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堂

      • 愛書者手記
        朱航滿最愛知堂書自從兒子學(xué)業(yè)減負(fù),不再轉(zhuǎn)戰(zhàn)課外培訓(xùn)班。每到周末,便成為我們父子逛書店、看展覽、游故居的好時光。過去難得去實體書店,結(jié)果今年去了快二十幾次,每次都不會空手而歸,實在沒有可買的書,也便選冊知堂的文集作為紀(jì)念。年初去前門的PAGE ONE,買了一冊上海譯文修訂版《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精裝,過去只買到一冊平裝本,竟不知還印了這么一冊漂亮的精裝本。清明假期,到成府路書店一條街,在萬圣書園,選了一冊上海三聯(lián)的《夜讀抄》,裸脊的裝訂,插圖也好。還有

        山西文學(xué) 2023年10期2023-12-12

      • 舒蕪先生的三封信
        后文的一篇尤佳。知堂四九年以后文,尚未見有綜論者,有之自尊作始。以前期思想為衡量,分為延續(xù)發(fā)展、修正背離二大類,有執(zhí)簡反繁之度,其中如找出知堂批評愛倫堡,指出他先前的《閉戶讀書論》中有反話,尤其是指出他有違心趨時之處,皆是卓見。但是,他先前常常罵讀書人如何如何不明世事,不解人情物理,不認(rèn)鳥獸草木之名,罵得很多。解放初期,他就把這一套移過來,與“思想改造”論嫁接起來,殊不知他自己當(dāng)初罵讀書人,與解放初期的“思想改造”論,實非一事。這一點似可補(bǔ)充?!?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解放

        讀書 2022年12期2022-12-22

      • 疫情時期的另類生活
        河》、周作人的《知堂回想錄》等。董橋先生在其上述著作的《夜讀浮想》一文中說:“著書立說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轉(zhuǎn)回頭,幾許初戀之情懷;繼而云鬟潦〔繚〕亂,別有風(fēng)流上眼波;后來孤燈夜雨,相對盡在不言中?!庇纱耸谷讼肫鹜鯂S先生所言做學(xué)問的三重境界。兩相對照,董、王二人之說似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恕我直言,王先生所言感覺比較陽剛,而董先生的字里行間似乎多了幾分溫婉。這里,我絕無貶低董先生的意思,何況我也是他的粉絲,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再有就是讀《知堂回想錄》一書的感覺

        書屋 2022年6期2022-06-21

      • 往事不如煙 由王金聲存藏憶知堂長物
        是王先生著意收藏知堂手澤,汲汲經(jīng)年,頗為可觀。在此書中,王金聲寫道:“寒舍二代均好知堂文章,更喜知堂手澤,無論立軸、冊頁、扇面、書札均有庋藏?!庇謱懙溃骸?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雖非書家,而字神清骨秀、溫潤可喜,不乏晉唐人風(fēng)致,卓然成一家面目,時常拿來欣賞……”《金聲長物》中收錄了幾幅知堂墨跡,系佳作矣。其一是周作人的“五十自壽詩”,這是周作人贈給林語堂的手跡,被林氏刊登在《人間世》雜志上,一時文壇紛議,乃是珍貴文獻(xiàn)。這幀手跡寫在一張紅線豎格紙上,名為“偶作打油詩二首”,署名

        藏書報 2021年50期2021-09-26

      • 孫郁:《受命》(止庵)
        家有過這類筆法,知堂的文章也是點到為止,宗璞的小說喜歡裹在舊詩文的意境里,思想自有邊界。知堂與宗璞最終指向靜謐之所,止庵卻在靜謐中進(jìn)入驚魂動魄的暗河里,在不動聲色里,讓我們獲得一次反省生命與歷史的機(jī)會。這樣看來,說他改變了京派寫作的路徑,也是對的。我們都在前人的影子里,但不是人人都知道。他以讀者陌生的方式,告訴我們曾有的時光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形影,唯在被遺棄的廢園里,才刻有曾存的隱秘。(選自《舊歲冷弦》,2021年4月23日《北京青年報》)

        當(dāng)代·長篇小說選刊 2021年3期2021-06-23

      • “知己自在萬人叢中也”
        ,鐘叔河寫道“《知堂序跋》已付排。”查答林2005年5月20日致沈勝衣信,寫道“周作人序跋集我動手搞了一陣子,三聯(lián)編的是‘套書,他的序跋太多了,于是先刪去譯的,再刪去為他人作品寫的,刪得我興味索然。恰巧聽說岳麓亦將有此編,即函詢叔河,得他的復(fù)信說已褊妥,即出。因之我勸三聯(lián)停此復(fù)出之舉,三聯(lián)接受了我的建議,記得還付了我三百元編輯費?!辩娛搴泳庉嬛茏魅藭?,先于岳麓書社出版《知堂書話》和《知堂序跋》,隨后陸續(xù)編印周作人自編文集,到1989年10月出版單行本計17

        藏書報 2021年21期2021-05-30

      • 我與《周作人散文全集》——鍾叔河先生訪談錄
        6年4月出版了《知堂書話》,1987年開始出版周作人的文集,從《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開始。我當(dāng)時的想法是把他的單行本一起合成書,但是很遺憾,這個事只搞了一半,搞到《秉燭談》,我就離開了岳麓書社。這是1949年以后,用周作人的名字出版的書,比較早的。但是講“先驅(qū)者”“開創(chuàng)者”還是不敢當(dāng)。因為事實上1950年就出版過《魯迅的故家》和《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但沒署“周作人”,用的是“周遐壽”?!?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書話》是我編的一部書,署名是“周作人”,在這一點上的確是比較早

        藏書報 2021年12期2021-05-30

      • “寫不進(jìn)文章的事兒”
        ,我不是要糾纏于知堂的附逆,但總不能把這幅畫給他吧。"(2005年3月23日致谷林)讀了這番怪論,我真的很蒙圈,很想對才俊說,您還不如直來直去“糾纏”知堂呢。八大山人三百多年前隨手畫了一枝梅,圖書美編三百多年后隨手用在封面上,這就好比八大穿越時空贈梅給知堂,知堂“知慚愧”,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另一位才俊也有一番與上一位才俊異曲同工的妙論,“承示《南方都市報》上《周作人佚文〈庸報新年志感〉》一文,粗讀一過,作者對于周氏以及當(dāng)時情形多強(qiáng)不知以為知,如云:‘須知

        藏書報 2021年8期2021-05-30

      • 知堂回想錄》對周作人日記的引用
        《新晚報》寫作《知堂回想錄》,1962年11月30日脫稿,歷時凡兩年。其間,1961年底,周作人開始把一直秘不示人的日記陸續(xù)公布。1964年8月,《知堂回想錄》曾在香港《新晚報》上刊登了一小部分,旋告終止。1970年5月,《知堂回想錄》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正式出版,其時作者已去世三年?!?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回想錄》本擬寫至“五四”時期為止,未料作者卻將一生經(jīng)歷寫出,敘述往事間多抄引其日記。作者對日記的引用體現(xiàn)了“自我視點”,也是其始終守定的敘述原則:一是“詩”與“真實”

        蘇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21年1期2021-04-01

      • 半生未盡的書緣
        人回憶錄》(即《知堂回想錄》,版權(quán)頁上為1982年1月出版),但只是“內(nèi)部發(fā)行”?!蹲呦蚴澜鐓矔返谝惠嬯懤m(xù)出版后,好評如潮,時任國務(wù)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組長李一氓譽其為“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文獻(xiàn)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xué)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套叢書”。因為該書的成功出版,1984年鐘叔河調(diào)任岳麓書社總編輯,開始策劃整理印行周作人作品。次年,他從周作人的序跋文中選出二百二十三篇,編為《知堂書話》上、下兩冊,1986年4月正式出版。這是繼1984年4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書屋 2021年2期2021-02-27

      • 一頓吃一個飽
        □ 肯 迂知堂文章曾引《醉余隨筆》中一則:“去年游西湖深處,入一破寺,見一僧負(fù)鋤歸,余揖之曰,階上冬瓜,和尚要它何用?僧曰,只是吃的。曰,恐吃不下許多。曰,一頓吃一個飽。曰,和尚也要飽。曰,但求一飽,便是和尚。至今思之,此僧不俗?!爆F(xiàn)代文明,物欲橫流,世人對種種物質(zhì)一味貪求,求之不得,痛苦煩惱生焉;即便求之而得,也往往精神與靈魂空空如也。但求一飽,此中有樂、有信仰,貪得無厭,所得越多越可憐。與百般計較、千般索求的世人比,這個和尚怕才是真懂享受人生的:一頓吃

        中外文摘 2020年22期2020-11-12

      • 《葉靈鳳日記》中的周氏兄弟
        :曹聚仁所印的《知堂回憶錄》已印好,分上下兩冊,昨晚以一部見贈。今天隨手翻閱,在資料方面來說,當(dāng)然是很豐富的。可惜這是知堂晚年之作,文筆有點拘謹(jǐn),沒有“周作人”寫小品散文的時代那么輕松了。盧瑋鑾老師在《葉靈鳳日記》“箋”中稱為“很珍貴”的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初版《知堂回想錄》,我手頭正好有一部,系曹聚仁送給鮑耀明先生,鮑先生轉(zhuǎn)送我者。查此書版權(quán)頁,“一九七○年五月初版”,也就是說初版本甫一問世,恰逢葉靈鳳生日聚會,曹聚仁就帶至紅寶石餐廳相贈,可視為葉氏的生

        書城 2020年9期2020-09-10

      • 半生未盡的書緣
        己的回憶錄——《知堂回想錄》。收到這樣一封充滿溫情和崇敬的讀者來信,周作人內(nèi)心無比溫暖,如遇隔代知音,當(dāng)即復(fù)函鍾叔河,并寄贈一冊新近出版的《伊索寓言》和一幅自題詩《丙戌雜詩·文字》的條幅:“半生寫文字,計數(shù)近千萬。強(qiáng)半災(zāi)梨棗,重疊堆幾案。不會詩下酒,豈是文做飯?讀書苦積食,聊以代行散。但得有人看,投石非所恨。飼虎恐未能,遇狼亦已慣。出入新潮中,意思終一貫。只恨欠精進(jìn),回顧增感嘆?!睂τ谶@份困境中來之不易的厚遇,鍾叔河刻骨銘心,感念周作人的知遇之恩。晚年的周

        愛尚書香 2020年4期2020-08-25

      • 燒鵝
        是覺得好吃??础?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談吃》:“脆索索的烤焦的皮,蘸上甜醬加大蔥,有什么好吃的……這至少不是南方味……燒鵝我卻愛吃,那與烤鴨子有好些不同,它不怕冷吃,連肉切塊兒,不單取皮和油,又用醬油和醋蘸,便全是鄉(xiāng)下風(fēng)味。糟鵝和扣鵝也很好吃,要說它比雞更好似乎并無不可。”不禁啞然失笑,他大半生在北京生活,還是吃不慣烤鴨,可對老家紹興的燒鵝卻是念念不忘。知堂先生至少三次專門寫燒鵝:“北京有鵝卻并不吃,只是在結(jié)婚儀式上用洋紅染了顏色,當(dāng)作禮物,隨后又賣給店里,等別的人家使用,

        讀者·原創(chuàng)版 2020年7期2020-07-13

      • 一頓吃一個飽
        瘦茶知堂文章曾引《醉余隨筆》中一則云:“去年游西湖深處,入一破寺,見一僧負(fù)鋤歸,余揖之曰,階上冬瓜和尚要他何用?僧曰,只是吃的。曰,恐吃不下許多。曰,一頓吃一個飽。曰,和尚也要飽。曰,但求一飽,便是和尚。至今思之,此僧不俗?!爆F(xiàn)代文明,人欲橫流,世人對種種物質(zhì)一味貪求,求之不得,痛苦煩惱生焉。便求之而得,也是除了有錢,其他什么也沒有,精神與靈魂空空如也。但求一飽,此中有樂有信仰,貪得無厭,所得越多越可憐。與百般計較千般索求的世人比,這個和尚怕才是真懂享受人

        意林 2020年11期2020-07-03

      • 曹聚仁、羅孚與《知堂回想錄》
        完成的回憶錄:《知堂回想錄》(又名《周作人回憶錄》)。該稿原名為《藥堂談往》,署名“豈明”。(藥堂、豈明、知堂都是周作人的筆名。)該稿總計38萬字,共562頁。其中“藥堂談往目次”8頁,正文為4卷207篇,554頁。其中,第一卷150頁,第二卷90頁,第三卷120頁,第四卷194頁。全文用毛筆書寫。稿紙共五種:E“榮寶齋”24×30=720紅格稿紙、“東京奧古納”豎排稿紙、“晏一盧集稿·張氏藏本”24行紙、“知堂自用”24×25=600的藍(lán)扁格稿紙、無名紅

        浙江檔案 2020年5期2020-06-11

      • “知”與“不知”
        了。1924年,知堂老人在《一年的長進(jìn)》一文中,如此寫道:“這一年里我唯一的長進(jìn),就是知道自己之無所知?!彪S后,在文章即將結(jié)尾的時候,又說:“自知無所知,卻是我的第一個的真知也?!?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老人,用自己的生命經(jīng)驗,告訴自己,也告訴了別人:知道自己無知,也算是一種“真知”了。這也恰好應(yīng)對了孔子那句話的后半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逼鋵?,在這一點上,似乎東西方,還是“哲人共智”的。盧克萊修就說:“相信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不知道自稱不知道,是不是也可算知道?”“是不是

        思維與智慧 2020年5期2020-03-18

      • “知”與“不知”
        了。1924年,知堂老人在《一年的長進(jìn)》一文中,如此寫道:“這一年里我唯一的長進(jìn),就是知道自己之無所知?!彪S后,在文章即將結(jié)尾的時候,又說:“自知無所知,卻是我的第一個的真知也?!?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知堂老人,用自己的生命經(jīng)驗,告訴自己,也告訴了別人:知道自己無知,也算是一種“真知”了。這也恰好應(yīng)對了孔子那句話的后半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其實,在這一點上,似乎東西方,還是“哲人共智”的。盧克萊修就說:“相信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不知道自稱不知道,是不是也可算知道?”“是不是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3-18

      • 中華本《日知堂筆記》文字校理
        楊繼光《日知堂筆記》作者郭沛霖,湖北蘄水人,清道光朝曾任詹事府左贊善,掌記注、纂修。全書共67條,內(nèi)容“上自朝章掌故,下逮嘉頌歡謠,或闡揚忠貞,或臚述耆舊,凡有關(guān)于政事文章,人心風(fēng)俗者”,基本都是郭沛霖本人親歷親聞,記事具體而翔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中華書局2007年出版此書,由顧菊英整理。惟經(jīng)筆者仔細(xì)研讀,發(fā)現(xiàn)該書尚有文字可商之處,今不揣谫陋,選取幾處敷衍成文,以求教于方家。1.皇太子執(zhí)衣而泣。上曰:“此喜慶事,其勿泣。”于是宗令及大學(xué)士相與持左右祛而

        江海學(xué)刊 2020年4期2020-03-01

      • 關(guān)于《知堂乙酉文編》
        過去的工作》和《知堂乙酉文編》的簽名本,他將這兩本書于1963年借給孫伏園讀過,并請后者為他在《知堂乙酉文編》上予以題詞。谷林后來作文《曾在我家》中記錄了這件往事,他寫及孫伏園當(dāng)時已經(jīng)右側(cè)病癱,但還是為他勉力寫了很長一段題跋,但此文未曾抄錄全篇,查谷林的另一冊著作《答客問》,其中插頁處印有這段題跋,內(nèi)容如下:“勞祖德同志惠借《知堂乙酉文編》和《過去的工作》兩書,是我所未曾見,心感之至。兩書同出原乙酉文稿。乙酉是一九四五年,那年我在重慶、成都,和先生遠(yuǎn)隔關(guān)山

        書屋 2019年12期2019-12-24

      • 藥店緣何大多叫“堂”
        ”“同仁堂”“四知堂”“長春堂”等。中醫(yī)藥店為何稱“堂”呢?這還得從醫(yī)圣張仲景說起。張仲景生在東漢末年紛亂之世。他目睹慘狀,抱著救死扶傷的決心,立志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以解除病人的疾苦。張仲景在任長沙太守期間正值疫病流行,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yī)。他對前來求醫(yī)者總是熱情接待,細(xì)心診治,從不拒絕。開始,他是在處理完公務(wù)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的,后來,由于前來醫(yī)治的人越來越多,他應(yīng)接不暇,于是干脆把診所搬到長沙大堂上,公開坐堂應(yīng)診,首創(chuàng)名醫(yī)坐大堂的先例。他的這一

        中外文摘 2019年18期2019-11-12

      • 讀書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嗜周作人的文章,知堂的文章每發(fā)表一篇,他便剪貼一篇??箲?zhàn)勝利后,周作人收監(jiān)于南京老虎橋監(jiān)獄,他去采訪。公事結(jié)束后,他拿出紙筆,請知堂老人為其題字。你能否想象一下,一位記者,請一名犯人來給他題字,這是怎樣的一種熱愛??!此種熱愛,便是化學(xué)反應(yīng)之最好體現(xiàn)。讀書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不僅發(fā)生在中青年身上,同樣也會發(fā)生在老年人身上。胡適先生晚年有段時間客美,陳之藩先生在回憶胡先生的《在春風(fēng)里》有如下記述:在這些白話文學(xué)家里,我們也是談不來。胡(適)先生對周作人的偏愛,是著名的

        新閱讀 2019年9期2019-09-10

      • 信中談吃
        盛意。最后一則是知堂先生給鮑耀明寫的信,信里這樣說:“承寄果饅頭.滿足病人長久的心愿,于去世前吃到故鄉(xiāng)之食物(前后共吃三個),更是存歿均感……”“病人”是知堂夫人羽太信子,日本人,于1962年在北京去世,當(dāng)時正是困難時期。我看知堂寫“前后共吃三個”,不勝感懷。她在異國,終死時得吃家鄉(xiāng)食物,必是老懷大慰。我在網(wǎng)上見過一個日本栗饅頭,栗色,不知其味如何。后來才知道,鮑耀明是一位編輯,因慕知堂,通信。后來充當(dāng)了知堂先生的“采買”。他們一生未曾謀面,但是通過600

        讀者·原創(chuàng)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曹聚仁、羅孚與《知堂回想錄》
        一部長篇手稿:《知堂回想錄》(又名《周作人回憶錄》)。該稿現(xiàn)藏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該稿原名《藥堂談往》,全稿共562頁(其中“藥堂談往目次”8頁,正文554頁),分4卷207篇,共38萬字。全文以毛筆書寫,稿紙總計五種(榮寶齋24×30=720的紅格稿紙、“東京奧古納”豎排稿紙、“晏一盧集稿·張氏藏本”24行紙、“知堂自用”24×25=600的藍(lán)扁格稿紙和一種26×32的無名紅色豎排格稿紙)。縱觀該稿,修改痕跡很少。周作人對于僅有的少數(shù)修改,也是極下功夫。他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12期2019-01-10

      • 好文章也要有人懂
        瘦 茶知堂、魯迅兄弟失和,算得現(xiàn)代文壇一樁公案。胡蘭成在給臺灣女作家袁瓊瓊的信中回憶,魯迅逝世后,其妻許廣平曾對他說:“二先生出書不寄來,魯迅先生出書卻是總寄去。二先生每出書,魯迅先生必買了來,對家人說老二的文章好?!碑?dāng)年美國記者斯諾向魯迅提問,中國新文學(xué)運動以來最優(yōu)秀的雜文家是誰,魯迅回答是周作人、林語堂、周樹人、陳獨秀、梁啟超。又據(jù)其三弟周建人回憶,魯迅在最后病危之時,還在看周作人的著作。好文章也要有人懂,知堂有魯迅這樣一個兄長是幸運的,最能懂他的文章

        老年世界 2018年6期2018-11-14

      • 鐘叔河的書
        惟有鐘先生以編選知堂文集而聞名。此四人中,鐘叔河與朱正、姜德明兩位還同為非常優(yōu)秀的出版家,他們不但出書多,編選的書也很成規(guī)模。策劃此書的蕭躍華是有心人,他鍥而不舍地搜羅各類著作版本,為這些老先生們保存了一份珍貴的紀(jì)念,又想法設(shè)法請他們題跋,也留下了不少頗見性情的研究素材,誠為可貴也。我因喜讀知堂的文章,故而對于編選和出版周作人文集的鐘叔河先生這一卷最感興趣,而這冊《題鐘題》也有不少可供談資的話題。諸如關(guān)于“書名”這個不起眼的事情,鐘先生在為蕭躍華的題跋中就

        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 2018年7期2018-08-20

      • 楊其賢制酒四知堂
        的藥酒定名為“四知堂藥酒”,作為楊府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其制作秘方立下世代只口授兒子不傳女兒的祖訓(xùn)。為了保證“四知堂藥酒”的質(zhì)量,操守傳統(tǒng)文化的誠信美德,楊其賢特地手書“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條幅作堂訓(xùn)警示后人,要求后人制作藥酒,一定要用心制作,保證質(zhì)量,絲毫不可馬虎大意。制作藥酒要注意施舍貧困病人,決不能貪戀財物。從此,“四知堂藥酒”在安徽亳州盛名遠(yuǎn)播,德行千世,時人贊之。藥酒傳到第四代楊天一時,亳州突發(fā)洪水,加之朝政有變,天災(zāi)人禍一齊降臨,鄉(xiāng)鄰們都

        益壽寶典 2018年18期2018-08-18

      • 新發(fā)明的“江南口音”
        心方式”寫下了《知堂最后二十二年記》《維特根斯坦決定去小學(xué)教書》,同樣是“獨特地踐行本雅明引文寫作理念”。而且,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木心的《知堂詩素錄》,為他提供了一種先在結(jié)構(gòu)。漢明與茅盾也是同鄉(xiāng),但我很少聽他談茅盾,茅盾對他似乎也談不上有什么影響;紹興“二周”先生與漢明算不上同鄉(xiāng),但他談來卻如老鄉(xiāng)一般,尤其是知堂,是他某段時間讀得最多的一位作家。我想,茅盾之于他,僅僅是有一層地緣關(guān)系;而知堂之于他,卻有一份文字因緣。我記得他在薦書的文字中認(rèn)為知堂“對現(xiàn)代

        野草 2018年4期2018-07-18

      • 在光中走進(jìn)詩史
        街中國書店買到《知堂回想錄》(知堂老人1967年5月逝世。60年代初寫回想錄,寫完已是文革前夕,翌年突然去世,83歲),它的“緣起”及“后序”都提及古人“壽則多辱”這四個字。他說:“從前圣王帝堯曾對華封人說道,壽則多辱,這雖是一時對祝頌的謙抑的回答,其實是不錯的。人多活一年,便多有些錯誤以及恥辱,這在唐堯且是如此,何況我們呢?”知堂借古人“壽則多辱”來自況,有許多隱藏不便明言之苦痛。光中先生生活在榮光中,在溫暖的家園中,在千萬讀者的仰慕中,但因老病而有“長

        臺港文學(xué)選刊 2018年2期2018-03-29

      • 雨霖霖
        怪楊家峪。作為六知堂的掌家人,老校長心里也沒底,等他真有一天站不起來了,也癱在了炕上,他的兒孫們能不能做到楊家峪一半好,他不知道。老校長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德倉快六十了,為人憨厚、老實,不多話,不多事,雖成不了什么大事,卻是個莊稼把式,種了一輩子地。盡管不富裕,日子倒是過得暢快。二兒子德昌早幾年拖家?guī)Э谌チ藶豸斈君R,扎下了根,光景好,但就是最終沒能生出一個兒子來。多年來,這一直是他心頭的疙瘩,但現(xiàn)在他也想通了,正如德昌說的,城里人不講究那個。做兒子的想通了,

        長城 2018年2期2018-03-29

      • 鐘叔河的書
        惟有鐘先生以編選知堂文集而聞名。此四人中,鐘叔河與朱正、姜德明兩位還同為非常優(yōu)秀的出版家,他們不但出書多,編選的書也很成規(guī)模。策劃此書的蕭躍華是有心人,他鍥而不舍地搜羅各類著作版本,為這些老先生們保存了一份珍貴的紀(jì)念,又想法設(shè)法請他們題跋,也留下了不少頗見性情的研究素材,誠為可貴也。我因喜讀知堂的文章,故而對于編選和出版周作人文集的鐘叔河先生這一卷最感興趣,而這冊《題鐘題》也有不少可供談資的話題。諸如關(guān)于“書名”這個不起眼的事情,鐘先生在為蕭躍華的題跋中就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8年7期2018-03-25

      • 寒夜客來賞茶畫
        比不得“文抄公”知堂先生,但也自有一番風(fēng)味。四十多篇文章,寫到了八十多幅與茶有關(guān)的畫,一頁一頁翻過,一幅一幅賞過,不覺品兮賞兮又一年,寒夜客來賞茶畫。尤其是昭蘇高原的寒夜,零下二三十度,賓客對坐書房,無須燒爐架火,自有暖氣如春,煮一壺茶,賞讀書中一幅幅畫(我輩自是無緣見原跡),不覺夜已深,雪也紛紛揚揚。開窗,冷空氣夾雜著幾片雪花灌入,念一句“煮雪問茶味,當(dāng)風(fēng)看雁行”,此時無雁,且以成群雪片代之也不錯。面對《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我的心異常平靜。從書頁間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41期2017-06-06

      • 有翅膀的文字
        ”的背后——讀〈知堂回想錄〉隨想》)這樣的文字讀來令人酣暢淋漓。徐可的厚道,是一種獨到的見解,是有原則的愛憎,而非其他?!爸茏魅撕秃m成,同為落水文人??墒俏覍χ苤挥羞z憾而無憎惡,而對胡卻是無比地憎惡,一點兒遺憾都沒有,因為他的政治立場注定了是要當(dāng)漢奸的。他不光在政治上投敵附逆,而且在感情上鮮廉寡恥,無情無義?!保ā兑棺x偶錄》)這樣的文字,令人擊節(jié)稱快。(選自《北京青年報》2016年7月15日,有刪改)(《枕邊的書》《告別》《“一說便俗”的背后——讀〈知堂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7期2017-04-13

      • 周作人
        87年,孫犁在《知堂書話》書衣上題字,說周作人的這類文字平鋪直敘,缺乏溫情,“說是沒有煙火氣則可,說對人有用處,則不盡然?!彼J(rèn)為文章淡到這種程度,對人生的滋養(yǎng)就很有限,其實質(zhì)是頹廢墮落的表現(xiàn)。到1991年,為《知堂談吃》題跋,又引發(fā)孫犁的感慨:文運隨時運而變,周氏著作,近來大受一些人青睞,好像過去的讀者,都不知道他在文學(xué)和翻譯方面的勞績和價值,直到今天才被某些人發(fā)現(xiàn)似的。即如周初陷敵之時,國內(nèi)高層文化人士尚思以百身贖之,是不知道他的價值?有理論家認(rèn)為,孫

        小品文選刊 2017年1期2017-01-10

      • 俞平伯的詩 顧頡剛的手——《語絲》刊名的由來
        兄弟有關(guān),首先是知堂的《徐文長故事》引起某些讀者的不滿,被停止刊載;其次是魯迅的諧趣諷喻詩《我的戀愛》被新任的晨報代理總編輯劉勉己強(qiáng)制撤下。孫伏園認(rèn)為這是干涉自己的編務(wù),憤而辭職。辭職之后的孫伏園,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于是《語絲》周刊誕生了。《語絲》周刊刊名的由來,魯迅在《我和“語絲”的始終》一文這樣說:“那名目的來源,聽說,是有幾個人,任意取一本書,將書任意翻開,用指頭點下去,那被點到的字,便是名稱。那時我不在場,不知道所用的是什么書,是一次便得了《語絲》的名

        蘇州雜志 2016年1期2016-11-18

      • 知堂先生
        文/廢名知堂先生文/廢名林語堂先生來信問我可否寫―篇《知堂先生》刊在《今人志》,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者這個題目于我是親切的,懼則正是陶淵明所云:“懼或乖謬,有虧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戰(zhàn)戰(zhàn)兢兢,若履深薄云爾?!蔽蚁胛覍懥丝梢援?dāng)面向知堂先生請教,斯又一樂也。這是數(shù)日以前的事,一直未能下筆。前天往古槐書屋看平伯,我們談了好些話,所談差不多都是對于知堂光生的向往,事后我一想,油然一喜,我同平伯的意見完全是一致的,話似乎都說得有意思,我很可惜回來沒有把那些談話都記

        幸福 2016年29期2016-11-05

      • 中華老字號四知堂商標(biāo)之爭
        武軍磊“四知堂”藥酒的傳承之路在楊震去世1900年后的今天,他的后裔因為他創(chuàng)立的堂號打起了知識產(chǎn)權(quán)官司?!度曛菔兄尽酚涊d:“四知堂”藥酒由楊其賢于1627年創(chuàng)制……他先祖東漢人楊震,拒人深夜送禮時曾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根據(jù)此意,取名“四知堂”。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春,陜西華陰縣籍的楊震調(diào)任東萊太守的時候,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晚上帶金去拜訪楊震,楊震拒收,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知者?!?/div>

        檢察風(fēng)云 2016年15期2016-09-10

      • 緬想知堂
        韓戾軍緬想知堂韓戾軍別有一番滋味谷林寫知堂:“‘文化大革命’,他在劫難逃,帶著他的藝術(shù)品位、文化特色,消逝了?!笨此破降?,讀來沉痛。周作人先生的“佳人作賊”,不僅使他晚境困厄,更讓許多愛戴他的人失望,那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永久的痛。誰讓他的散文寫得那么好,平淡、素樸、閑適、清俊,如一盞清茶,微苦而內(nèi)含濃香,微澀而生發(fā)滋潤,似淡而實美。又是誰讓他鬼使神差地附逆侵略者,使“佛頭著糞”,留下無法洗脫的污漬。他終生以毛筆寫稿、謄稿,這無疑是他的藝術(shù)品位和文化特色。他謄好

        大觀(書畫家) 2016年2期2016-06-06

      • 《南洋商報》刊載《知堂回想錄》鉤沉
        夏曉虹《知堂回想錄》 乃是周作人晚年應(yīng)時居香港的曹聚仁邀約而作,1962年11月底完稿后,發(fā)表與出版屢遭挫折。直到1970年5月,全書方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整體推出。而曹聚仁約稿之際答應(yīng)連載的香港 《新晚報》,盡管總編輯羅孚出于謹(jǐn)慎,等到審讀過全稿才簽發(fā),但1964年8月1日開始的刊載,不過持續(xù)了一個多月,即被當(dāng)時北京的中宣部叫停。隨后爆發(fā)的“文革”,不但使周作人死于非命,其“漢奸文人”的身份,更使這部自傳問世難度大增。在此困境中,難能可貴的是,曹聚仁始

        讀書文摘 2016年7期2016-05-14

      • 雙江有個“四知堂
        故地提起雙江“四知堂”,那就得從1987年說起。1987年春,受中央委托的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回潼南參加“三·三一”慘案60周年紀(jì)念活動和楊闇公烈士陵園落成揭幕儀式。在此之前,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廖伯康來到潼南檢查兩項活動的籌備工作時,曾轉(zhuǎn)達(dá)了楊尚昆的一個心愿:希望能在這次回鄉(xiāng)時去他的出生地“長灘子”看看。然而“長灘子”在哪里?誰也弄不清楚。后來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知道在雙江鎮(zhèn)西確實有個叫“長灘子”的地方,并且那里確實有一座楊家大院子,但這里是否就是楊尚昆所說的他的

        紅巖春秋 2015年3期2015-09-10

      • “抄書”的本事
        多種。周作人(號知堂)寫過幾百篇長短不一的讀書隨筆,格式差不多,但總體水平高。他基本上是清代學(xué)者的路子,從書中尋找材料,敷衍成篇,雖然考證不多,方法無異。魯迅不專門寫讀書隨筆,但他很多雜文實是第一流的讀書隨筆,因其著眼點甚高,所說題目甚大,一般人不會意識到這也是讀書隨筆。從思想性和思辨性來看,魯迅具有西方哲人的氣質(zhì),但他行文方式是中國式的,深入淺出,語氣親切,沒有學(xué)院氣。他的文字造詣高深,然而痕跡化盡,看起來像信手拈來。說個很小的事例吧。隨筆雜文一類,本來

        瞭望東方周刊 2014年33期2014-09-03

      • 知堂自制箋
        是,對于無緣親見知堂手札真跡的人來說,得以一窺他的箋紙、書法、印章之美。知堂對箋紙、稿紙、信封等類紙張要求很高,很有講究,從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情趣和審美品位。從知堂的自制箋紙入手,引申出知堂尺牘、日記、文章、交游、收藏等方面,是很有意思的。知堂自制信箋中,較常用的是署“苦雨齋”、“苦茶庵”、“煆藥廬”、“知堂自用”等款識的素箋。就拿“苦雨齋”自制箋來說,它是由北平琉璃廠淳菁閣加工訂制的。周作人1932年1月18日致俞平伯書翰全文如下:“近日刻了一塊木板,‘

        書屋 2014年3期2014-04-09

      • 題鐘題(三)
        然有味是青燈”。知堂詩意謂買舊書總比吸鴉片花錢少,對此我完全沒有經(jīng)驗,但現(xiàn)在舊書也越來越貴,買不起了。己丑秋,鐘叔河題。該書收文一百二十三篇,分為三輯,寫作時間2004年至2007年。古人喜歡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如韋應(yīng)物的“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陸游的“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蒼顏白發(fā)人衰境,黃卷青燈空苦心”。葉颙的“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等等。周作人亦情有獨鐘。“未必花錢逾黑飯,依然有味是青燈。偶逢一冊長恩閣,把卷

        書屋 2014年3期2014-04-09

      • 道家村漫行
        隆莊,雕刻著“四知堂”三個字的牌匾,懸掛于第三進(jìn)的門頭之上,剛勁有力中透露出莊嚴(yán)穩(wěn)重。據(jù)當(dāng)?shù)厝苏f,這里蘊含著一個傳奇的故事。據(jù)記載,西漢年間,官至太守的楊震,在赴任途中,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嚴(yán)詞拒絕了學(xué)生送來的黃金,楊震“暮夜卻金”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后世楊姓族人將這位一生清廉、一心為民的好太守,尊為他們共同的祖先,但凡楊姓族人的聚居地,均設(shè)“四知堂”作為宗祠,弘揚祖德,昭示后人。福隆莊內(nèi)的“四知堂”碑記,對楊公的美德進(jìn)行了詳盡記載:“……至數(shù)

        西江月 2014年3期2014-03-13

      • 新見周作人藏書題識三則述要 ——兼錄周作人舊藏尺牘總集三種
        書題識未見錄于《知堂書話》《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見錄于現(xiàn)代學(xué)者輯補(bǔ),彌足珍貴。周作人藏書題識有《知堂書話》《知堂序跋》《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集外文》《周作人散文全集》未著錄之佚文。近年來,劉思源《周作人的兩則題記》,[1]周偉文《新見周作人題跋一則略述》,[2]謝東榮、石光明《周作人藏書題記輯錄》[3]等著述,先后增補(bǔ)周作人藏書題記數(shù)則,堪稱居功甚偉。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古籍多有周作人舊藏珍本。筆者有幸得見周作人舊藏本數(shù)種,其中《尺牘雙魚》《瑤箋》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4年12期2014-02-12

      • “抄書”的本事
        多種。周作人(號知堂)寫過幾百篇長短不一的讀書隨筆,格式差不多,但總體水平高。他基本上是清代學(xué)者的路子,從書中尋找材料,敷衍成篇,雖然考證不多,方法無異。魯迅不專門寫讀書隨筆,但他很多雜文實是第一流的讀書隨筆,因其著眼點甚高,所說題目甚大,一般人不會意識到這也是讀書隨筆。從思想性和思辨性來看,魯迅具有西方哲人的氣質(zhì),但他行文方式是中國式的,深入淺出,語氣親切,沒有學(xué)院氣。他的文字造詣高深,然而痕跡化盡,看起來像信手拈來。說個很小的事例吧。隨筆雜文一類,本來

        瞭望東方周刊 2014年3期2014-01-24

      • 馬衡的“忍”字功夫(上)
        ”。這讓我想起《知堂回想錄》中關(guān)于馬衡對齊白石態(tài)度的描繪。在周作人寫的《二馬之余》一文中,主要寫了當(dāng)年同為北大名人的馬幼漁的弟弟馬四先生馬衡,其中有一則軼事寫道:有一次錢玄同和周作人轉(zhuǎn)托朋友去找齊白石刻印,刻印可以便宜,只要一塊半錢一個字,馬衡聽見了這個消息,便特地坐汽車到孔德學(xué)校宿舍里去找玄同,鄭重的對他說:“你有錢盡管有可花的地方,為什么要去送給齊白石?”知堂所憶當(dāng)是“五四”時期故事,在知堂的一班朋友中馬衡有兩點特殊之處,一是他的闊氣,二是他于刻印及鑒

        市場周刊 2011年6期2011-09-06

      • 歲末小記
        讀鐘叔河編選的《知堂書話》,知堂先生雖非編書之人,也經(jīng)常在文章的末尾感嘆,“稍可惜耳”。俗語云:痛并快樂著??傆兄档梅词≈?,并有可彌補(bǔ)甚至重建的機(jī)會,大概正是雜志編輯最最幸福所在。時間是重復(fù)的,工作未必重復(fù);世界已無什么新的話題,編輯排列組合的“新”卻不斷。如此,或可謂之創(chuàng)造的工作。改版之后,形式基本確立,文稿的風(fēng)格卻還有繼續(xù)調(diào)整的必要。新的一年,亦會有一些舊欄目的淘汰,一些新欄目的創(chuàng)建。提前的公告有二:一是“文學(xué)新青年”欄目的常態(tài)化,每期擬由學(xué)者專家等

        名作欣賞 2011年34期2011-08-15

      • 《〈亦報〉隨筆》:壓抑了自我的知堂老人
        》:壓抑了自我的知堂老人○舒罕《知堂集外文——〈亦報〉隨筆》,周作人著,陳子善編,岳麓書社1988年1月版看到快遞送來的《〈亦報〉隨筆》擺在案頭,想要岳麓書社的這一版已很久,總算又了結(jié)了一樁事。近來知堂文字頗熱,坊間版本也多,單長沙鐘叔河先生就先后編了三種,《散文全集》太貴,《類編》嫌它又厚又零亂,還是二三十年前鐘先生以敢為天下先般勇毅印制的幾種知堂文集最合我意。每種冊子都以極素樸的封面出現(xiàn),淡淡墨色隱隱現(xiàn)出原版風(fēng)貌,集知堂墨跡以為書名,編校嚴(yán)謹(jǐn)不說,書后

        博覽群書 2011年11期2011-06-20

      • 碧空樓書簡(下)
        識分子,只有一個知堂庶幾近之,但知堂也只近乎他的“讀萬卷書”,沒有像他那樣“行萬里路”,也沒有像他那樣遍交一代文化精英,所以光彩不如他。來信指出他的精神工作偏于“慈眉善目”,不如魯迅之橫眉冷對,說得很對,這是他的致命傷。我近幾年的文章,承您以“平實”相許,我很高興,因為這正是我近年來努力追求的。只是此事并不易,還需得努力。邇冬往矣,老友日見凋零,存者又不能保始終走一條道,無可如何。專此布復(fù),順頌文祉。舒蕪一九九二.四.一注:①指我的《我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世

        書屋 2000年6期2000-06-14

      • 《希臘神話》二三事
        世紀(jì)”。最后在《知堂回想錄》中又回到俄來德的意見。我們只有另外找到更可靠的材料,才能斷言何者正確,抑或得出與此不同的結(jié)論,此前只能保留原樣。第二,關(guān)于版本。1944年引言中提到原文“分為十九章”,但是現(xiàn)在出版的譯本并非如此。1944年第10、11和12期《藝文雜志》曾連載《希臘神話》譯文,據(jù)譯者在附記中說一共只是第一章的一半,內(nèi)容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所見譯本第一卷一、二、三章全部和第四章第一節(jié),注釋中則提到“見下文第十九章”和“見本書卷三第八章,案即今譯本第九章”。

        博覽群書 2000年6期2000-06-04

      • 些小蟲魚俱磊落
        戲連山唱滿臺”。知堂老人做兒童雜事詩,是因了李爾(Ed.Lear)恢諧詩的妙語天成。他在《十堂筆記·風(fēng)土志》中說:假如另外有人,對于中國人的過去與將來頗為關(guān)心,便想請他把史學(xué)的興趣放到低的廣的方面來,從讀雜書的時候起離開了廟廊朝廷,多注意田野坊巷的事,漸與田夫野老相接觸,從事于國民生活史的研究,此雖是寂寞的學(xué)問,卻與中國有重大意義。鐘叔河先生正是從此一角度將這些牛山體的大白話詩,首首箋釋得精致、妥帖。不光引用了知堂老人留下來的數(shù)百萬字的著作資料,舉凡“地方

        讀書 1996年12期1996-07-15

      • 甚至汪精衛(wèi)……
        十年的學(xué)子,提到知堂的名字,有幾人敢承認(rèn)他是大家?今天跟著別人也說他是“大家”的人,又有幾位真正喜歡那分苦茶況味?有的誤區(qū)存在了幾千年,決不僅是近幾十年的政治迷霧而已。拜讀過了錢理群、倪墨炎先生論周作人的大作,掩卷深思,還是感到問題仍多。知堂是叛徒。但“叛徒”一詞恐怕不該只用于為貶意,正如前些年大家習(xí)用的“反動”。“中國”的“叛徒”,還要看“叛”的是“中國”的“什么”。據(jù)說在某文物拍賣會上,汪精衛(wèi)的一幅字賣了大價錢。為此很令一些先生義憤。筆者并不是如今跟得

        讀書 1994年4期1994-07-15

      • 知堂抄書
        知抄書亦大不易。知堂集中,每有以抄摘而成篇者,人或以“文抄”譏之。其答曰:“夫天下之書多矣,不能一一抄之,則自然只能選取其一二,又從而錄取其一二而已。此乃難事也?!庇衷疲骸安粏柟沤裰型?,我只喜歡兼具健全的物理與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和散文的樸實與駢文的華美之文章。理想固難達(dá)到,少少具體者也就不肯輕易放過。然而其事甚難。孤陋寡聞,一也。沙多金少,二也。若百中得一,又于其百中抄一,則已大喜悅,抄之不容易已可以不說矣。故不佞抄書并不比自己作文為不苦,然其甘苦則又非他

        讀書 1993年2期1993-07-15

      • 以苦為樂
        趙健雄知堂老人名其書齋為“苦茶庵”,是甚得其趣的。讀書之樂,便如品茶,味在微苦之中,便亦因此而能長久。這不同于其他方式的人生享受,縱情過后難免膩味。偶翻食譜,見以味苦而為人所好的,竟不在少數(shù)??嗖伺c苦瓜,是以苦為名的;藥芹、枸杞、杏仁、百合、味僅稍苦;茨菇是被沈從文稱贊“格高”的另一種苦物;橄欖則在苦嚼之后有微甘的回味。若說人們?yōu)閳D“回甘”而食苦是不對的。大抵喜食苦者便因為喜歡這苦味。如同我們都還記得有一句口號,叫“以苦為樂”,只有假食苦者才說“先苦后甜”

        讀書 1993年2期1993-07-15

      • 光明·黑暗·怎么辦
        《女性的發(fā)現(xiàn)——知堂婦女論類抄》將他在這一領(lǐng)域的獨特貢獻(xiàn)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周作人有關(guān)婦女問題的論述散見于他一生所寫的大量文章之中,編錄者在總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精心細(xì)致的爬梳整理,將一百七十八篇與婦女問題有關(guān)的文章編為一集,題為《女性的發(fā)現(xiàn)——知堂婦女論類抄》。類抄者,即不是以寫作時間為序,而是分為三大類十七小類,各加以類目,提示論述要點,于是,知堂婦女思想體系得以系統(tǒng)全面的展示。這一體系的立足點在于“人的發(fā)現(xiàn)”,而其最為突出的貢獻(xiàn)則在“女性的發(fā)現(xiàn)”。就“女

        讀書 1991年1期1991-07-15

      • 鳳凰來儀
        章包括馮文炳的《知堂先生》(一九三四),溫源寧的《周作人這個人》,郭沫若的《國難聲中懷知堂》(一九三七),鄭振鐸的《惜周作人》(一九四六)。惟溫作未注明寫作年月。但溫源寧用英文所寫的一連串文人剪影,首先都發(fā)表于《中國評論周報》,后經(jīng)林語堂等譯出轉(zhuǎn)載于《人間世》諸刊,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二十今人志》中,即收有他的《吳宓》、《胡適之》、《徐志摩》三文。所以推想起來,此篇寫作年代大約與馮作較為接近。鄭振鐸《惜》的第一句話是:“在抗戰(zhàn)的整整十四個年頭里,中國文藝界最

        讀書 1988年11期1988-07-15

      西吉县| 洞头县| 得荣县| 乐业县| 胶南市| 滦平县| 武隆县| 平顺县| 金阳县| 宁陕县| 定陶县| 库尔勒市| 茶陵县| 道真| 天台县| 海口市| 屏东市| 玉山县| 临桂县| 子洲县| 漯河市| 延长县| 安泽县| 休宁县| 建始县| 防城港市| 安仁县| 安图县| 虎林市| 镇赉县| 耒阳市| 罗山县| 竹溪县| 黄冈市| 湖南省| 铁力市| 正镶白旗| 开鲁县| 尼勒克县| 方城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