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傳播
- 百年來我國藝術傳播現代化進程略論
王譯晗摘要:藝術傳播的現代化進程是一個兼容并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過程,不僅包括了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技術的變革,也積極吸納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成果?;谥袊浆F代化這一時代命題,考察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藝術傳播的現代化進程,探究其歷史演進與發(fā)展理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將為我們把握藝術傳播規(guī)律,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提升貢獻新思路。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藝術傳播 人民文藝 習近平文化思想藝術傳播作為一項實踐問題,
傳媒 2024年10期2024-06-13
- 傳統(tǒng)文化藝術類短視頻的敘事路徑與內涵創(chuàng)新研究
,是傳統(tǒng)文化藝術傳播弘揚的重要渠道。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法,以抖音賬號“意公子”為例,發(fā)現其短視頻采取了內焦點敘事視角、多重敘事符號以及雙向互動的敘事策略,給予人們新的思想啟迪,實現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雅俗共賞?!耙夤印倍兑糍~號短視頻的成功出圈給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傳播與發(fā)展提供了良好范本?;诖?,文章針對性提出了語言表達生動化、創(chuàng)新表現形式以及聚焦作品價值的短視頻創(chuàng)作策略,以期借助流行的傳播媒介廣泛地推動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傳播。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藝術 敘事方式
北京文化創(chuàng)意 2024年2期2024-06-10
- 新世紀以來國產電視劇的“贛文化”表達
為“贛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呈現方式。關鍵詞:電視劇 贛文化 藝術傳播引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由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民俗風情、社會經濟的差異,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濃郁的地域特色也一直是當代電視劇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重要體現。在電視劇的影像中,通過具有地緣文化特征的城市意象創(chuàng)設故事的典型環(huán)境,便是從自然地理、歷史背景、社會形態(tài)、文化氛圍、民俗風情等多個領域,對電視劇文本的時空場域作出具有地域文化屬性的設定,這既有利于增強故事環(huán)境的真實性與生動性,也
影劇新作 2024年1期2024-05-29
- 論藝術傳播史的書寫:一種通向一般藝術史的視域
[摘??要]藝術傳播史的書寫包含了兩層義涵:一是在“藝術傳播”觀念下,以“傳播”“交流”“流傳”等相近概念的視域建構藝術史,二是在傳播學學科方法的基礎上建構藝術史。只有后者才具有學科交叉(或跨學科)的屬性。藝術傳播史區(qū)別于其他藝術史書寫的特征主要在于對關系、關聯、介質的揭示,并且注重過程性和生成性。在這種動態(tài)連接的書寫特質中,藝術傳播史逐漸通向了一般的、整體的藝術史。在著述實踐中,社會文化史、跨媒介史和技術史的方法構成了藝術傳播史通向一般藝術史的實現路徑。
藝術傳播研究 2024年2期2024-05-29
- 多模態(tài)話語視覺語法視角下藝術科普短視頻的受眾需求分析
;視覺語法;藝術傳播;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一、多模態(tài)話語視覺語法視角下藝術科普短視頻的研究現狀(一)研究背景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顯示,互聯網已經成為公民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首選渠道。在滿足基礎物質需求的條件下,公眾對互聯網的使用需求正逐步多樣化,其中科學知識、藝術文化需求等作為一種精神需求已經深嵌入公眾的日常生活,成為公眾提高素質、豐富生活、拓展眼界的重要需求。在以視覺邏輯為主導的新媒體時代,短視頻作為一種娛樂性與參與性兼?zhèn)涞膫鞑ッ浇?,正在重構公眾的?/div>
傳播與版權 2023年17期2023-09-24
- 傳統(tǒng)村落資源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可行性兼?zhèn)涞?span id="j5i0abt0b" class="hl">藝術傳播手段,并闡述在此基礎上振興村落的有效性,旨在為未來村落振興的方式提供新思路。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藝術傳播;村落振興;香港鹽田梓中圖分類號:?F32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1-0041-04DOI:10.13939/j.cnki.zgsc.2023.21.0411?香港鹽田梓村落文化與復修計劃1.1?鹽田梓村落歷史鹽田梓,亦作鹽田仔,是位于香港新界西貢海的島嶼,島上有鹽田梓村。約于18世紀初,陳孟德夫婦中國市場 2023年21期2023-08-06
- 數字時代下藝術傳播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重構
變,培養(yǎng)具備藝術傳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正得到學界重視。數字時代背景下,藝術傳播與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媒介技術結合得愈發(fā)緊密,在觀念、知識、能力、素養(yǎng)等層面對藝術傳播專業(yè)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數字時代背景下,數字媒介技術對藝術傳播的影響,論述藝術傳播人才培養(yǎng)呈現出的新特色,重構藝術傳播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而為“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傳播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性與適配性提供新的思路。關鍵詞:數字時代,媒介技術,藝術傳播,人才培養(yǎng)Abstract: Eme當代美術家 2023年4期2023-08-04
- NFT藝術的概念、特征與傳播
代,更是一場藝術傳播的變革。其特征表現為去中心化的本質、無界多元的藝術形式和重估化的價值。其背后除了作為價值賦能的載體,帶來的是更深層藝術生態(tài)圈的變革。關鍵詞:NFT藝術,新興媒介,藝術傳播,加密藝術Abstract: In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y, NFT art emerges as a new carrier and form of art. Born of media convergence, NFT art is,當代美術家 2023年4期2023-08-04
- 探索泉州博物館數字展覽的發(fā)展與現狀
的優(yōu)勢,并從藝術傳播的角度思考地方博物館數字化的發(fā)展。關鍵詞:數字媒體;博物館;藝術傳播;沉浸式展覽引言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工具成為人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人們對于知識信息的獲取有了新的途徑,藝術展覽表達方式趨于多樣化,博物館展示中數字沉浸式展覽帶來了全新的博物館體驗,數字博物館成為信息媒體時代實體博物館的發(fā)展與延伸,提高了博物館的傳播效率和觀眾的認知效果。2016年,國家文物局等五部委聯合發(fā)布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博物館加強數字化在互聯網周刊 2023年13期2023-07-17
- 博物館藝術療愈的新向度
;收藏價值;藝術傳播引 言如今博物館的邊界與職能拓寬,不僅具有展覽、典藏、研究、公共教育、社會服務等功能,還起到藝術療愈的作用。博物館的展覽空間為當下快節(jié)奏生活的人們提供了釋放情緒、頤養(yǎng)心靈的場域?!安┪镳^療法”成為新領域,拓寬了博物館的社會職能。瑞士洛桑原生藝術博物館致力于弱勢群體的藝術展覽,填補了博物館收藏原生藝術作品的空白,鼓勵原生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現藝術療愈,并將其優(yōu)秀作品向全世界傳播,為推動原生藝術的收藏與保護起到積極作用。一、博物館藝術療愈功東方收藏 2023年4期2023-06-27
- 藝術傳播與社會精神之間的緊密聯系
傳媒背景下,藝術傳播與社會精神具有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的緊密聯系性,成功的藝術傳播能夠為社會精神帶來必要的補足與引導,積極的社會精神則能夠推動藝術作品自發(fā)傳播與外衍。影視藝術傳播媒介是弘揚紅色愛國主義思想、激發(fā)青年奮斗精神的必要工具。本文將以《覺醒年代》為具體案例,分析當代現象級爆火紅色題材影視作品的獨特性質與多重影響,以及流行文化中的二次創(chuàng)作對于《覺醒年代》等紅色題材影視作品的傳播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娟P鍵詞】《覺醒年代》;藝術傳播;社會精神【中圖分類號】J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期2023-05-31
- 藝術傳播視域下北宋“文人畫”的興起
] 文人畫 藝術傳播 藝術媒介 蘇軾 社交繪畫[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字化視閾下的唐宋繪畫色彩虛擬復原研究與傳統(tǒng)色彩資源庫建設”(編號:19ZDA046)的階段性成果。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代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轉型階段。其轉型,在媒介上表現為卷軸畫成為精英輸出視覺信息的主要載體;在主體上體現為畫家群體的擴張,非職業(yè)畫家開始進入繪畫創(chuàng)作領域;在話語上則體現為“作為技術的繪畫”與“作為藝術的繪畫”的分離,且后者在藝術評價方面日益成為一種主導性話藝術傳播研究 2023年3期2023-04-29
- 從“反對闡釋”到“不可再現”
藝術本體 藝術傳播1964年,美國著名作家、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提出了“反對闡釋”的理論主張,相關論述后來(1966—1967年)與她的另外25篇批評文章結集,分別在美國和英國出版,即《反對闡釋》??梢哉f,這部著作的問世在當時產生了“石破天驚”的效應。而半個多世紀之后,法國當代哲學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又提出了“不可再現”理論。這兩種學說似乎都在試圖解釋一個問題:藝術作品在從感性通往理性認知和再現藝術傳播研究 2023年3期2023-04-29
- 沉浸式互動體驗展融入兒童校外教育的思考與啟示
童校外教育;藝術傳播;科普教育中圖分類號:G40-0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2)02-0036-11作者簡介:齊翊帆,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民族文化與數字化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與文化傳播、互動設計與新聞敘事。近年來,教育部頒布一系列為教育減負的政策,一方面為大批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另一方面為大部分家長減輕因校外培訓的高額學費帶來的經濟壓力,這是我國積極實施的教育改革舉措。但是,減壓、減負背景下出現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2年2期2022-06-09
- 論藝術傳播的情感還原
鴻文【摘要】藝術傳播是人類社會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從傳統(tǒng)藝術到現代傳媒藝術,其肩負的傳播使命有了質的不同,但藝術傳播的情感性這一古老命題至今并未過時。在大眾傳媒時代,作為藝術載體的媒介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并因此導致了傳統(tǒng)藝術傳播中情感因素的“異化”。重拾藝術的情感性審美感染力不僅是一個有意義的時代話題,而且也是一種最新的趨勢。因此,我們可以在恰當處理藝術的情感趣味與傳媒文化相互關系的前提下找到藝術傳播的情感還原策略。【關鍵詞】藝術傳播;傳媒藝術;情感還原新聞愛好者 2022年11期2022-04-29
- 淺談后網絡藝術中的審美形式
;審美形態(tài);藝術傳播【中圖分類號】J0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6-006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6.020一、“后網絡藝術”概念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信息與技術飛速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從單向聯合的Web1.0演變成為可以多極互動的Web2.0,更加注重用戶的參與性與分享性。新媒體互聯網作為現代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應用的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16期2022-04-22
- 以傳播學角度淺析電視劇《周生如故》與《一生一世》的古今聯動效應
播。關鍵詞:藝術傳播;傳播學;聯動效應;收視一、概述聯動效應的傳播形式在傳播學過程中,采用了諸多吸引的傳播方式,從而形成了多樣化的傳播形態(tài),從傳播學視角對聯動效應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這次研究論文的主題是以傳播學角度淺析電視劇《周生如故》與《一生一世》的古今聯動效應以及聯動效應帶來的影響,電視劇《一生一世》其實是《周生如故》的續(xù)集,因為它們都是根據《一生一世美人?》所改編,這本小說講的就是古代與現代交替的故事,男女主角前世克制隱忍相愛卻不能相守,今科學與生活 2021年25期2021-12-02
- 當代視角下繪畫藝術發(fā)展的相對局限性
;藝術消費;藝術傳播引言繪畫藝術屬于藝術化語言,可融合不同國家及不同民族的多方面元素。創(chuàng)作者因地域文化及民俗風尚等不同,所創(chuàng)作繪畫的內容及表現手法等存在一定差異,但同時也受共同繪畫標準的約束?,F代藝術設計融合繪畫元素能使設計者有更寬的創(chuàng)作設計思路,也能使設計者運用更為豐富的設計形式及內容,能促進藝術設計作品的觀賞性提高。1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征決定其在當下發(fā)展的相對局限性傳統(tǒng)繪畫基本是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墻壁等平面上,通過構科教創(chuàng)新與實踐 2021年36期2021-11-18
- 新文科背景下藝術傳播類課程體系建設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研究
審美的提高。藝術傳播在諸多跨界組合中因具有傳承性和關聯性而有更大的探索空間。關鍵詞:新文科;藝術傳播;課程體系建設“新人文”(New liberal arts)這個詞最早是80年代由美國Sloan基金會在資助文理學院時提出的。在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國家根據21世紀中國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參照“新人文”的概念,提出了“新文科”這一提法。它強調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協(xié)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促進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推動傳統(tǒng)文科的更新升級,培養(yǎng)具備多種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26期2021-11-11
- 理解藝術媒介:從“材料”到“傳播”
:藝術媒介;藝術傳播;藝術形式;藝術材料;傳媒藝術引 ?言“媒介”一詞在漢語中最早見于《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之用人,必因媒介?!雹俅颂帯懊浇椤币辉~大致是指使雙方發(fā)生關系的人、事、物。而在拉丁文中,medius(媒介)及其代替詞medium含有與前述中文古文大致相同的意思,即含有“中間”之意。而我們熟悉的media一詞是medium的復數形式,media一詞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媒藝術和新聞傳播業(yè)逐漸崛起而出現,它的含義是“介質、載體、中間物、手當代文壇 2021年6期2021-11-08
- 當代視角下繪畫藝術發(fā)展的相對局限性
;藝術消費;藝術傳播【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7-0094-02一、繪畫藝術的本質特征決定其在當下發(fā)展的相對局限性傳統(tǒng)繪畫基本是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墻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chuàng)造可見的形象。繪畫作為一種平面的造型藝術,是在二維的空間中去塑造三維或四維效果的藝術形態(tài)。用圖像語言作為繪畫藝術的表達介質,就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37期2021-10-26
- 數字媒介環(huán)境的視覺藝術傳播創(chuàng)新
與應用為視覺藝術傳播帶來諸多可能性,同時不斷推進新興數字媒介實現多元化變革。本文結合數字媒介環(huán)境對視覺藝術傳播帶來的不同層面影響,針對視覺藝術傳播的發(fā)展現狀和創(chuàng)新趨勢,展現視覺藝術借助數字媒介在藝術媒介、活動、受眾、技術等方面實現的傳播創(chuàng)新。關鍵詞:數字媒介 視覺藝術 藝術傳播 數字技術當前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信息獲取的途徑進一步拓寬?,F代科技的更新迭代能為藝術的傳播創(chuàng)造更多途徑,視覺藝術的傳播媒介已從傳統(tǒng)媒介進入數字媒介領域傳媒 2021年17期2021-10-08
- 互聯網時代的藝術傳播探析
章介紹了古今藝術傳播的不同形式,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藝術傳播的利弊,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下,根據我國藝術傳播的現狀及發(fā)展,探討藝術傳播傳統(tǒng)與現代交融、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方式,為藝術傳播與藝術市場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關鍵詞:互聯網;藝術傳播;傳播媒介藝術并不是作為一個孤立的個體而存在,它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充斥著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物質層面。它以繪畫、行為藝術、雕塑等多種形式存在,日益成為人民群眾審美、精神需要的產物。運用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大觀 2021年8期2021-09-26
- 探析影響藝術傳播的因素
素素摘 要:藝術傳播是指人們運用各種傳播方式對藝術信息加以傳播的過程,也是人類精神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具有獨特且重要的價值。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必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文章從藝術傳播基本要素角度出發(fā),探討影響藝術傳播的因素,即藝術傳播者的審美觀念與傳播意圖、藝術接受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藝術傳播客體承載的信息、傳播媒介、地理環(huán)境以及藝術材料,以此加深人們對藝術傳播的認識。關鍵詞:藝術傳播;雕塑;藝術接受者;傳播媒介一、藝術傳播的概念和要素藝術傳播是指人類通過一大觀 2021年7期2021-09-12
- 明清時期中國繪畫的“西風”接受與“東風”傳播
西美術交流;藝術傳播中國的古代繪畫經歷著不同的歷史時期,其所呈現出來的面貌是多種多樣且具備時代特點的。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中間人物品藻大為盛行,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這時人物品藻已不再像東漢那樣著重人物的經學造詣和道德品行,而是著重于人物的風姿、風采、風韻”,于是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中便出現了“傳神寫照”的審美追求;到了隋唐五代時期,畫科分類逐漸清晰與豐富,人物故事畫取材不僅涉及宗教且較前朝更加貼近生活,山水畫方面也出現了青綠或水墨的表現形式;宋朝時期,花鳥東方收藏 2021年6期2021-07-19
- 中國風格與時尚潮流
就推動旗袍秀藝術傳播發(fā)展路徑進行思考。關鍵詞:旗袍秀 中國風格 時尚潮流 群眾文化 藝術傳播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及其當代價值,通過經典的文化藝術形式來振奮民族精神、彰顯文化自信。而融合傳統(tǒng)與現代、含蓄與奔放的旗袍秀藝術無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通過中國風格和時尚潮流的有機結合,在藝術領域和世界舞臺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一、旗袍秀藝術發(fā)展的時代意義(一)旗袍秀藝術體現了文化與文藝的當代價值和歷史意義。優(yōu)秀的傳參花(上) 2021年5期2021-06-10
- 符號性視域下戲劇類微信公眾號的藝術傳播研究
微信公眾號;藝術傳播;傳播符號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4-0-02戲劇是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表演故事的一種表演藝術,話劇、歌舞劇、音樂劇是其常見的形式。當前戲劇藝術傳播存在物理空間依賴嚴重、傳播乏力等問題。融媒體環(huán)境下,戲劇藝術應考慮從觀眾審美感知角度出發(fā),借助微信公眾號即時交互的新媒體屬性、垂直用戶群體媒介依賴的優(yōu)勢進行傳播。戲劇類微信公眾號可以承擔戲曲知識普及、文化傳承、戲劇產業(yè)運營的任務,是戲劇藝藝術科技 2021年4期2021-05-06
- 彈幕對經典影視作品的影響機制研究
撞日益增加,藝術傳播視角或可為彈幕的影響機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論視野。從外部而言,彈幕改變了接受者的觀看方式,使得被動觀看變?yōu)橹鲃佑^看、個人觀看變?yōu)榧w觀看,為參與式接受模式提供了可能;從內部而言,彈幕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藝術作品的理解方式,不斷進行媒介融合與信息增值,以單向溝通與層層嵌套的結構促進意義生產,進而進行經典影視作品的現代解讀與打破重構。彈幕面向未來,具有狂歡與破壞的特質,經典影視作品能否在彈幕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成為當下值得思考的問題。關鍵詞:彈幕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22期2021-04-15
- 紅色藝術傳播提升革命老區(qū)城市文化形象研究
色文化,通過藝術傳播傳承紅色基因,對革命老區(qū)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從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資源的藝術傳播出發(fā),結合當前全媒體環(huán)境,探索革命老區(qū)城市文化形象提升的新策略,加快推進革命老區(qū)高質量發(fā)展。關鍵詞:紅色文化;藝術傳播;革命老區(qū);城市形象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全媒體時代紅色藝術傳播提升革命老區(qū)城市文化形象研究”(SLQ2019C-15)研究成果。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顯,體現著城市整體文化氣質。我國革命老區(qū)城市文化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1年2期2021-04-12
- 兼師造化 傳創(chuàng)有秩
正社在繪畫和藝術傳播方面對張大千產生了積極影響,在正社期間,張大千從師石濤轉向師董其昌兼師造化,畫風展現出新面貌。關鍵詞:張大千;繪畫;藝術傳播;雅集張大千作為一名職業(yè)畫家,他的成功不僅源于自身高超的繪畫技術,也來自所參加的社團與書畫展覽活動。從參加秋英會(秋英會是湖北人趙半皮在上海所召集舉行的一個文人雅集活動)以一個青年畫家的身份進入公眾的視野,到參加上海藝苑研究所(根據《中國美術社團漫錄》記載:它1928年10月成立于上海,又名“藝苑”,王濟遠、張辰伯書畫藝術 2021年1期2021-03-24
- 日照水族舞蹈文化及傳承研究
詞:水族舞;藝術傳播;文化傳承1.日照水族舞蹈概況日照水族舞起源于漁民生產祭祀中的形態(tài)表達,后逐漸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2008年,水族舞蹈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考證,水族舞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水族舞蹈的表演型形式類似于“高蹺”“秧歌”一類,屬于北方沿海地區(qū)的一種特色藝術形式。隨著沿海地區(qū)生產生活水平的提升,日照水族舞蹈逐漸的規(guī)范化和規(guī)?;?。在日照當地的特色節(jié)日中,當地村民會組織進行水族舞蹈的表演,成為本地區(qū)居民錦繡·上旬刊 2021年10期2021-03-15
- 淺析大眾傳媒對舞蹈藝術的影響
步邁進了新型藝術傳播時代,將視覺、聽覺、場景、空間、道具等有機融合,給舞蹈受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超越了傳統(tǒng)藝術的媒介局限。本文簡述了舞蹈藝術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的特征,分析了大眾傳媒對舞蹈藝術的影響。關鍵詞:大眾傳媒;舞道影像紀錄片;藝術傳播;新媒介時代隨著現代傳媒的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舞蹈藝術的單向性,讓欣賞者可以沉浸式地體驗舞蹈帶來的趣味,數字媒體的發(fā)展,使得舞蹈藝術也可以保持無損儲存和無限復制,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光速傳播,讓欣賞者可在任何時間錦繡·下旬刊 2021年9期2021-03-15
- 論藝術管理在藝術發(fā)展和傳播中的作用
;藝術發(fā)展;藝術傳播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物質基礎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因此,為保證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符合人們的需求,需要重視文化管理工作,積極采取相關的管理措施,促進文化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一、藝術管理的作用(一)助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藝術作為精神文明的象征,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對于助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積極對藝術進行相應的管理,大觀 2021年12期2021-02-03
- 以“意外藝術”為視角看藝術類自媒體品牌的構建
意外藝術”以藝術傳播大眾化為目的,用輕松娛樂的方式講述藝術,獲得了用戶良好的反饋。該品牌通過分享微信文章、推出音頻藝術賞析課程、制作藝術科普視頻節(jié)目、推薦藝術品以及線下藝術體驗的方式傳播藝術,讓藝術不僅僅服務于少數人,而是“人人都是藝術家”。本文依托“意外藝術”近年來發(fā)展的背景現實,運用案例研究法,從品牌建立的角度梳理品牌“意外藝術”的發(fā)展,分析其成功的營銷模式和生活的社群行為,具體分析其傳播策略和模式,最后對其現象進行總結。關鍵詞:泛娛樂時代;自媒體;藝藝術科技 2020年22期2020-12-23
- 明代收藏家與仇英繪畫藝術傳播關系探究
藏家 仇英 藝術傳播收藏在民間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活動,收藏家是這項活動的主體。蘇州商品經濟繁榮為收藏活動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帶動著文化的發(fā)展,文化的發(fā)展促使大批收藏家的出現。蘇州是明代收藏家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qū),蘇州的收藏家收藏品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在這些收藏品中,數量上占優(yōu)勢的是書畫類。這一時期的書畫家與收藏家之間的密切關系對藏品具有重要意義。簡而言之,書畫家通過售賣書畫獲得生活保障,收藏家收藏作品提升自己的見識。仇英,字實父,號十洲,出生于漆工藝術研究 2020年5期2020-12-14
- 藝術傳播視角下新媒體藝術意義的生成
本體,主要從藝術傳播的視角出發(fā)研究新媒體藝術意義的生成問題,對新媒體藝術進行傳播學意義上的研究。最終明確了新媒體藝術意義生成過程的改變預示著藝術的一種觀念性變化和傳播學意義上的藝術發(fā)展變革而這種發(fā)展與變革預示著一種社會表征的改變。關鍵詞:藝術傳播;新媒體藝術;表意;藝術符號引言科技不斷向前推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表現出來了很多科技性傾向。這就直接導致了新媒體藝術的迅速崛起,近些年來新媒體藝術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的出現在各大藝術展,公共銀幕內外 2020年1期2020-11-25
- 古箏的國際化傳播研究
箏;全球化;藝術傳播一、“傳統(tǒng)”的概述傳統(tǒng)這一改變呈現出比較強的特定性以及時代性。站在內容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傳統(tǒng)能夠對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成果進行有效總結,更好地與現代社會相融合。對于學校內部的音樂教育體系來講,學校需要對中西方音樂教育的內涵進行區(qū)分,不僅需要對西方音樂的精華進行吸收,也需要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進行集成,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元素與價值。二、國際化背景下古箏傳播形式的變化古箏這一樂器所表現出的音樂表現力是比較獨特的,同時能夠演繹悅人的音色,因此受到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10-21
- 網紅文化重塑城市藝術空間
統(tǒng)藝術展覽;藝術傳播中圖分類號:TU-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6-00-02藝術展覽是社會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建立在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一種特殊溝通媒介,藝術品通過展覽的方式得以呈現,供大眾品讀與欣賞,被收藏家收藏,被藝術評論家評論,并逐漸形成一個集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傳播、藝術營銷、藝術鑒賞于一體的藝術展示系統(tǒng)。而伴隨小眾文化符號顯現及新興材料、技術媒體的應用,展覽形式也打破了固有的邊界,更加趣味性和多元化,網紅展就是近藝術大觀 2020年6期2020-10-09
- 藝術類自媒體公共性、趣味性、商業(yè)性的平衡策略研究
播任務。當下藝術傳播媒介存在普遍發(fā)展困境:藝術作品本身復雜的符號意指在受眾注意力稀缺的環(huán)境中被忽視,進而導致傳播效果弱化、高雅藝術喪失闡釋效度等問題。文章擬從意義空間的公共性、敘事表述的趣味性、矩陣明晰的商業(yè)性三個維度探討藝術傳播類自媒體“顧爺”驕人成績背后的平衡發(fā)展策略。關鍵詞:自媒體;藝術傳播;策略研究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3-00-03對“藝術”這個概念而言,不同學者理解不同,自然下的定義傳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2020-09-12
- 短視頻為大眾藝術傳播帶來的民主空間
作權,為大眾藝術傳播帶來民主空間。關鍵詞:短視頻;大眾藝術;藝術傳播;民主;文化話語權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88-02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4G網絡的普及以及5G的逐步推廣,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APP迎來了爆發(fā)式增長,10秒至5分鐘的短視頻取代長視頻成為新寵,迅速搶占了年輕人的手機屏幕。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短視頻給藝術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工具的重要媒介,其屬性傳播力研究 2020年8期2020-09-10
- 論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傳播之流變
:傳統(tǒng)戲曲;藝術傳播;傳播方式中圖分類號:J8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222-03一、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原始傳播方式(一)舞臺演出傳播舞臺演出傳播是指戲曲通過一定的演出場所進行現場演繹的傳播方式,這是傳統(tǒng)戲曲藝術傳播的根本途徑,也是戲曲與觀眾直接產生效應的鮮活的傳播形式。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戲曲的第一傳播媒介就是通過舞臺表演進行的,傳播者通過表演獻藝舞臺,受傳者親臨現場感受藝術魅力??v觀戲曲藝術發(fā)展,舞臺演出傳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7期2020-09-10
- 新時代湖湘革命文化的藝術傳播價值
湘革命文化的藝術傳播彰顯新時代的研究價值。關鍵詞: 新時代;湖湘革命文化;藝術傳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爸袊厣鐣髁x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案锩幕钡臍v史源于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形成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之中,具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文教資料 2020年17期2020-09-02
- 淺析先秦時期桑蠶圖像的民間傳播
;文化內涵;藝術傳播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8-0142-03桑、蠶及其相關圖像一直伴隨著人類發(fā)展。早期漢地先民的“桑蠶”文化是從野生桑、蠶的利用開始的,而在這一利用的過程中滲透著先民的最初意識。這種最初意識從發(fā)生、演化,最后形成了廣泛傳播的“桑蠶”觀念。中國有著古老的“桑蠶”培育和織造歷史,從原始的祭祀活動到桑、蠶的利用充分反映出漢地先民利用本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主觀能動,解決生產生活今傳媒 2020年8期2020-08-28
- 墻外美術館“走進尋常百姓家”
:藝術下鄉(xiāng);藝術傳播;種文化中圖分類號:J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220-02一、引言近年來,國家大力促進鄉(xiāng)村建設,打造現代版的中國新農村,鄉(xiāng)村經濟、文化、生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由于各種原因,許多鄉(xiāng)村在建設過程中存在文化特色不明顯、文化品牌打造牽強且內涵不足、文藝活動缺乏運作機制等狀況,產生了單調乏味又缺少文化內涵的現象。因此,在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新農村建設推進中,需要新思想、新思維、新技術等諸多方面指導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08-13
- 新媒體視域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傳播的路徑選擇
;傳統(tǒng)繪畫;藝術傳播;路徑;選擇(一)新媒體豐富了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傳播方式一是新媒體采取全新的存儲技術和處理技術,讓傳統(tǒng)繪畫作品的存儲、運輸、展出難度大大降低,有效地提升了傳統(tǒng)繪畫藝術傳播的效率。二是依托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傳統(tǒng)繪畫藝術可以將重要作品數字化、圖像化處理,進而通過線上展覽等方式進行展出和傳播,使傳播的媒介路徑和載體更加豐富。三是在新媒體視域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傳播范圍也更加廣泛,傳播方式的虛擬化降低了傳播門檻,借助數字電視、電腦、手機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6-12
- 藝術是傳播:從藝術史到藝術傳播學
不斷產生新的藝術傳播現象,提出新的藝術傳播問題。傳播要素在藝術史的發(fā)展中逐步進入藝術討論之中,藝術亦隨之發(fā)生改變。在數字時代,指涉藝術的圖像傳播成為新的藝術生產模式,圍繞藝術傳播問題的現狀研究和圍繞“藝術是傳播“這一話語的相關討論;將使藝術傳播學成為可能。[關鍵詞]藝術傳播;媒介;復制;受眾;藝術史終結隨著大眾傳播的發(fā)展,藝術與大眾的關系日趨緊密,各類藝術事件經由傳播媒介進入大眾視野。不論是葛宇路及其作品登上央視并在微博上走紅,還是《手拿著氣球的女孩》(G藝術學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7
- 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的“破圍”與“立新”
視劇敘事? 藝術傳播主旋律電視劇是以體現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類型,立足于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以重大歷史節(jié)點、時代事件和主旋律話題為內容,通過電視劇的影像敘事弘揚主流文化、主流思想,進而推動正向積極的價值觀塑造,啟發(fā)家國情懷、人生價值和社會倫理等的思考。①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大量以紀念歷史和獻禮新中國為主題的主旋律電視劇涌現熒屏,國家廣電總局更是于8月底推出了“優(yōu)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在展播遴選的86部劇目中,有9成以上的電聲屏世界 2020年4期2020-05-06
- 論我國當代大學生音樂文化的構建
文化;構建;藝術傳播【中圖分類號】J63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168-01【本文著錄格式】黃文澤,郭承龍.論我國當代大學生音樂文化的構建[J].北方音樂,2020,02(03):168,171.一、高校音樂文化構建具有多樣性功能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大學的校園文化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音樂文化的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北方音樂 2020年3期2020-04-20
- 藝術傳播與文化產業(yè)的互動關系研究
,同時人們對藝術傳播的認識也在逐步提高,現如今,在藝術傳播下社會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對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藝術傳播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驅動力,所以我們更加需要重視二者之間的關系。本文針對藝術傳播與文化產業(yè)的互動關系展開深入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對策,希望以下論述內容能夠為相關人員工作提供參考依據。關鍵詞:藝術傳播;文化產業(yè);互動關系一、藝術傳播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眾所周知,藝術傳播與文化產業(yè)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錦繡·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01-26
- 融媒時代藝術傳播的媒介選擇策略
介已經成為了藝術傳播的主要載體,并且通過媒介的有效使用,能夠確保藝術傳播從固有的展品展覽發(fā)展到當前的互動式傳播,這也使得藝術傳播的方式獲得了全新的突破。并且,根據當前的時代發(fā)展而言,為了確保人們的精神領域可以獲得全新的體驗,因此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藝術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加快藝術信息的有效傳播,這樣才能夠真正確保人類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既能夠滿足自身的基礎物質發(fā)展,又能夠為自身的精神發(fā)展打造全新的樂土。對此,本文主要敘述了在進行融媒體時代的藝術傳錦繡·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01-26
- AI時代作為藝術的青年亞文化傳播
青年亞文化;藝術傳播一、前言青年亞文化的受眾相對局限,與長輩文化不緊密相連,甚至會產生青少年與長輩之間的文化代溝,因此營造出由年輕人群體的經驗所統(tǒng)治的文化空間,由青少年群體的喜好、習慣、語言、創(chuàng)造力、特殊風格、行為等創(chuàng)造出的亞文化。影像時代的誕生證明隨著技術的發(fā)達,藝術的類型也因“技術化”而發(fā)生改變。按照麥克盧漢媒介延伸論,人工智能就是人腦的延伸,它的廣泛應用讓大眾進入智能生活時代。各個社會階級、群體在媒介技術的催化和人類社會實踐中不斷形成新的形態(tài)各異的亞藝術大觀 2019年19期2019-10-12
- 以《奇葩說》為例,淺析網絡綜藝節(jié)目火爆的原因
:熱點主題;藝術傳播;辯論《奇葩說》節(jié)目的推出無疑是成功的,這從節(jié)目播放量破億,網絡點擊量居高不下,甚至每期節(jié)目播出后都能登上微博熱搜這一現象,表明這一新節(jié)目的獨特性和受歡迎的程度。本文將通過對《奇葩說》這一節(jié)目從藝術傳播學及藝術符號角度淺析網絡綜藝節(jié)目火爆的原因。一:《奇葩說》綜藝概要(一)播放平臺及相應人物的選擇《奇葩說》由愛奇藝、米未共同制作出品,選用了當下較為流行的互聯網播放方式。因為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發(fā)展,手機相較于電視更加的符合現在人們的需求,在廣告大觀 2019年4期2019-09-10
- 電影美學在影視藝術傳播當中的表現與運用
來的,在影視藝術傳播當中對這樣一種獨具藝術價值的美學理念進行傳播和運用,能夠進一步促進影視藝術在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和提升,為影視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關鍵詞:電影美學;影視藝術;藝術傳播1 影視藝術傳播及電影美學的基本概況1.1 影視文化傳播影視藝術傳播主要指的是通過將影視看作一種特殊的文化理念,運用傳播學這樣一種手法,將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進行擴散,讓受眾理解其中的內涵特點。在影視藝術傳播當中,主要是倡導將較為健康的影視文化在受眾當中進行傳播,進藝術科技 2019年3期2019-07-23
- 新媒體動畫與設計藝術傳播探討
體動畫與設計藝術傳播的空間。為此,本文針對新媒體動畫與設計藝術傳播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傳播途徑,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依據?!娟P鍵詞】新媒體動畫;設計藝術;藝術傳播動畫作為一種無國界的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風靡全球,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動畫的可塑性和創(chuàng)新性相對較高,因此其藝術價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新媒體的興起,新媒體動畫逐漸成為了動畫產業(yè)的主流,該藝術形態(tài)不僅讓人們看到了動畫更多的藝術價值,而且還豐富了設計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很新聞傳播 2019年23期2019-06-21
- 數字化藝術傳播的媒介特性
要 ?數字化藝術傳播是指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出現,藝術傳播活動以新媒體時代的媒介迅猛發(fā)展為基礎,使得藝術交往活動呈現出更加互動性、大眾化、多元化和交叉性的信息傳播特點。文章便是建立在此背景之下,從媒介特性的角度分析藝術傳播領域中的數字化表現。關鍵詞 ?數字藝術;藝術傳播;新媒體藝術;媒介特性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5-0115-02回顧傳統(tǒng)社會的藝術傳播流程,其傳播模式和傳播媒介較為新媒體研究 2019年5期2019-05-10
- 試論當代鋼琴演奏的觀眾拓展
方面這是基于藝術傳播視野的思量,觀眾拓展能夠擴大鋼琴演奏的受眾群體,使更多層面的受眾可以感受到鋼琴藝術的魅力;另一方面又是基于藝術管理的思忖,可以讓鋼琴演奏者及活動組織者從中獲得一些思考,進而在尊重鋼琴藝術本真價值的基礎上結合更多時代審美、大眾審美創(chuàng)作傳達出更好的藝術效果,以期讓鋼琴藝術得以傳衍及發(fā)展。關鍵詞:鋼琴演奏 觀眾拓展 藝術鑒賞 藝術傳播 受眾一、觀眾拓展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價值藝術活動中的觀眾拓展通常是與藝術接受、欣賞或批評密切相關的。“在所有藝西部論叢 2019年2期2019-01-17
- 淺談西安市新絲路文化傳播的意義
國際藝術節(jié);藝術傳播;西安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243-01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于2017年9月7日至21日在西安舉行,60個“一帶一路”沿線及關聯國家和地區(qū)參與活動,呈現了50臺、100場高水準演出。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作為大型文化傳播活動,對個人、城市、國家層面都產生了深遠的意義與價值。一、豐富市民精神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傳播內戲劇之家 2018年27期2018-12-10
- 民間風俗與陶瓷藝術的結合:明清時期瓷繪風俗畫研究
究出其獨特的藝術傳播途徑、社會價值和文化精髓。關鍵詞:民間風俗 明清陶瓷 瓷繪風俗畫 藝術傳播 文物民俗學中圖分類號:J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3-0048-04明清時期,風俗畫在家用器物上廣為盛行,尤其凸顯在陶瓷裝飾藝術之中,瓷繪風俗畫因此到達鼎盛。就風俗畫而言,它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它所描繪的內容上至帝王貴族的宴游雅集,下至市井和鄉(xiāng)野百姓的世俗生活,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民族特征。而陶瓷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和文化藝術評鑒 2018年13期2018-11-14
- 地域性藝術自媒體與城市空間下的藝術傳播
體技術改變了藝術傳播的方式,藝術傳播媒介逐漸從傳統(tǒng)媒體轉向自媒體。近年來,基于城市空間下的地域性藝術自媒體對所屬城市的文化藝術推廣與形象建設、藝術家創(chuàng)作交流與市民審美生活等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以微信公眾號“蘇州藝術志”為對象,通過對公眾號在傳播內容、形式與效果等方面的調查,分析蘇州市藝術活動現狀和市民對藝術傳播的接受行為。另外,本文從加強藝術機構與自媒體平臺的整合傳播、平衡學術性與大眾化、豐富傳播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方面對地域性藝術類自媒體的發(fā)展提出新聞世界 2018年11期2018-11-07
- 藝術傳播與藝術創(chuàng)作
目的是傳播,藝術傳播主要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信息交流交換的社會性活動。藝術創(chuàng)作是藝術家是藝術家以世界觀作為指導,運用相應的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對生活實際的觀察、發(fā)現、感悟、分析、藝術加工、生活素材提煉,塑造藝術形象,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活動。藝術傳播與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關鍵詞:藝術;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傳播;靈感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什么是藝術傳播,什么是藝術創(chuàng)作。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藝術傳播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式以及藝術傳播讀天下 2018年13期2018-09-06
- 傳統(tǒng)村落資源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