2018年1期2018-04-10

      • 針刺治療急性期偏頭痛方案的初步優(yōu)選
        穴位配伍(太陽、風池、太陽+風池)、針刺方向(直刺、向下刺、向后刺)、針刺刺激量(1根針、3根針、5根針)、針刺時間(30 min、1 h、2 h)4因素3水平間的不同搭配組合針刺方案,對偏頭痛急性期鎮(zhèn)痛療效,初步確定4因素的主次作用(方差分析)、3水平優(yōu)劣(多重比較)及4因素3水平優(yōu)勢組合。穴位配伍、針刺方向、針刺刺激量為針刺鎮(zhèn)痛主要因素,留針時間為次要因素(<0.05)。太陽+風池組合鎮(zhèn)痛效應明顯優(yōu)于單用太陽或風池(<0.05)。腦空透風池(向下透刺)

        上海針灸雜志 2018年3期2018-03-22

      • 基于數據挖掘對鄭啟仲小兒風池氣池診法經驗的規(guī)律研究?
        挖掘對鄭啟仲小兒風池氣池診法經驗的規(guī)律研究?鄭 攀1,潘丹萍1,陸相朋1,盧婷婷1,張建奎2,馮 斌2,鄭啟仲2,鄭 宏2△(1.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鄭州 450008; 2.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州 450000)目的:研究鄭啟仲教授風池、氣池診法經驗規(guī)律。方法:應用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收集并分析肝風證、咳嗽、泄瀉、厭食4種疾病各30例,每種疾病選取2個證型。結果:肝風證中脾虛肝亢證氣池色澤以色青、色紫多見,痰火擾神證氣池以色赤、色紫多見,咳嗽中風寒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年11期2018-01-02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五)
        堂、迎香、通天、風池、列缺、合谷。操作手法:用刮痧法。先刮頭面部通天、風池、印堂、迎香,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微現(xiàn)痧痕為度。隔日1次。有效方二:分2組(1)風池、大椎、肺俞、曲池、合谷;(2)上星、迎香、素骼。并隨證配穴:肥厚性鼻炎配脾俞、豐隆、足三里;干燥性鼻炎配膏肓、三陰交。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揉法。先刮第1組穴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再點揉第2組穴,每穴3-5分鐘。再隨證加刮配穴。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手法力度視證情而定。有效方三:分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19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三)
        明、攢竹、魚腰、風池、肝俞、腎俞。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按法。先點按頭面部睛明、攢竹、魚腰,刮后頭部風池,再刮背部肝俞、腎俞,用補法,刮至微現(xiàn)痧痕為度。隔日1次。有效方二:脊柱兩側,頸5至胸1與胸9、10,腰骶椎及其兩側,肘窩區(qū)。配穴:太陽、膏肓、養(yǎng)老、三陰交、足三里。操作手法:先在脊柱兩側(從頸椎至尾椎)輕刮3行,至出現(xiàn)潮紅為止,并重點刮頸6、7,胸1與胸9、10和腰骶椎及其兩側5行,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再刮肘窩區(qū),然后刮或點揉配穴。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

        中老年健康 2017年8期2017-12-16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十四)
        配穴:風熱牙痛配風池、外關、角孫;胃火牙痛配內庭、豐隆和太陽、頭維;虛火上炎配顴髎穴、通里、大陵、行間。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揉法。先刮第1組穴,再刮第2組穴,均至出現(xiàn)痧痕為止,然后點揉第3組穴。每日1次,并隨證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較重,操作范圍廣泛。其中配穴太陽、頭維穴以針點刺(不刮)。有效方三:合谷、頰車、下關、外關、風池操作手法:用刮痧、點揉法。第1組先點揉面部下關、頰車,再刮后頭部風池,然后刮前臂外關,最后擠按合谷穴。用瀉法,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1次

        中老年健康 2017年9期2017-12-13

      • 高血壓疾病的穴位治療探討
        病及其方法。方法風池穴是最常使用也是唾手可得的常用穴位,自古至今都是各醫(yī)家及每個人皆會使用到的重要穴位。該文整理風池穴有關文獻,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對風池穴的研究。結果體現(xiàn)了風池穴在臨床上的應用及其療效。結論介紹風池穴,太沖穴配伍辨證治療高血壓的使用方法,說明風池穴、太沖穴在治療上有極顯著的效用。風池穴;太沖穴;高血壓風池穴具有疏風解表、止痛通絡、熄風、平肝等功效。同時亦是足少陽、足太陽、陽維經脈之會穴,故調節(jié)全身陽經之氣的作用,故作用廣泛。太沖穴具有疏肝理氣、止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yī)學 2017年1期2017-04-15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八)
        痧療法有效方一:風池、肺俞、中脘、曲池、血海、三陰交。操作手法:先刮背部風池、肺俞,再刮腹部中脘,然后刮上肢曲池,最后刮下肢內側血海至三陰交。用瀉法,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有效方二:風門、大椎、肺俞、肝俞、阿是穴(患處)、曲池、血海。操作手法:用刮痧、叩刺法。先刮背部大椎、風門、肺俞、肝俞,再用梅花針輕中度叩打阿是穴,然后刮上肢曲池及下肢血海。用瀉法,刮至出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中老年健康 2017年3期2017-03-31

      • 肩部疼痛治驗1則
        初診取穴:風府、風池、后溪、中渚、三間、條口透承山諸穴,除風府、風池外,其余均患側取穴。先俯臥姿勢取風府、風池二穴,后仰臥取后溪、中渚、三間,最后取足脛處條山穴。諸穴用強刺激瀉,留針10 min,行針2~3次。諸瀉法者:①迎著經絡循行之方向斜向刺入,即遵《內經》“瀉者迎之”之意。②緊提而慢插,使其肩部經絡郁滯之邪隨針體快速外提而疏泄。③出針時,搖大其穴,如利其路,稍按或不按其穴,以利病氣涌瀉。諸穴出針后,頸項、肩部爽快立顯許多,揉按、輾轉、高舉驟感輕快。隔

        中國民間療法 2017年2期2017-01-15

      •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三)
        三:百會、頭維、風池、風府、阿是穴(脫發(fā)區(qū)正中)、肝俞、腎俞、合谷。操作手法:先刮頭部、百會、頭維、風池、風府、阿是穴,再刮背部肝俞、腎俞,再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微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于斑禿。有效方四:百會、頭維、四神聰、上星、角孫、風池、列缺、合谷。操作手法:先刮頭部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角孫、風池,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微現(xiàn)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用于脂溢性脫發(fā)。健康貼士若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0期2016-11-19

      • 風池穴在面癱中的治療體會
        101300)?風池穴在面癱中的治療體會李林廣(北京市順義區(qū)北務鎮(zhèn)衛(wèi)生院,北京 101300)【摘要】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是針灸治療非常有效的疾病。通過臨床觀察治療,風池穴對本病的眼裂增大及額紋下降效果突出。與常規(guī)穴配伍應用,明顯優(yōu)于翳風穴配伍治療?!娟P鍵詞】針刺;風池;面癱;體會單純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以口眼歪斜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表現(xiàn)為額紋消失,目不能合,口角流涎,塞食,患側表情消失的單純性的一側面頰筋肉弛緩,無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癥狀。大量臨床研究表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年3期2016-07-13

      • 鳴天鼓
        叩擊頭部的玉枕、風池、腦戶等穴位時會聽見格外響亮的聲音,就像有什么在鳴擊自己的頭部。做鳴天鼓時,食指敲打枕骨,內骨傳聲,因此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來決定敲擊的強度,不可過強,一般敲擊20~40下就行了。玉枕、風池、腦戶3個穴位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穴位,我們適度地去經常敲打能防治頭痛、頭暈、脖子疼、眼睛紅腫、流淚、鼻出血、耳聾、耳鳴、中風、口眼歪斜等病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朋友不適合做“鳴天鼓”這樣的保健活動。做“鳴天鼓”,最好選擇在每天

        國學 2015年9期2015-05-30

      • 針刺治療中風后遺癥68例
        遺癥;針灸療法;風池;風府;肩髃;環(huán)跳腦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其起病急驟,證見多端,變化迅速,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風名之。我國本病的發(fā)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向低齡化發(fā)展。其并發(fā)癥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腦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種誘發(fā)引起的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從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15期2015-03-24

      • 重力彈撥風池和風府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觀察
        015)重力彈撥風池和風府手法治療頸源性眩暈的療效觀察薛惠興(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珠海 519015)目的探討重力彈撥風池和風府手法在頸源性眩暈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來我門診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牽引治療,實驗組采用重力彈撥風池和風府手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95%治療效果理想,高于對照組(85%)(P<0.05);實驗組95%對我院治療總體滿意,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頸源性眩暈病率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年34期2014-06-05

      • 通脫法針刺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80例
        法;程子??;穴,風池;穴,百會;穴,供血“通脫法”是程子俊教授規(guī)范針刺局部取穴和循經遠道取穴,以“根結、標本”理論為基礎,結合針刺補瀉而總結出的一種針刺方法[1]。筆者于2011年12月-2012年5月運用“通脫法”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80例,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1 一般資料80例均選自我院門診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齡最小26歲,年齡最大72歲;病程最短6 d,最長7年。隨機分成2組,通脫法治療組和普通針刺法對照組。

        吉林中醫(yī)藥 2013年1期2013-10-26

      • 艾灸除落枕
        的穴位——翳風、風池,然后加阿是穴。用艾條溫和灸10~15分鐘,每天2次即可。翳風,“翳”指羽扇,延伸為遮擋的意思,翳風就是把風遮擋住,它在耳垂后面,恰恰是最容易感受風邪的一個穴位。我們把耳垂往后按,耳垂邊緣所抵住的部位正是翳風穴所在。翳風屬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交會,對一切“邪風”導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風疾”,有祛風,扶持陽氣的功效。風池的“池”可以理解為城池,是繼翳風之后阻擋風邪的第二道屏障,屬于足少陽膽經,同時也在陽維脈上,《奇經八脈考》指

        中華養(yǎng)生保健 2013年9期2013-10-15

      • 針刺風府、風池配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1例
        醫(yī)話·針刺風府、風池配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1例王 瓊,周 冰(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肝陽上亢;穴,風府;穴,風池;天麻鉤藤飲;醫(yī)案眩暈的中醫(yī)辨證有肝陰虧虛,風陽上擾;脾虛濕盛,蒙蔽清陽;氣血虧虛,腦竅失養(yǎng);腎精不足,髓??仗摚欢侮柹峡鹤C型則是比較多見的,治療本病方法諸多,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并不是很多。筆者以針刺風府穴、風池穴為主穴配合服用天麻鉤藤飲,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1例,療效佳。蔡某,男,48歲,2011年7月6日就

        吉林中醫(yī)藥 2013年1期2013-02-20

      • 小兒推拿退熱的效果及作用時間研究
        0~300次。拿風池:拿風池5~10下。捏大椎:捏大椎5~10下,以出痧為宜。結果臨床降溫效果明顯。結論 推拿治療小兒發(fā)熱療效顯著,能夠減少藥物的應用,尤適用于年齡小,服藥困難的小兒。小兒推拿;退熱小兒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的中醫(yī)外治療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被人們所接受。外感風熱的患兒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小兒推拿,可減少使用退熱劑的幾率,延長退熱劑使用間隔時間,減少藥物對肝腎造成的損害。通過臨床資料整理總結出小兒推拿退熱的作用效果及時間。1 臨床資料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年34期2012-10-15

      • 頸項強直疼痛治驗一則
        絡。取穴:風府、風池(雙側)、后溪(雙側)、束骨(雙側),四穴均用瀉法,且充分加大刺激強度。風府、風池留針5min,行針3~5次;后溪、束骨留針10min,行針5~6次。風府、風池起針后,即令患者將其頸項轉動、俯仰,且逐步加大擺動幅度,完全起針后,頸項運動自如,其患頓愈。愚按:此患頸項強直疼痛由落枕引發(fā),為一種極為常見又多發(fā)之病。其因眠睡時頸項姿勢欠當,或為起居不慎偶感風寒而突然發(fā)病。輕淺者稍經治療或不經治療便可在較短時間自行痊愈。如屬其患較重者,得不到正

        中國民間療法 2012年2期2012-01-24

      • “瀉南補北法”電針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的臨床觀察
        直下1.5寸)、風池、聽會2.2 操作 患者平臥位,用25號2寸毫針,先直刺風市穴,得氣后搖大針孔行瀉法,針感向上傳導為佳;后1.5寸毫針直刺腎關,得氣后行提插補法,針感向上傳導為佳;微張口直刺聽會,風池朝對側目內眥,得氣后行循法使針感傳至耳部,將聽會與風池連接G6805電針治療儀,采用連續(xù)波,刺激量以病人耐受為度,治療5次為一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3 療效觀察3.1 療效標準治愈:耳鳴、耳聾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fā);顯效:耳鳴或耳聾有一種癥狀消失,一種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1年18期2011-02-11

      • 針刺風池穴治療面癱體會
        、通經為原則。“風池”一名最早見于《靈樞?熱病》篇,原文為“所謂五十九刺者……風池二……”意在發(fā)熱病中,可選用雙側風池,以祛散風熱邪氣?!秱摗分^“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币饧刺柌》鹬珶灢唤鈺r,先刺風池、風府疏通經絡以散風邪,再服桂枝湯得治。《談談穴位的命名》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fā)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逼涔τ脼?/div>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0年7期2010-04-13

      • 針刺頸夾脊穴為主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45例
        選取以頸夾脊穴、風池、風府、外關、四神聰為主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一般資料觀察來自于東直門醫(yī)院針灸科門診的45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25例。結合兼癥分為三種證型:痰濕阻絡型16例,肝腎不足型 15例,氣血虧虛型14例。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按照1993年第二屆頸椎病專題會議制定的“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椎動脈型

        中國民間療法 2010年1期2010-02-10

      • “四穴八針”在眼科臨床上的應用
        泣、太陽、攢竹、風池作為四個主穴,然后同時針刺兩側主穴的治療方法。從臨床效果上看,它具有提高視力,擴大視野,恢復視功能的作用。1.1 承泣穴名簡釋:承,承受;泣,淚水。穴在目下,如承受淚水之部位。部位:在面部眼下方,正坐直視時,正當瞳孔直下,也即下眼瞼與顴部的移行處。局部解剖:①針刺通過的組織層: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②神經、血管:三叉神經第2支分支,面神經之顴支;眶下動脈和內眥動脈。主治:眼睛赤腫疼痛,夜盲癥,溢淚癥,口眼歪斜,近視,散光,青光眼等。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10年6期2010-02-09

      • 最簡單的健身方法——梳頭
        會、太陽、玉枕、風池等穴,經常梳頭,能起到按摩這些穴位的作用??筛纳拼竽X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huán)。梳頭通過對頭部上星、神庭、百會等穴位的反復梳理,可使煩躁和抑郁逐漸消退,能起到催眠的作用?!包S昏梳頭健身法”為宋代蘇東坡所推崇,他主張:“梳頭百余梳,散頭臥,熟寢至明?!彼胺磸褪崂眍^發(fā),會使人睡意增加,助人安然入夢。眩暈多由高血壓、動脈硬化、貧血或神經官能癥等引起。通過梳理頭部的百會、風池、太陽等穴位和特定刺激區(qū)——暈聽

        現(xiàn)代養(yǎng)生·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5-25

      • 頸源性眼病案
        人取俯伏坐位,取風池、天柱、頸夾脊C3~C7,風池穴針尖向對側眼內眥方向,進針1.5寸,使針感達眼區(qū),天柱直刺1.0寸,風池、天柱每隔5分鐘行針1次,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頸夾脊穴進針1.5寸,并溫針灸頸夾脊穴3壯。取針后,患者正坐,醫(yī)者先分別按揉天鼎、風池、缺盆、肩井、天宗、肩、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然后,醫(yī)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法放松頸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10分鐘,再用拿法,拿揉頸項部10分鐘。以上治療每日1次,經過20次治療,病人無頭暈、視物

        中國針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分型針刺治療頸椎病120例
        1取穴神經根型:風池、C3~C7夾脊、肩井、肩、曲池、外關、合谷、指尖放血。椎動脈型:風池、C2~C7夾脊、百會、通天、太陽。脊髓型:風池、C2~C7夾脊、肩井、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鐘。交感神經型:風池、后頂、百會、內關、合谷。2.2操作方法行針得氣后,留針30分鐘,中間行針2次,采用平補平瀉法。隔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統(tǒng)計療效。3療效觀察3.1療效標準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隨訪3~6個月無復發(fā)。顯效:癥狀、體征明

        中國針灸 2000年1期2000-06-13

      • CT定位下風池穴安全進針深度初步研究
        研究了CT定位下風池穴不同方向的安全進針深度,說明其與頸圍、體重有較好的直線相關性,可利用此兩指標求得相應個體的安全深度。結果顯示:針刺鼻尖方向只可能損傷椎動脈,不會損傷延髓;針尖朝向對側內眥時可能傷及椎動脈,極少數可能傷及延髓。這個結果與相關經典記載和以前的報道不同。主題詞穴,風池針刺深度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風池穴是臨床上療效十分肯定的常用腧穴之一,由于此穴位于人體上頸部,臨近椎動脈和延髓(生命中樞),在施針時如果操作不慎,針刺過深或方向錯誤,極易造成

        中國針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針刺加梅花針叩刺治療神經性皮炎
        、足三里、大椎、風池、血海。用2.5寸毫針刺上穴,以患者感覺酸脹為宜,留針20分鐘。梅花針叩刺:患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梅花針叩刺,以出血點滴為宜,再用碘酒、酒精消毒,以防感染。治療1日1次,10日為一療程。在治療過程中,忌食辛辣香燥之品,皮損區(qū)不宜搔抓和熱水燙洗。結果:治療29例,分別經10~20天治療痊愈(苔蘚樣改變消失,皮膚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fā)),其治愈率達100%。討論:神經性皮炎,俗稱"牛皮癬","攝領瘡"?;继幊赎嚢l(fā)性奇癢,皮膚呈苔蘚樣改變,治療

        中國針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針刺風池治療失眠85例
        不明顯者。取穴:風池(在項后與風府穴相平,當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操作方法:用毫針刺法,取風池穴,常規(guī)消毒后,進針后向對側眼窩方向深刺(最深不要超過1.5寸,以免刺傷延髓,引起不良后果),得氣后,留針5~20分鐘,5~10分鐘運針1次。結果:痊愈(失眠及伴隨癥狀消失)59例,顯效(失眠及伴隨癥狀顯著好轉,偶見失眠和伴隨癥狀)26例,有效率100.0%。近期療效:經治療1~3次后顯效79例(占92.9%),經治療6~10次后顯效6例(占7.1

        中國針灸 2000年4期2000-06-13

      • 針刺藥艾灸治療神經性皮炎
        取血海、三陰交、風池、曲池、合谷(均雙側取穴)。藥艾條制作:藥物組成:艾絨、白芷、防風、川椒、川羌活、松香、桂枝。制作:將上述白芷、防風、川椒、川羌活、松香、桂枝,按1∶2∶3∶4∶2∶2的比例粉碎后過60目篩,再與艾絨混合均勻,用優(yōu)質桑皮紙卷制成直徑為2 cm,長20 cm的艾條備用。操作:常規(guī)消毒后,取2寸30號毫針,分別在血海、風池、合谷穴處快速進針,提插捻轉至穴位周圍產生酸麻脹重之針感;再取2寸30號毫針在三陰交穴處快速進針,得氣后,再用提插補法,

        中國針灸 2000年9期2000-06-13

      • 增進記憶力的按摩
        點,又有一個叫“風池”的穴位(見圖1)。按摩這兩個穴位可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使腦功能增進,而且對于頭痛,也有治療效果。按摩方法,如圖2所示,將兩手指交合起來,連同掌部一起放在后頸處,用拇指的第一關節(jié)均勻地上下輕揉這兩個穴位。按摩時要抬起下巴,腦袋后仰,效果才會明顯。按摩五秒,間歇二秒,如此反復五到十次,頭腦就會感到舒暢。另外,在兩耳尖向上的頭頂交叉處,有一個叫“百會”的穴位(見圖1),用兩手的中指按摩此處,可以消除頭昏眼花。(摘自《求知畫刊》1983年第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8期1983-01-01

      丰镇市| 德阳市| 林芝县| 安仁县| 桦甸市| 贵溪市| 长丰县| 正镶白旗| 郴州市| 甘泉县| 吉安县| 永嘉县| 尼玛县| 甘南县| 宁夏| 开平市| 衡南县| 汾阳市| 昌图县| 库车县| 新田县| 扎鲁特旗| 丰县| 通江县| 铁岭市| 湟源县| 伽师县| 福建省| 晋宁县| 若尔盖县| 龙游县| 海兴县| 通化县| 任丘市| 团风县| 元氏县| 平泉县| 招远市| 宾阳县| 八宿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