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
- 燭之武“退”秦師的邏輯再思考
。而且文中說,“秦伯說”——秦伯居然很高興,而且還轉(zhuǎn)身就與鄭國結(jié)盟了,可見燭之武所提供的邏輯是多么的有效。從結(jié)果倒推燭之武的努力,可以發(fā)現(xiàn)燭之武的聰明之處在于其能夠從整體的角度,準確地判斷國與國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并為秦伯做出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在游說秦伯的過程中,燭之武完全是從國與國的眼前與長遠的利益角度來解析的,說服力非常強,因此秦伯接受是大概率事件。這在客觀上也說明秦伯身邊并無像燭之武這樣的高明之“士”,其決策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三、“退”秦師邏輯的一般
中學(xué)語文 2023年23期2023-09-25
- 從《燭之武退秦師》學(xué)習(xí)記敘文寫作技巧
概括交待“晉侯、秦伯圍鄭……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簡短的句式,突出晉秦聯(lián)軍來勢之兇,鄭國處境之險,引出下文鄭國如何應(yīng)對的敘寫?!叭绾巍辈糠謱戉崌绾螒?yīng)對晉秦入侵,由誰去“退秦師”,如何“退秦師”,重點寫“退秦師”的經(jīng)過。先寫“退秦師”人選的確定,再寫燭之武“退秦師”的過程。寫鄭國“退秦師”人選的確定,突出燭之武的大局意識與責任擔當,寫“退秦師”的過程,突出燭之武的的杰出智慧與高超才能?!霸鯓印辈糠謱憼T之武游說秦伯一番言辭的實際效果,從秦伯與晉侯兩方面來寫,
中學(xué)語文 2023年20期2023-08-27
- 且說燭之武之"智"
,如鄭伯、晉侯、秦伯、佚之狐、子犯等。其中,有兩個人與燭之武從正面打過交道,一個是鄭伯,另一個是秦伯。燭之武在兩個人面前的表現(xiàn)也截然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燭之武非常了解這些人的心理。鄭國遇到危難,鄭伯在情急之下找到燭之武。燭之武并沒有因此覺得受寵若驚。相反,他表現(xiàn)得十分冷靜。當著鄭伯的面,他以自己年老為由表示不愿意出面。燭之武是真的不愿意出面嗎?當然不是。他婉拒鄭伯,是因為自己在年輕時并未受到鄭伯的重用。如今形勢危急,鄭伯才想起他,他的心中自然有怨氣。在
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中旬 2023年5期2023-07-14
- 用燭之武的勸說技巧破交際語境寫作的局
憑借三寸之舌說服秦伯的呢?其成功經(jīng)驗?zāi)芊駷槲覀儺斚铝餍械慕浑H語境寫作提供具有實操性的方法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進行如下分析:一、構(gòu)建有意義的交流燭之武臨危受命,將以弱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秦伯面前,一言一行并無國家的力量支撐,所以燭之武出發(fā)前先要為此次勸說行動找到強大的支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睋Q言之,作為說辭,必須對時政有利且符合大義。晉國即使擁有絕對的實力,攻打弱小的鄭國尚且要找“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樣看似正當?shù)摹袄?/div>
教學(xué)考試(高考語文) 2022年3期2022-12-27
- 學(xué)科素養(yǎng)視域下的單篇文本教學(xué)探索 ——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
形中為燭之武游說秦伯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后,細品“晉侯、秦伯圍鄭”中的“圍”字,鄭國的緊張形勢、危在旦夕的窘境不言而喻。第二自然段中,我們要重點指導(dǎo)學(xué)生品讀佚之狐和燭之武的語言。在鄭國危如累卵的情況下,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佚之狐慧眼識才、知人善薦,但只有在國家危難的情況下,燭之武才被人薦舉,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燭之武的悲劇人生。在品讀佚之狐的語言時,我們可以讓學(xué)生做減法比較,即去掉其言說中的語氣詞、連詞和副詞,將“國危,使燭之武見秦軍,中學(xué)語文 2022年22期2022-09-19
- 兩個女孩
陸 梅迷路秦伯的煙癮又犯了。龐阿姨不許秦伯再抽煙,秦伯只能悄悄背著她抽。龐阿姨的鼻子很靈,一聞煙味就要開窗通風(fēng)。這天,龐阿姨出弄堂去買菜,秦伯趕緊向麥小節(jié)招手。秦伯塞給麥小節(jié)一卷毛票,也不管小姑娘樂不樂意,關(guān)照麥小節(jié)走后弄,拐出永年里,到黃陂路合肥路轉(zhuǎn)角的大象煙紙店買煙?!坝涀×?,兩包生產(chǎn)牌,余下的你買糖吃?!边@個任務(wù)來得太突然。麥小節(jié)腦袋轟的一下,跟著心跳如鼓,隱隱生出躍躍欲試的渴望——她不能推掉這份突如其來的信任。猶豫了半秒,決計跑一趟煙紙店。這很容易延河 2022年6期2022-07-24
- 兩個女孩
陸梅秦伯的煙癮又犯了。龐阿姨不許秦伯再抽煙,秦伯只能悄悄背著她抽。龐阿姨的鼻子很靈,一聞煙味就要開窗通風(fēng)。這天,龐阿姨出弄堂去買菜,秦伯趕緊向麥小節(jié)招手。秦伯塞給麥小節(jié)一卷毛票,也不管小姑娘樂不樂意,關(guān)照麥小節(jié)走后弄,拐出永年里,到黃陂路合肥路轉(zhuǎn)角的大象煙紙店買煙?!坝涀×?,兩包生產(chǎn)牌,余下的你買糖吃?!边@個任務(wù)來得太突然。麥小節(jié)腦袋轟的一下,跟著心跳如鼓,隱隱生出躍躍欲試的渴望——她不能推掉這份突如其來的信任。猶豫了半秒,決計跑一趟煙紙店。這很容易不是嗎延河 2022年6期2022-07-24
- 《燭之武退秦師》的辭令藝術(shù)賞析
常嚴峻?!皶x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痹谶@樣的情形下,燭之武臨危受命,前往秦營拜見秦伯。秦軍勢強,燭之武只身前往秦營,稍有閃失,不僅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而且可能激怒秦伯,加速鄭國的滅亡。在這樣的情況下,秦伯根本不會將燭之武放在眼里。燭之武也深知目前的形勢對自己不利。見到秦伯,他并沒有掩飾,而是開門見山,直接說明來意,如此一來,反而顯得極為坦誠,也成功引起了秦伯的注意。燭之武如果有意掩飾,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秦伯不義或者低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下旬 2022年4期2022-07-11
- (三)教學(xué)案例 緣“抓手”而行
武;燭之武“勸”秦伯;晉文公“勸”子犯。咱們學(xué)習(xí)任務(wù)二是圓桌討論文中以上四組人物。先看[第一組]——佚之狐“勸”鄭伯。生:“國危矣”的“矣”讀重。表明形勢相當危急,他在急鄭伯所急,切中鄭伯的利益擔憂。生:“必”相當自信,既是對被薦人燭之武高度的認可,也是給予鄭伯暖心撫慰與巨大信心。師:佚之狐勸諫鄭伯成功,其原因無非是切中聽者的利益需求,且給予聽者保國的信念。師:咱們來看[第二組]鄭伯“勸”燭之武。兩位同學(xué)演誦。(生對話表演)生:“是寡人之過也”,他放下高高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2022-06-29
- 由《燭之武退秦師》看縱橫捭闔之術(shù)
時刻,燭之武夜訪秦伯,不僅智退強敵,而且為鄭國拉來了強有力的援軍。從中,我們不難看到“縱橫捭闔之術(shù)”的影子。接下來,筆者就詳細談?wù)???v橫捭闔之術(shù)是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對對手進行聯(lián)合或分化。那么,燭之武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步:與秦化敵為友《左傳》有言:“無禮,無以立。”可見,在春秋時代,各國外交都講求“禮”字,尤其是小國,要時刻謹記“有禮”,謹言慎行,力圖在紛繁復(fù)雜的形勢下保全自己,不被大國吞噬。在《燭之武退秦師》中,晉、秦聯(lián)手攻打鄭國,作戰(zhàn)的借口是“以其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下旬 2022年1期2022-03-23
- “選擇”背后的考量
從開頭的“晉侯,秦伯圍鄭”開始,到“亦去之”的結(jié)尾,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此文,那就是“選擇”:燭之武的“選擇”決定了鄭國之圍是否能解除,決定了秦伯的“選擇”,當然也影響著晉侯的“選擇”。[1]以“選擇”來概括本文,無疑是一種突破,而且解讀高老師的觀點,也發(fā)現(xiàn)邏輯絲絲入扣,雖是一家之言,但卻值得琢磨。在這種琢磨當中,筆者進一步思考:燭之武的“選擇”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在筆者看來,這一問題涉及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涉及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學(xué)生引到文本理解的哪種水平。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1年10期2021-12-08
- 駁之以理 獻之以策
“夜縋而出”求見秦伯,給鄭國贏得了一線生機。鄭伯的退而自責與自省,為他打動并說服燭之武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此刻鄭伯的做法,我覺得和上文“示之以弱,駁之以理”的做法應(yīng)屬一類。燭之武勸退秦穆公的說辭可就比他的國君高明多了!老燭面對強大的秦國之穆公的開場白——“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深得其君上真?zhèn)?,“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zhí)事”的說辭也仿佛鄭文公附身。但是這樣的示弱,是無法讓虎狼之秦退去的,于是老燭拋出“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進一步引起秦伯的關(guān)注,接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1年36期2021-11-19
- 于細節(jié)處看《燭之武退秦師》的敘事藝術(shù)
。“夜縋而出,見秦伯?!倍潭塘鶄€字,仿佛讓我們看到一位耿直赤誠的臣子孤身于月夜?jié)撔?,只為國家能避免劫難,體現(xiàn)燭之武遇事敢于承擔、不懼艱險、不計回報的形象。在后文中燭之武舌戰(zhàn)秦伯,以高超縝密的思維邏輯逐漸使秦伯內(nèi)心的秦晉盟約崩壞,更加突出了他的機智、善辯、侃侃而談,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于晉侯,文中只在尾端以正面描寫出現(xiàn)。其中晉侯面對臣子勸說繼續(xù)攻鄭時,連說不仁、不知、不武,進而顯現(xiàn)他雖有侵略他國的野心,卻也深明大義,懂得取舍的國君形象。二、巧用伏筆、前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09-13
-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的國際關(guān)系與人際關(guān)系
神。二是燭之武與秦伯之間的關(guān)系。從課文描述來看,兩個人也就一面之緣,而且課文中只有燭之武的一段語言,并沒有秦伯的話,但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仍然值得分析。燭之武站在秦國的角度,分析利害得失,固然是外交技巧的一種體現(xiàn),但也確實是站在秦國的角度所作出的思考,而且是比秦伯所想到的獲得兩個城池更深入的思考,這種思考洞悉了晉國的野心,指出了秦國有可能面對的后患,從歷史長遠的角度給予了秦國新的安全觀。正是這樣的分析,切中秦伯的下懷,于是“秦伯說”,而且“與鄭人盟”。雖然課文語文世界(教師版) 2020年6期2020-10-27
- 培養(yǎng)學(xué)生思維能力的幾種措施
晉之間的矛盾,為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還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善于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談中似乎處處都在為秦國的利益著想,從而打動了秦伯,讓秦怕心悅誠服。在游說的過程中,他閉口不談鄭國的利益得失,處處為秦國的利益著想:先講秦晉圍鄭,即使攻下鄭國,秦國亦無多大裨益;而存鄭對秦倒有好處。如此,曉之以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下旬 2020年6期2020-09-10
- 新評價體系下《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xué)策略變化
先,回顧燭之武對秦伯游說的具體內(nèi)容。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秦伯說,與鄭人盟。凡124 字,退兩國之軍,當然足以彪炳史冊。我們可以試著用交際性作文的分析層名師在線 2020年18期2020-07-02
- 文言文教學(xué)增效門徑探析
為主動,一步步將秦伯套結(jié)實。那么,接受“退秦師”的重任這個要點是不是可有可無呢?它是重點嗎?應(yīng)該說這不是全文的重點,只是事件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但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很重點,為什么?可以讓學(xué)生充分討論。經(jīng)過討論,學(xué)生會明白,原來這個階段的敘述,可以起到豐滿人物形象的作用,也更有利于表現(xiàn)燭之武有懷才不遇的壓抑怨憤、有以大局為重的豁達心胸,也能夠表達鄭伯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知錯認錯、不甘做亡國奴、敢于與強敵抗爭的性格特點。如果抓住標題中的“秦師”提問,也可中學(xué)語文(學(xué)生版) 2019年11期2019-12-30
- 文言文教學(xué)增效門徑探析 ——以《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為例
為主動,一步步將秦伯套結(jié)實。那么,接受“退秦師”的重任這個要點是不是可有可無呢?它是重點嗎?應(yīng)該說這不是全文的重點,只是事件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但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很重點,為什么?可以讓學(xué)生充分討論。經(jīng)過討論,學(xué)生會明白,原來這個階段的敘述,可以起到豐滿人物形象的作用,也更有利于表現(xiàn)燭之武有懷才不遇的壓抑怨憤、有以大局為重的豁達心胸,也能夠表達鄭伯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知錯認錯、不甘做亡國奴、敢于與強敵抗爭的性格特點。如果抓住標題中的“秦師”提問,也可中學(xué)語文 2019年32期2019-12-03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設(shè)計
著想,自然會引起秦伯的好感,“既”點出鄭國自知會滅亡,顯現(xiàn)弱勢,使之解除戒意,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2)前面的敘述都是先說晉,后說秦,而這里,說成“秦晉圍鄭”,讓秦伯充當鄭國命運主宰者的角色,含有對秦伯的恭維之意。(3)“若”一詞言外之意是:“亡鄭”于你并無益處。這是以退為進?!吭絿员蛇h,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绢A(yù)設(shè):(1)“厚薄”對比,言亡鄭有害于秦,這不能不讓秦伯速讀·上旬 2019年2期2019-10-21
- 在問題發(fā)現(xiàn)中實現(xiàn)因聲求氣
武的一番話就能讓秦伯撤軍?(項依慧、陳浩爾、陳晨、林睿等20多個同學(xué))④燭之武這么有才能,為何沒早被重用?(劉浩南、胡慧中等同學(xué))⑤佚之狐對燭之武的才能相當了解,為何以前沒有舉薦他?(陳潔、李晨慧、鄭如雪等同學(xué))(二)明確本課任務(wù),通過解決五個問題勾連全篇,試著對文本進行解讀和賞析。二、細讀:探究問題(一)教師明確閱讀策略:課文很短,而且字詞疑難已經(jīng)解決,主張大家進行細讀。(二)教師明確文本細讀要求:回歸文本,回歸文段,回歸語言;誦讀對比,品味文本語言背后大眾科學(xué)·中旬 2019年7期2019-09-10
- 《燭之武退秦師》探究閱讀
講燭之武夜晚去見秦伯,成功說服秦伯的故事?!耙箍P而出”四個字清晰地反映出了當時緊張的局勢。白天已經(jīng)沒有可能出城了,極有可能是因為城門外駐扎的都是秦晉的軍隊,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國家危難在一瞬之間,“縋”字更加說明了這一點。試想一下,一位出使別國的臣子,此時此刻全然沒有了該有的禮節(jié),只想著避開秦晉軍隊的耳目,盡快見到秦伯。在見到秦伯之后,燭之武直接進入主題。他抓住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益為大的關(guān)鍵點,先撇清關(guān)系,講明鄭國清楚結(jié)果,此番前來是站在秦國的角度考慮的。燭之武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8期2019-09-06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設(shè)計及思考
是如何一步步說服秦伯退兵的?(1)提供三份史料:春秋時期形勢圖、秦晉之好史實、退秦后秦晉交惡史實。(2)小組合作,深入思考。設(shè)計意圖:燭之武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語言得體、不卑不亢、以退為進;二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是分析透徹、邏輯清晰、以理服人。其中學(xué)生要綜合運用歷史、地理、語言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識,難度相對較大,所以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為小組合作完成。師:誰來談一談你們小組的看法?生1:燭之武并沒有一開始就分析利弊,而是首先承認“既知亡矣”。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7-08
-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勸說藝術(shù)淺探
句話一出,引起了秦伯冷靜的思考。他想:是啊,秦鄭之間隔著晉國,秦國即使得到鄭國一點土地,對于這塊分地也很難實行長期有效的控制。那鄭國對秦國有沒有利益,有沒有用處呢?他在思考這個問題。燭之武幫他表達出“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就是燭之武拋出的“亡鄭倍鄰論”。聽到這話,秦伯不能不做認真的權(quán)衡了。秦晉圍鄭,最大的獲益者是晉國,秦國怎么可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呢?秦伯猶豫了。見此情景,燭之武在分析了亡鄭對秦無益而有害的基礎(chǔ)上,他適時推出了自己的“舍中學(xué)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9年2期2019-03-13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設(shè)計及思考
是如何一步步說服秦伯退兵的?(1)提供三份史料:春秋時期形勢圖、秦晉之好史實、退秦后秦晉交惡史實。(2)小組合作,深入思考。設(shè)計意圖:燭之武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語言得體、不卑不亢、以退為進;二是天時、地利、人和;三是分析透徹、邏輯清晰、以理服人。其中學(xué)生要綜合運用歷史、地理、語言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識,難度相對較大,所以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為小組合作完成。師:誰來談一談你們小組的看法?生1:燭之武并沒有一開始就分析利弊,而是首先承認“既知亡矣”。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語文天地 2019年4期2019-03-05
- 淺析燭之武其人
.他能迅速捕捉到秦伯的心思,把自己的觀點掩藏在秦伯聽得進去的話里,說明他的情商穎悟絕倫。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兩高”人士,居然會感嘆“不如人”,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燭之武生活著的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度。馮夢龍在其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將燭之武寫為鄭國的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yǎng)馬的官),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盡白,身體傴僂,步履蹣跚。我不知馮的描寫是有其出處,還是小說家的想象,但其刻畫大致符中學(xué)語文 2019年36期2019-01-31
-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勸說藝術(shù)淺探
句話一出,引起了秦伯冷靜的思考。他想:是啊,秦鄭之間隔著晉國,秦國即使得到鄭國一點土地,對于這塊分地也很難實行長期有效的控制。那鄭國對秦國有沒有利益,有沒有用處呢?他在思考這個問題。燭之武幫他表達出“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就是燭之武拋出的“亡鄭倍鄰論”。聽到這話,秦伯不能不做認真的權(quán)衡了。秦晉圍鄭,最大的獲益者是晉國,秦國怎么可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呢?秦伯猶豫了。見此情景,燭之武在分析了亡鄭對秦無益而有害的基礎(chǔ)上,他適時推出了自己的“舍中學(xué)語文 2019年6期2019-01-30
- 淺析燭之武其人
.他能迅速捕捉到秦伯的心思,把自己的觀點掩藏在秦伯聽得進去的話里,說明他的情商穎悟絕倫。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兩高”人士,居然會感嘆“不如人”,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燭之武生活著的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度。馮夢龍在其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將燭之武寫為鄭國的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yǎng)馬的官),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盡白,身體傴僂,步履蹣跚。我不知馮的描寫是有其出處,還是小說家的想象,但其刻畫大致符中學(xué)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9年12期2019-01-14
- “人物對話”撬動傳記教學(xué)
知亡矣?!毕确€(wěn)住秦伯,使人聽了可憐,又讓秦伯有好奇。②曉以利害。用鄭亡對誰有利啟發(fā)秦伯。③以利往之。亡鄭只有利于晉,而保留鄭國“若舍鄭……君亦無所害”。注意:“君亦無所害”應(yīng)理解為:把鄭國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為使者提供缺少的東西,你也沒有什么壞處,更別說其他了……且秦強鄭弱,留鄭對秦來說是百利無一害。秦伯自然心動。④追溯歷史,晉不足信?!扒揖龂L為晉君賜矣……君之所知也。”抓住敵人的弱點,達到分化敵人的目的,讓秦伯深思。⑤積極推理,勸秦防晉?!胺驎x……唯君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2018-09-01
- 燭之武何以“退秦師”
燭之武對晉侯聯(lián)合秦伯實施圍鄭行動“背后的意圖”洞若觀火;這是他瓦解“秦晉聯(lián)盟”的殺手锏。燭之武在見秦伯的時間和方式上作了細致考量后,順利進入秦軍營地,見到了秦伯。作為即將亡國的使臣,如何開口?燭之武是用“執(zhí)事”“君”來稱謂秦伯。這里大有講究。何謂“執(zhí)事”?教材的注釋是:“辦事的官吏或執(zhí)行事務(wù)的人”,是對對方的敬稱。我們必須注意燭之武用“執(zhí)事”一詞,除表示對秦伯的敬重外,更符合“圍鄭”事件的真實情況:晉侯以“無禮于晉”和“貳于楚”發(fā)起“圍鄭”行動,秦伯是協(xié)同中學(xué)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8年3期2018-05-18
- 燭之武何以“退秦師”
于楚”為由,聯(lián)合秦伯(秦穆公)“圍攻”鄭國。兩個都有稱霸中原的雄心且后來都做了中原霸主的大國,聯(lián)手圍攻一個中原弱國,結(jié)局應(yīng)該是毫無懸念的。但是,在即將亡國破家的危急情勢下,燭之武“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立下了名垂青史的“口舌之功”!燭之武何以口舌“退秦師”?一、巧妙開場“表”敬重面對臨頭的大禍,鄭國的佚之狐和燭之武算是“英雄所見略同”,都清楚“秦君(秦穆公)”是可以“突破”和利用的對象:因為秦、鄭之間無直接矛盾!讀者從“晉侯、秦伯圍鄭”一語亦可發(fā)現(xiàn),在這場攻伐學(xué)語文 2018年2期2018-02-24
- 智的較量 利的權(quán)衡
勢當中:“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鼻貢x圍鄭,晉軍駐扎在鄭國的函陵,秦軍駐扎在鄭國的氾南,鄭國情勢危急,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國家重臣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小小的圉政燭之武,燭之武以年邁之由推辭,鄭伯以國家之利向燭之武說之。雖然內(nèi)心有所芥蒂,但顧全大局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奔赴秦營,陳說利弊,展示出了過人的膽識和智慧。一、當時之勢文章開篇交代這場戰(zhàn)爭的主謀和發(fā)動者是晉侯而非秦伯,與晉國有姻親關(guān)系并且有同盟之約的秦國也想來分一杯中學(xué)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7年12期2018-02-24
- 燭之武何以“退秦師” ——品味語言的力量
燭之武對晉侯聯(lián)合秦伯實施圍鄭行動“背后的意圖”洞若觀火;這是他瓦解“秦晉聯(lián)盟”的殺手锏。燭之武在見秦伯的時間和方式上作了細致考量后,順利進入秦軍營地,見到了秦伯。作為即將亡國的使臣,如何開口?燭之武是用“執(zhí)事”“君”來稱謂秦伯。這里大有講究。何謂“執(zhí)事”?教材的注釋是:“辦事的官吏或執(zhí)行事務(wù)的人”,是對對方的敬稱。我們必須注意燭之武用“執(zhí)事”一詞,除表示對秦伯的敬重外,更符合“圍鄭”事件的真實情況:晉侯以“無禮于晉”和“貳于楚”發(fā)起“圍鄭”行動,秦伯是協(xié)同中學(xué)語文 2018年9期2018-02-10
- 能言巧辯,退卻強秦
的智慧。綜觀他與秦伯斗爭的始末,他的智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舍鄭為秦,消除戒備國家的形勢危如累卵,燭之武“夜縋而出”,面對強秦,不卑不亢,從容鎮(zhèn)定。他深諳心理戰(zhàn)術(shù),首先把鄭國利益擱置一邊,明明是為本國利益而來,他卻把秦國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可以消除秦伯的戒備,讓秦伯放松警惕,從而營造輕松、和諧的談判氛圍。秦伯放松了戒備的心理,燭之武才有施展個人口才的舞臺,這是說秦退兵的第一步。否則,秦伯拒人于千里之外,燭之武縱能口吐蓮花,也會無人欣賞,徒留孤芳自賞的遺憾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7年43期2017-11-06
- 從幾個疑問出發(fā)再讀《燭之武退秦師》
這一段中燭之武勸秦伯的文字就占了125個,燭之武有理有據(jù)、站在秦伯的立場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說服了秦伯撤兵,兩者結(jié)盟。燭之武的勸辭共有三層:第一層,放低姿態(tài),澄清利弊。首先,在“鄭既知亡矣”的前提下還敢來見秦伯,說明確實有對秦伯有益的理由,因此,在心理上,秦伯會認為對方的建議或許真對秦國有利,聽聽無妨;接著,從地理位置出發(fā),分析隔著晉國以鄭國作為疆界的不現(xiàn)實性,無異于空忙活一場給鄰國增強了實力,相對而言削弱了自身實力;光澄清弊端還不足以打動秦伯,燭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7年9期2017-11-01
- 言簡約,意深長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全文不到30字,卻把整個事件闡述得一清二楚,還兼顧了歷史的背景和原因: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大軍壓境,人心恐慌的壓抑從字里行間彌漫而出。作為《左傳》中的名篇,本文不僅以簡潔的敘事藝術(shù)堪稱典范,其精練的語言藝術(shù)更是為人稱道?!盃T之武退秦師”,一人之力退數(shù)萬之兵依仗的是什么呢?說辭,其效果可謂“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而這樣頗具分量的說辭卻僅僅125字,其中利害分析、歷新高考·語文學(xué)習(xí)(高一高二) 2017年5期2017-10-25
- 《秦風(fēng)·蒹葭》并非情詩
葭》的作者也許是秦伯(或為秦穆公),也許是秦伯的代言人。將《秦風(fēng)·蒹葭》解作秦伯求賢詩,將“伊人”釋作姜太公(以及類似于姜太公的百里奚、蹇叔),應(yīng)更加合乎情理,近乎原詩本義。(責編:于晉芳)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支部建設(shè) 2017年6期2017-03-14
- 《燭之武退秦師》人物符號的語言表達分析
是燭之武前去勸說秦伯時的論說了。如果把秦軍退兵的全部功勞歸結(jié)于燭之武其實是夸大的,燭之武只是明確地把事實用一種更委婉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在秦伯面前,同時挑明利弊供秦伯思索。這也暗示了燭之武在退秦之前其實是對晉侯、秦伯的性格以及鄭國所處的境地都有透徹的分析,因而能夠?qū)ΠY下藥,找到秦晉之間的利益沖突,勸醒秦君。要讓秦君對自己的論說有耐心、有興趣,燭之武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首先以退為進,表明鄭國已經(jīng)知道了所處的危險境地,來突出秦晉二國的能力,不僅坦誠,而且在無形之中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9期2017-03-03
- 智的較量 利的權(quán)衡 ——解讀《燭之武退秦師》
勢當中:“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鼻貢x圍鄭,晉軍駐扎在鄭國的函陵,秦軍駐扎在鄭國的氾南,鄭國情勢危急,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國家重臣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小小的圉政燭之武,燭之武以年邁之由推辭,鄭伯以國家之利向燭之武說之。雖然內(nèi)心有所芥蒂,但顧全大局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奔赴秦營,陳說利弊,展示出了過人的膽識和智慧。一、當時之勢文章開篇交代這場戰(zhàn)爭的主謀和發(fā)動者是晉侯而非秦伯,與晉國有姻親關(guān)系并且有同盟之約的秦國也想來分一杯中學(xué)語文 2017年36期2017-01-28
- 言語形式的再探究
篇則說:“晉侯、秦伯圍鄭”。國家順序的顛倒有什么深意呢?《燭之武退秦師》開篇就講:“晉侯、秦伯圍鄭”,這是一種客觀的歷史陳述,因此用了“晉侯”“秦伯”的稱呼,而且先說“晉侯”,是因為圍攻鄭國的“主謀”是晉國。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晉文公重耳逃亡,逃到鄭國,“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鄭文公沒有禮待重耳,此處卻說“以其無禮于晉”,準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以其無禮于晉君”,少了一個“君”字,顯示出晉國圍攻鄭國的真正原因并非“無禮于晉”,這僅僅只是一個借口。第二個原因是在晉楚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11期2016-05-30
- 那時代,怎一個“利”字了得
精彩的說辭打動了秦伯(秦穆公),最后使鄭國轉(zhuǎn)危為安。縱觀整個事件,不由人不感嘆:那時代,怎一個“利”字了得!首先,我們來看兩位好朋友——晉侯和秦伯。晉侯為什么要攻打鄭國,表面原因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是真實的嗎?因其無禮就要大動干戈嗎?那也太霸道了吧!再說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難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嗎?要這樣說,大家都是周天子的諸侯,地位應(yīng)該平等,有什么得罪的地方也可以請周天子來調(diào)解啊。這其實就是晉侯的自私心在作怪,就是想吞并掉鄭國嘛。想當初文理導(dǎo)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6年7期2016-05-14
- 從《燭之武退秦師》看春秋國君之形象
。次要人物鄭伯、秦伯、晉侯,雖然著墨不多,卻也是有言有行有情,寥寥幾句,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顯示了作者精湛的人物描寫藝術(shù)。教學(xué)中我們?nèi)缒苓m時啟發(fā)引導(dǎo)學(xué)生 ,會讓我們更好地去感受經(jīng)典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shù)魅力。先來看看鄭伯,當秦、晉兩國氣勢洶洶地圍攻鄭國之時,鄭國可謂危矣,顯然,與秦、晉兩個大國抗爭,無疑是以卵擊石,而想辦法化解危機,應(yīng)該是當務(wù)之急。所以當佚之狐推薦燭之武時,鄭伯立即抓住這一線希望“從之”,表現(xiàn)了一位君主決策的及時、果斷。 就在事情即將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2016-05-14
- “敢以煩執(zhí)事”:一句漂亮的外交辭令 ——兼與楊順儀老師商榷
是客氣話,實際指秦伯本人?!保ㄒ韵潞喎Q“王力注釋”)這兩種注釋具有代表性,對照起來看,它們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敢”的理解不同,一個方面是對“這件事”的處理不同。這些方面的不同,誰優(yōu)誰劣,誰是誰非,爭論已久,各執(zhí)一詞。毋庸諱言,很多老師在教學(xué)《燭之武退秦師》時,涉及“敢以煩執(zhí)事”,總是有意無意地認為王力注釋比教材注釋要好一些。例如,楊順儀老師在2016年第2期的《語文學(xué)習(xí)》上撰文《再議“敢以煩執(zhí)事”之“敢”》,就是這么認為的。他如是說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16年6期2016-03-20
- 從《燭之武退秦師》透視處世之道
課文開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痹O(shè)問:晉侯、秦伯為什么圍攻鄭國?回答:因為晉文公出亡過鄭時,鄭國沒有以應(yīng)有的禮遇接待他,并且鄭國在依附于晉的同時又依附于楚。(聯(lián)系生活)歸結(jié):也就是說晉文公落難時,幾乎遭遇鄭伯“白眼”,對此他耿耿于懷。俗話說:“危難之中顯真情?!逼浯危崌谝栏接跁x的同時又依附于楚,這是什么行為?——腳踏兩只船,或者說是墻頭草兩邊倒,這樣的人大家該如何對待?學(xué)生異口同聲:攻打!感悟為人處世:(1)別人有難、落難時應(yīng)該幫新課程(下) 2015年8期2015-08-15
- 動之以利,曉之以勢
書生,憑什么打動秦伯?而更大的可能是,燭之武一言不合,就成了秦伯的刀下之鬼。顯然,開口第一句話極為重要。燭之武深明其理,劈首就來了一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他的意思很明白,小小的鄭國,已經(jīng)被兩個大國包圍得鐵桶似的,結(jié)果不用說誰都知道。我現(xiàn)在不是站在鄭國的立場說話,而是置身事外,幫你分析秦國在這件事中得到的好處,跟你一起拉拉家常。一句話打消了秦伯的疑慮與戒備,拉近了說話者雙方的距離,為說話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接下來該說什么?二戰(zhàn)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中學(xué)語文·教師版 2015年6期2015-06-11
- 基于邏輯談?wù)Z言的力量
的背景是“晉候、秦伯圍鄭”,而圍鄭的背景又是“(鄭)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在當說客的過程中,燭之武給出的前提是“若,敢以煩執(zhí)事”。言下之意,“亡鄭無益于君”。那么,理由又是什么呢?“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是典型的離間之計?!叭羯徉嵰詾闁|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边@是典型的利誘。最后,“與鄭人盟”。從文字描述上來看,燭之武的語言無非道明了兩層關(guān)系:一為利,二為害。秦伯不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動之以利,曉之以勢 —— —燭之武說辭藝術(shù)賞析
書生,憑什么打動秦伯?而更大的可能是,燭之武一言不合,就成了秦伯的刀下之鬼。顯然,開口第一句話極為重要。燭之武深明其理,劈首就來了一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他的意思很明白,小小的鄭國,已經(jīng)被兩個大國包圍得鐵桶似的,結(jié)果不用說誰都知道。我現(xiàn)在不是站在鄭國的立場說話,而是置身事外,幫你分析秦國在這件事中得到的好處,跟你一起拉拉家常。一句話打消了秦伯的疑慮與戒備,拉近了說話者雙方的距離,為說話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接下來該說什么? 二戰(zhàn)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中學(xué)語文 2015年16期2015-01-31
- 當學(xué)生的思考與課下注釋碰撞
4一男生指出,“秦伯說,與鄭人盟”課本注釋為說,通“悅”,解釋不詳。有的翻譯書,直接翻譯為高興。在這個地方翻譯為高興,好像有點講不通?!罢f”固然有“喜歡”“高興”的義項,如,《論語·學(xué)而》:“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但是,在先秦文學(xué)中,“說”在許多地方也常指“服氣”或“悅服”,如,《爾雅·釋詁》:“說,服也。”“說”句式,大多放在大段說詞之后,表示從心里佩服,愿意接受對方的勸諫?!罢f”,實指被說服者的心理狀態(tài)。在本文中,燭之武對秦伯曉以利害,使秦伯明白了必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4年17期2015-01-17
- “既東封鄭”中“東”“封”的用法
,夜縋而出,私見秦伯,應(yīng)該不是只告訴對方這么一個事實,而是要利用強勢語言,揭露渲染晉國的貪婪之行?!边M而楊文認為這樣理解的好處,既揭露了晉國的貪婪本性,又突出了燭之武的老謀深算。對于楊文的看法,筆者不敢茍同。首先,秦國作為當事國,秦伯不可能不了解鄭國尚未被晉國占領(lǐng)的事實。所以,對于燭之武發(fā)出的晉國占領(lǐng)了鄭國這樣一條“偽信息”,秦伯心里當然清楚。也就是說,燭之武面對這樣一位熟知內(nèi)情的君主沒有必要“撒謊”。其次,從燭之武整個的說辭看,他首先分析秦國亡鄭后“越國文學(xué)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09-30
- 課本素材多向解讀
,夜縋而出,智說秦伯。秦伯心悅誠服,秦軍乃還。鄭國轉(zhuǎn)危為安。多向解讀1.聽取別人的意見。秦、晉圍鄭,鄭伯在如此強大的兩國面前感到了亡國的危機。大夫佚之狐向鄭伯進言說:“其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编嵅爮牧怂囊庖姡⒑芸旌颓鼐_成共識,解了燃眉之急。2.知錯能改。秦晉圍鄭,鄭國存亡旦夕之間,佚之狐向鄭伯推薦燭之武。鄭伯立即召見燭之武,當燭之武拒絕的時候,鄭伯沒有大發(fā)雷霆,而是真誠地道歉。如果沒有這樣真誠的道歉,怎能使鄭國完好無損?一個領(lǐng)導(dǎo)者需要有大度量,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32期2014-09-18
- 危難之境顯雄辯之才
分析如下:在游說秦伯的過程中,燭之武毫無懼色,態(tài)度不卑不亢,采用對比、推理、援引事實等手段,陳之以理,曉之以害,最終使秦伯大悅而退軍。首先是對比。有軍事力量的對比:秦晉與鄭,秦鄭與晉;有謀臣的對比:佚之狐與子犯;有君王的對比:鄭伯、秦伯與晉文公,他們一個善于納諫、知錯能改、懂得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一個行事謹慎、重利輕義、意志不堅,還有一個沉穩(wěn)冷靜、頭腦清醒。其次是假設(shè)推理?!叭羯徉嵰詾闁|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通過推理得出不攻鄭的好處,以利益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7期2014-09-02
- 誦文氣 悟文道——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談“六步兩階”文言文學(xué)習(xí)程序
必在誦讀“晉侯、秦伯圍鄭”時重讀“圍”字,而且應(yīng)讀得語氣凝重,渲染出大軍壓境、人心恐慌的氣氛,為后文佚之狐急薦燭之武見秦君、鄭伯拜見燭之武并悔其“過”蓄勢,也渲染出鄭國危在旦夕的處境,為燭之武擔當見秦君的重任作鋪墊。在讀“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一句時,一是要凝神重讀兩個“軍”字,顯現(xiàn)出其“駐扎”鄭國邊境、劍拔弩張的危急;而且要將這兩個短語讀得沉重、短快、急促,之后的停頓則應(yīng)稍長些(兩秒以上為宜),以求一種空氣凝固、鄭國舉國驚慌的危機效果。而在誦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3年2期2013-02-02
- 活用課本素材引導(dǎo)作文教學(xué)
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首先我們按照人物的身份地位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劃分為兩類,1.為人君:鄭伯、秦伯、晉侯;2.為人臣:燭之武、佚之狐、子犯。為人君的都禮賢下士,為人臣的都忠君愛國,這是共性。因此禮賢下士的人君素材就是鄭伯、秦伯、中學(xué)語文 2013年9期2013-01-31
- 文言文教學(xué)不應(yīng)忽略的視域
精彩處是燭之武說秦伯:“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睜T之武開門見山,直截了當指明,以秦、晉的實力攻取鄭國,鄭當然是要滅亡的。這是一種因果思維,前邊的條件必然地決定了后邊的結(jié)局。秦伯、晉侯要的就是這個結(jié)果,而知道這樣的結(jié)果并不是顯示燭之武的聰明,這種結(jié)果誰都看得出來,因此,這僅是他游說秦伯的由頭。那么燭之武真正想要說的話是什么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边@是他要告訴秦伯的要緊話。這是一種假設(shè)因果思維,言外之意,亡鄭不會給秦伯帶來好處。由假設(shè)因果思維提天津教育 2012年6期2012-12-25
- 舌花說秦退雄師——燭之武外交辯辭藝術(shù)欣賞
之武是在“晉侯、秦伯圍鄭”的危急情況下,奉鄭伯之懇請“夜縋而出”見秦伯的。在秦晉聯(lián)軍大兵壓境、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之下,為了達到保全鄭國而使秦伯退兵的目的,燭之武必須態(tài)度冷靜,對對方以禮相待,才能先穩(wěn)定住對方的情緒,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以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談話氣氛。“秦、晉圍鄭”,一言既出便一改開頭“晉侯、秦伯圍鄭”先晉后秦以晉為主的地位順序而把秦國放在前面,突顯了秦國的地位,滿足了蠻橫的秦伯的自大心理;“鄭既知亡矣”,首先表示臣服,一個“既”字,明確承認鄭國自知自中學(xué)語文 2012年12期2012-08-15
- 淺析燭之武的說辭藝術(shù)
局。這自然會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聽他把話說完,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扒亍x圍鄭,鄭既知亡矣?!边@句話看似平常,卻欲揚先抑,提出問題,燭之武好像置身于鄭國之外,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說話,言下之意卻是鄭國不再作什么打算了,這就不僅打消了秦人的疑慮,消除了秦人的戒備心理,而且激發(fā)了秦人聽的興趣——來到秦營,不為鄭打算,那是來干什么的呢?難道為秦國打算嗎?這就為說創(chuàng)造了輕松和緩的氣氛。二、設(shè)己為人,陳述利害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后,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中學(xué)語文 2012年36期2012-08-15
- 妙招乎?破綻乎!
之所知也”勾起了秦伯的心頭舊恨,晉君曾經(jīng)干過背信棄義,過河拆橋的勾當。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燭之武此言擊中了秦伯舊傷,促使秦伯放棄秦晉同盟。然而,我們來對照一下歷史史實:[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陷入內(nèi)亂。]晉大夫里克弒新君獻公庶子夷齊,卓子,又使人迎公子重耳,重耳謝不就。又使人迎獻公次子夷吾。夷吾欲往,呂省、郤芮曰:“內(nèi)猶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難信。計非之秦,輔強國之威以入,恐危。”夷吾從之,乃使郤芮厚賄與秦,許割晉河?xùn)|地。秦穆公以百里奚將兵納夷吾,齊桓公中學(xué)語文 2012年4期2012-01-29
- 體味古代人物稱謂的文化意義
一、違背倫理的“秦伯”《秦晉殽之戰(zhàn)》中,秦穆公的女兒,晉文公的妻子,晉襄公的嫡母文嬴向晉襄公請求釋放被晉國俘虜?shù)娜齻€秦國將領(lǐng)時說:“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課文的結(jié)尾作者交代:“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薄肚貢x殽之戰(zhàn)》[滬教版高中三年級第一學(xué)期(試用本)]的注釋中,將“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一句翻譯為“秦伯如能得到他們?nèi)?食其肉還嫌不甘心”?!耙猿压丫尽狈g為“讓秦伯的心意得到滿足”。這里的“寡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1年2期2011-02-05
- 淺談《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辯藝術(shù)
,三寸不爛之舌對秦伯展開了一場攻心戰(zhàn),最終旗開得勝,扭轉(zhuǎn)乾坤。縱觀全文,寥寥百余字折射出的不僅是燭之武過人的膽識,更是他那高超的說辯藝術(shù)。一、置身事外明明心急如焚,偏偏要置身事外。一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開場,單刀直入,冷靜客觀地分析戰(zhàn)況,完全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一下縮短了與秦伯之間的距離。這樣既解除了對方的戒意,又為下面的高招迭出創(chuàng)造了可能,可謂出言不凡。二、權(quán)衡利弊“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車馬勞頓,跨國遠征本為作戰(zhàn)大忌,燭之武一語道破,即刻在軍法中學(xué)教學(xué)參考·語英版 2009年9期2009-10-22
- 正視語文教學(xué)的研討與練習(xí)
”的研討“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似乎晉、秦兩國圍鄭是很有理由的,特別是文中那個“且”字,更是突出了鄭國的“大逆不道”,的確是應(yīng)該遭到討伐的。多年來我們普遍認同這個解釋,其實,這樣的答案是沒有是非觀的。作為教師可以這樣做一番研討:《左傳》文中說得很清楚,“晉侯、秦伯圍鄭”,是晉侯、秦伯“以”鄭國“無禮于鄭”、“且貳于楚”為理由,是他們“認為”鄭國于晉禮數(shù)不到,“且”貳于楚。史文作者的行文很準確地記錄了這個史實,那個“以”字是事實的組成部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2期2009-06-13
- 拒絕蔬菜水果導(dǎo)致的壞血病
卓 然73歲的秦伯,具有天生的犟脾氣,還愛抬杠,他認準的事,別人很難改變他,人們當面叫他秦伯,背后都叫他“老擰種”。秦伯平時有兩大嗜好:抽煙、喝酒?!盁熅撇环旨摇笔撬目陬^禪,越是喝酒的時候,煙抽的越兇。偶爾與不會吸煙的人一起喝酒,他就死乞白賴地以煙酒不分家為由,非讓人家點上一支不可。他不僅喝酒時很少吃菜,還笑話因為菜好才想起喝酒的人。老伴健在時,為了少聽她嘮叨,他還多少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老伴去世后,他與蔬菜和水果幾乎斷絕了往來。有人勸他注意健康,缺乏維生現(xiàn)代養(yǎng)生·上半月 2009年5期2009-05-25
- 學(xué)科素養(yǎng)視域下的單篇文本教學(xué)探索 ——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